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坦白局:6成申请者承认造假!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12
手机版

  今日坦白局:你在申请中撒了多少谎?

  我们申请美国大学时,会对自己的一些过往经历进行润色,让自己看上去更具竞争力,但最近来自Intelligent.com对1600名在读或五年内毕业的美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竟然有61%的人承认他们曾在大学申请中撒了谎!

  怎么会有这么多“过度包装”的申请?这样做真的能提升录取几率吗?发大水的申请一旦被学校发现,又会有什么后果?

  01

  被包装出来的“完美申请者”

  随着精英学校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申请人数数量不断增加,感到压力倍增的申请者必须尽一切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高压之下,一些学生会选择牺牲自己的“道德观”铤而走险。比如在此次调查中,就有61%的人相信“造假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拿到一纸offer,其中更有31%的人对此深信不疑。

  

  那么,究竟哪些环节给了这些造假者们钻空子的机会呢?

  1校外经历成为“发大水”重灾区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不难发现,校外经历部分的“可操作空间”非常大。

  其中,志愿活动时长成了“造假”第一名,40%的人表示,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完成自己所声称的志愿时长。分别有39%、38%、32%的人承认,他们有虚假的工作经验、课外活动以及实习经历。

  此外,还有30%的人承认自己伪造了推荐信。

  

  2申请文书or意林?

  在申请文书这一环节,有24%的受访者承认曾找人代笔,甚至更18%的人胆大包天到直接在文书中抄袭“前人的智慧”。

  不过在申请文书中撒谎,最常见的还是是添油加醋一些不真实的故事(34%)。

  举个栗子,选秀节目的一大套路就是让选手卖惨,包括但不限于“我出生于一个小山村,从小我的妈妈就告诉我…”这样赚足眼泪的文案。

  

  「卖惨」虽老套,但是真好用。观众会用热搜告诉你他的pick,美国大学也会用offer告诉你他的选择。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每年大学们在公布新生数据时,会特意强调“今年我们录取了X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和第一代大学生”。《纽约时报》甚至曾报道,有老师建议自己的黑人学生在申请白人比较多的大学时,着重突出自己所经受的磨难。

  而这,也成了那些总被批评“过于精英主义,偏好录取有钱有权人家孩子”的顶尖大学,向大家证明“我不是,我没有,我们很关注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力证。

  

  3“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除了捏造论文和校外经历之外,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申请中的某些「人口统计」部分也没说实话:

  39%的人歪曲了自己的种族或民族,33%的人歪曲了自己的宗教偏好,另有22%和20%的人自称是残疾人或退伍军人。

  

  这让主页菌想起了Vijay——一个印度裔美国人,通过剃光头、把中间名改得更像非洲人、加入黑人学生组织等一系列手段,完成了从亚裔向非裔的华丽变身,成功拿到了包括哈佛、耶鲁、哥大等在内的11家大学面试邀请,并顺利进入了一所心仪大学的医学院。

  事实上,那所学校对学生平均分的要求,大概在3.84,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如果是印度学生,3.1的平均分根本申请不到医学院,而我作为黑人,竟然能接到这么多邀请。”

  

  02

  诚实,才是申请的最佳策略

  由于每年都会收到数以万计的申请,美国大学也很难做到逐条检查申请者是否存在造假行为。相反,他们更依赖于经验、直觉和信任制度(Honor System)。

  Quora上曾有招生官现身说法,干这行久了,他们也能识别出来哪些行为是“一眼水”。

  课外经历丰富是件好事,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当申请者的经历过于丰富时,招生官们可能就要在真实性上打一个问号。

  “…有一次,我把申请者的活动时间加起来,发现竟然达到了平均每周40多个小时。我把她放进了候补名单,因为我不相信她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参与其中,就算这是真的,出于对她精神健康的担忧,我也不敢录取她。”

  

  而一个在成绩单上体现不出来上过高级写作课程的学生,却能在文书提出高瞻远瞩,活脱脱像一个50岁的哲学家,也会引起招生官的注意。

  

  当然,美国大学也在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来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

  布朗大学2022年宣布增加申请信用审查制度,要求学生保证自己在录取过程中所提交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实的,而且学校还会将需要核实的信息发给辅导老师进行确认。

  加州大学不仅会对申请文书查重,还会随机抽取申请者的申请材料进行真实性验证。被抽中的申请者需要提供原始文件,以核实学术经历、荣誉和奖励、课外活动、志愿工作和社区服务、特别项目参与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

  

  为了防止推荐信造假,哥大、杜克等美国大学只认可能够体现推荐人“实名”且“官方”的邮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还会给推荐人一个表格,请他们对学生的领导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项水平进行打分。

  而不少大学都会在申请中增加面试环节,这个项目究竟是不是是申请人本人完成的、Ta在其中又参与了多少,几个问题一问便知。

  

  造假行为不仅容易被发现,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此次调查中,30%的受访者承认他们的造假曾被发现,其中62%的人直接被学校拒绝或撤回offer。

  要知道,美国大学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容忍度极低,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被大学拉入永久黑名单,而大学之间可能也会有相关的交流,这也可能导致申请者失去更多的申请机会。

  弄虚作假的所谓捷径,其实早已暗中标好了代价。

  申请方法万万千,只有诚实才是最佳策略。

  举报/反馈

上一篇:课程培训小程序开发,推动教育机构发展
下一篇:初中女生适合学西点吗?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