“我儿子,初中生,说什么都不肯上学了……”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26
手机版

  貌似现在的娃子们网瘾情况比我们那时候更严重,而且出现得更早。

  尤其到了初中前后,情况最突出。

  咱们今天就浅聊下,说说一些的观察和发现。

  

  先上一个案例。

  @匿名

  儿子13岁了,初一之前学习成绩很好,也很乖,很懂事。

  今年7月份开始发现变化明显,突然脾气暴躁、易怒,经常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让我感到很意外。

  

  9月份初二开学以后,对学习还很大的动力,要求我督促他学习,但脾气仍然暴躁,与我和他妈妈多次发生冲突。

  9月底,我感觉情况越来越严重,就联系了心理咨询师,先是我们家长和咨询师聊了一次,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很大问题,也决定开始改变,放松对他的限制。

  于是,他电脑也可以玩得比较过瘾了,但没想到的是今天会如此变本加厉。

  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听从我的建议,他自己也和心理咨询师做过四次咨询。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原本只是脾气暴躁的孩子,做过心理咨询之后,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开始厌学了。

  

  先是请假,发展到现在一二个月都不肯去上学了。

  说说儿子的现在的状态吧:

  1、黑白颠倒。这几天都是上午10点左右开始睡,晚上7、8点起床,通宵玩电脑,基本上只能保证吃二顿饭,三顿是很少的。

  2、沉迷电脑游戏。主要是看B站视频和玩“我的世界”游戏。

  

  3、不肯上学,厌学严重。

  从11月份开始,先是不写作业了,在家里也不学习,现在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学校了。补习班全部都停了,浪费不少钱。

  书包在家里都没挪过位置。上周每天问他去不去上学,他都说去,到了早上又不肯去,本周直接就说不去了。

  

  4、基本不出门,不运动。

  我每天喊他陪我出去,有时候会陪我跑步,打羽毛球,散步,叫5次会答应1次。经常一周连家门都没出过。

  5、不讲卫生。

  儿子这个时阶段不刷牙,也不洗澡(一二周洗一次),其实这说明他自我否定已经很严重了。

  矫正牙齿的牙套也不肯戴了,角膜塑形镜也停了一个多月了。

  

  Bing:这不就是典型的网瘾少年吗?

  网瘾患者的本质,是行为正循环逻辑被彻底破坏后的人的样子。

  说白了,就是自暴自弃,行为放纵,除了无节制的沉迷网络,还有比如典型的不讲卫生不刷牙不爱惜自己身体。

  厌学甚至厌世也是重要表现。

  到了这种程度,确实需要家长请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干预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帖子下面很多家长在附和,可见并不是个例,而是个普遍现象!

  但有意思的是,有研究发现那些焦虑抑郁甚至厌学的孩子,往往都有个要求比较高的家长。

  

  这类家长很多自己也是高智商成功人士,或者是受人尊敬的高知,甚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必然对娃要求和期待比较高,从小砸钱培养兴趣,下功夫刷成绩。

  大多数娃小时候还是挺乖的,都能好好配合,所以看起来特优秀。

  但一旦上了初中,学习开始变得吃力,于是开始承受不住这种高期待的压力。

  再加上青春期本身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他们会接收到大量信息,开始对固有的思想形成挑战和冲击。

  于是一些孩子会直觉的选择潜意识里最想做的事:随便疯玩!

  

  而一旦沉迷进去,就变成了厌学的网瘾少年。

  

  网上看到一个心理咨询师博士分享自己的从业经历。

  她说,自己曾经接手过一个特别优秀的女孩。

  这孩子不但功课顶尖,还是学校的社团骨干,在学校属于人见人爱的社牛选手。

  但就这么一个头顶光环的“别人家的娃”,在一次考试中因为少得了两个A+,焦虑甚至抑郁!

  

  孩子妈看着也觉得不理解。

  自己也没要求她什么呀,这孩子为啥对自己要求那么高,性格这么拧巴?

  于是,就请了这位心理咨询师做咨询。

  那天,孩子刚被咨询师疏导好,开开心心走出咨询室,没想到老母亲见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并不是关心她的情况,而是拿起一套英文题:

  “看,妈妈多会抓紧时间,这一个小时里妈妈做了那么多的英文题!”

  这咨询师瞬间心就拔凉拔凉——得,这一个小时的辅导白做了!

  

  老母亲也很委屈。

  我就是这么优秀这么自律,这就是我本色啊,有什么毛病吗?给娃做个榜样也不行?

  咨询师解读说,并不是不能做榜样,是孩子已经有抑郁倾向了,就是因为感觉到了父母的高期待。

  这种期待的压力时时刻刻都是一种心理刺激。

  而这么放任发展下去,最后很容易发展成厌学!

  

  另一个情况差不多的男生就是这样。

  这男孩从小多才多艺,还是班干部,成绩拔尖。

  但上了初三之后,突然就迷上打游戏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家长两口子都是教授,也不是那种冥顽不灵的专制家长,就说娃喜欢游戏那就打呗。

  娃提出要当电竞选手,家长也没拦着,就觉得你折腾吧,反正折腾不成了再回来上学也行。

  这么一看,这家长确实算很开明的。毕竟青春期的娃惹不起。

  结果这孩子进了电竞俱乐部,一瞬间就被虐成了渣渣。。。

  家长就想,你折腾也折腾完了,总该回来上学了吧。

  没想到,孩子坚决不上学!还是天天在家打游戏,而且脾气也变得越来越躁郁,不想和任何人沟通。

  

  这时家长开始急了,找了咨询师咨询。

  咨询师通过深入沟通,才发现孩子并不是真的有网瘾,他只是想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世界!

  毕竟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一路傲视群雄的状态,但突然发现自己上了初三成绩有点吃力,就害怕了,退缩了。

  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万一中考失利怎么办?给爸妈丢人怎么办?

  而网游,就像另一个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平行世界,在这里他可以恣意妄为,也是他用来逃避学习的桃花源。

  

  当他达不到父母期待的时候,他只能脱离轨道,选择跑路桃花源。

  

  除了优秀父母高期待带来的压力,有些中国父母的鸡娃方式也有问题。

  另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见闻。

  他们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一直挺聪明,但父母比较严格(感觉父母太严格是原罪)。

  上小学之后他妈妈定了个规矩:只要写完当天的作业,就可以随便玩。

  所以一开始娃也是挺配合的,就快马加鞭写。

  惊悚片

  这种教育方式叫“extrinsic motivation”,也就是为了获得报酬而进行的劳作行为。

  但他妈发现,擦,这招这么好用啊,于是就搞了一些猫腻。

  比如,在娃快写完的时候又给他增加新的临时任务(又称妈妈牌作业),或者干脆直接给一个根本完不成的任务。

  长此以往,娃发现,不管怎么样都很难兑现到“随便玩”,于是对学习越来越失去动力。

  

  既然努力学习也没有兑现奖励,那还那么积极干啥呢?

  这老师就惊讶地发现,一个原本对学习挺有热情的孩子,突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早完成还是晚完成,反正都一个样,不如磨洋工,还能少做点。

  于是孩子妈炸了。天天电话轰炸老师问怎么回事。

  为了不让孩子进一步成绩下滑,她甚至上了一些惩罚手段。

  

  而为了不被罚,娃又学会了“表演自己在学习”的新招式。

  于是,可怜的娃天天坐在桌前假装学习,焦虑的妈妈唉声叹气。

  就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娱乐出口的娃,当有一天从同学那接触到游戏的时候,冲击可想而知。

  很快娃就沉迷了。

  为了不让妈妈发现,他每天精心表演完学习,等全家睡熟,再偷出平板开始玩游戏,一直到早上天亮前爸妈快起床了再假装自己刚睡醒。

  他内心的逻辑是:只要有机会玩,就一定要抓住一次玩个够!谁知道下次什么时间才能玩!

  

  老师很快就发现,这孩子上学状态越来越不对,等家长终于发现的时候,情况已经过去了几个月。。。

  但这时候家长除了打骂,没有任何办法。

  网上看到一段对网瘾的解释,感觉还是很准确的:

  网瘾,本质其实就是极差的自控力。而极差的自控力来源于个体心中对于未来报酬的极度不信任。这种不信任让个体无法接受延迟满足,会选择最稳定的“满足当前欲望”的行为。而这种情况,正是幼年时期的父母一步一步训练出来的。

  

  好在这case的孩子还小,也属于轻度,家长如果能从根本上反思,还是有救的。

  光靠打骂,娃恐怕只能滑向更远的深渊。

  最后再说说,如果家里真的有case1那种重度网瘾厌学娃怎么办?

  如果还能和娃正常交流的,那就先设个底线:可以不要求成绩,但一定要坚持去上学(一旦脱离了集体,堕落是加速的)。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交场,这里复杂的环境和人,可以把孩子从网络的沉迷中暂时抽离出来。

  其次,每天陪孩子玩一会儿,不是说教,就是真诚的玩,放松的玩。

  第三,选一个孩子真正喜欢的运动,不求成绩,但求坚持。

  最后,重度网瘾就放弃对成绩的幻想吧,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告诉自己:无论怎样,都不要放弃。

  改变孩子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无条件的爱才是唯一的良药。

  

上一篇:英语分级读物那么多,如何选到最适合的?(纯干货)
下一篇:江西初中语文要求我震惊了!考不上研究生,你连当老师资格都没有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