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不会孩子?专家直言家长问题:一直在掌控,孩子“脱缰”了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04
手机版

  【风起堂原创文章 | 搬运洗稿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家长担心职校教不会孩子,孩子会学坏!在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看来,孩子学不会的原因在家长:从小就一直掌控孩子一切,现在一进职校,孩子“脱缰”了。

  01杨东平:家长担心孩子进职校会学坏

  教育内卷的一个客观现实是,70%的家长们都不愿自己的孩子上职校学技术(源自中青报调查),为了不被挤出普高录取的前面那50%,于是就不得不从小学抓起,开启“鸡娃”模式。

  除了众所周知的产业工人待遇低、地位低、没面子之外,还有一个在很多家长中较为普遍的观念,那就是职校教不会孩子,学生进了职校不但学不会技术,更学不到文化。

  “说到职业学校,很多家长首先不考虑孩子能不能学到技术,而是会不会学坏。”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如此表示。

  事实上,这就是职业教育在很多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有些家长表示,宁肯上最烂的高中,也不进职高。

  老家县城当年的师范学校,已经变成职校了。自从取消包分配制度后,招生情况是一年比一年艰难。每年负责职校招生推介的教育局办工作人员很苦恼,即使将招生指标分配到县直中学主要领导落实,即使一趟又一趟上门做工作,但迎来的依然是一个个家长的断然拒绝。

  不只是县城的中职技校招生难,即便是制造业发达和集中的长三角地区,也有新一线城市的某知名职校学校领导着急,因为今年招生又比去年少了30%,预计明年招生还会更难。

  02一直被掌控,一进职校脱缰了

  虽然家长不愿意,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两种不同形式,是早已实行了几十年的大政方针。从目前形势来看,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职普分流”依然将是教育主流。

  趋势不可违,面临普高和职高的不得不选,家长们除了无奈,其实还能做得更多。

  日前,网络上有视频曝出国内某著名的“高考工厂”,陆续劝退了多位中考分数不到400分的学生入学,这再次让一些不想让孩子走进职高的家长和孩子意识到,决定孩子未来的,早已不是高考,在当下的职普分流政策下,中考才是人生大考,决定未来你是拿笔杆子还是握锅铲子的关键了。

  另一条职校学生宿舍的视频,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室内乱七八糟,几个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或躺或坐,都在专心致志的打游戏!

  和社会主流支持推迟中考分流或取消中考的观点一样,这些十四五岁的初中毕业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很多人进了职高之后,确实很难自控,做到正向成长。

  初中毕业时的孩子,又正值青春期,在如今普遍生活水平提升的环境下,每个家庭都几乎将孩子捧在手心里,生活、学习等一切几乎都在家长的安排控制之下,孩子们的自主、自律、自信的人格成长严重滞后,对挫折逆境的承受能力也相当脆弱,更谈不上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了。

  用教育专家的理论来说,家长一直在掌控孩子的一切,等到被分流进了职校,孩子就脱缰了,本该自主学习的年龄,却自己管不了自己,自然就学不了、学不会。

  03学不会该怪谁?

  其实,那些认为职校氛围差,担心孩子进了职高会学坏,学不到技术和文化的家长,其实是方向搞错了。

  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这些被分流进职高的群体,我们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极差,自控能力极差,当然还有一种是从小被“鸡娃”废了的厌学少年,这样的学生进了职高,除非周围都是学霸、学神,个个悬梁刺股寒窗苦读,否则大概率就成了家长们所担心的那样,“既没学会技术,也没学到文化”的“废柴”了。

  但是,我们回想一下20多年前,那时候的学校条件、师资水平、家庭条件、阅读条件等等,那是多么的简陋和匮乏,那时的中专职校又出了多少优秀人才?

  所以,家长们与其担心孩子进了职校学不会、不学好,还不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又是如何成为一个不能自律,没有自信,没有良好习惯,无法自主学习的人呢?

  原因很简单,正如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们关注孩子的方向错了,学习和分数是学校教育的事,但支撑学习和分数背后的习惯、自主、自律、自信的人格修养,却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只关注学习和分数的家长,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已经是家庭教育缺位了。

  带孩子上培训班,给孩子加作业、做试卷,这些不是家庭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孙云晓一针见血的指出: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

  而生活教育应该教孩子什么呢?不就是培养生活能力和情感能力,不就是习惯、自主、自律和自信的健康人格吗?

  给孩子安排好一切,照顾好一切,紧盯着每一次考试成绩,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培训班,解决不了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

  相反,家长们这种掌控一切的安排,让孩子没有了自我控制感,没有了胜任感,也逐渐让孩子丧失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04给孩子控制感,养成内驱力

  客观现实是,每一个会学习的人,都是自主、自律和自信的。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和启发型教育专家奈德,数十年科学研究、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证明,所有健康的自我激励,其实都根植于控制感、胜任感或自主感,而培养出孩子健康的控制感,就会进一步带来各种积极结果,包括更健康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充盈的内部动机、更优异的学业成就和更高的职业成功。

  担心没有用,要想让孩子即使被分流进职校,也能自我掌控,正向学习成长,就必须要教会孩子,实现内驱型成长。

  帮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和目标,并引导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去行动,中间放手不过多干涉,只要不出边界,就让孩子自己说了算。

  当目标是孩子自己的制定的,就不再是“父母要我怎么样”,而是“我自己想要怎么样”,那就为自己的小目标而努力,哪怕只是一道题、半个小时的没有干扰的游戏时间!

  比如,孩子完成作业了,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书籍,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运动,在没有额外作业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的作业就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高效,这不正是家长们求而不得、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所提倡的自主和自律吗?

  心理专家认为,这种“自己说了算”的控制感、自主感,正是孩子健康心智的前提,是孩子主动进步的源泉,是困难面前跌倒了还能爬起来的动力。

  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对自己人生的控制感,找到自己的内驱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以实现其生活、学习和就业的人生成就?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和启发型教育专家奈德在《自驱型成长》一书中,所揭示的家庭教育中育人的本质。

  两位专家在书中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科学有效地指导家长们如何引领孩子找到内驱力,形成自驱型成长,实现稳步成功。

  这本《自驱型成长》也被樊登博士力荐,是一本当代父母必备的科学教养参考书。

  还是那句话:娃有多自律,家长就有多自由!《自驱型成长》,通过家长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形成正向的自驱型成长,孩子们的未来才能更美好!

  要自由不要困惑的家长们,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获取阅读,帮助孩子自我成长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防疫政策迎大调整;春运启幕;油价或上调
下一篇:西宁市持续开展全市危化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作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