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晋文:向长期污染社会的低俗文艺公开亮剑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22
手机版

  作 者:刘子琪

  文章来源:《中华英才》2019年第一期

  薛晋文课堂教学工作照

  从2006年起,薛晋文的文艺评论便频频出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的文艺评论版面上。2011年,薛晋文一篇名为《“乡村爱情”缺乏农民情感》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迅速成为全国文艺界的头条新闻。他是在国家主流媒体公开批评“赵家班”低俗文艺的第一人,因此成为新世纪文艺雅俗论争的代表性人物。

  他就是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文学院院长、影视艺术系主任、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薛晋文。

  少年经历影响着成年道路

  1990年的金秋季节,14岁的薛晋文离开了山西吕梁山山坳里一个叫上楼桥的自然村,前往离石县第二中学求学。位于晋西北的吕梁是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贫困地区。封闭的大山遮蔽了外面的精彩世界,鲤鱼跃龙门成了山里人走出去的唯一梦想。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毕业留念

  山里娃与文艺结缘的道路似乎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薛晋文初中毕业后,面临着上中专还是上高中两种选择,上中专对于农村娃是最为现实的路子,上高中却充满了风险挑战,因为那时的高考太难,农村人的家长生怕竹篮打水一场空。他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任性地选择了上高中考大学的路子。经过在吕梁贺昌中学几年的寒窗苦读,他成为山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在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读本科期间,他对乡土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二期间撰写的有关“阿Q精神胜利法”的论文,获得了山西省“兴晋挑战杯竞赛”高校师生组的三等奖。偶然的获奖更加激发了他对乡土文学的浓厚兴趣,他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和《山西晚报》等刊物开始发表散文、诗歌和论文,用勤奋和汗水编织自己的文艺梦想。

  山西省文联电影家协会换届大会,当选协会副主席(右二)

  大学期间,薛晋文第一次看到了表现农村的电影《黄土地》和《红高粱》。一次偶然的观影活动,改变了他的求学轨迹,后来顺利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影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奠基人曾庆瑞教授,在博士论文开题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研究》。2014年第二期《文艺研究》发表文章认为,“薛晋文的博士论文填补了我国农村剧专题研究的空白”。2013年他成功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的选题是《当代农村电影的创作与传播研究》,实现了山西省影视专业国家级研究项目的零突破。

  薛晋文著作

  人们常说,少年经验决定成年道路。薛晋文从教和求学20多年来,他魂牵梦绕的关键词就是农村和农民,他以早年乡土文学的积淀为基础,延伸到农村影视剧研究,在一脉相承中守望着自己的乡土精神家园。他试图借助文学和艺术的阶梯为农民代言,要问他为什么对农村文艺情有独钟,只因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地道的山村娃子,对农村有着一种发自肺腑的热爱,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理想主义情怀。

  新世纪雅俗论争的代表人物

  有学者认为,薛晋文的文艺评论具备实事求是的品格、敢于刺破虚假的矫饰发出真实的声音,是不多见的具有思想锋芒的文艺评论。有的学者称赞他的文章是一种“战斗的文章”,仿佛黎明前的战鼓敲破晨曦,恰似一道锐利闪电穿越浓雾,其情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踌躇满志,行文恣肆汪洋如疾风骤雨,批判时鞭辟入里、酣畅淋漓,褒扬时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就像匕首与投枪,勇于直面文艺界充满乱象的沉疴积弊。

  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颁奖仪式

  2011年,薛晋文一篇题为《“乡村爱情”缺乏农民情感》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向长期盘踞一些主流媒体的低俗文艺公开亮剑。此事成为全国文艺界的重大新闻。有人说,这篇文章是“赵家班”走下坡路的导火索。

  但是,这次文艺批评也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节奏。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人肉搜索”,让他和家人不堪其扰。有人进行恐怖威胁,扬言“再不闭嘴,50万元让你永远闭嘴”。同时,这篇文章引来了许多笔墨官司,国内一些知名人士等借助媒体或报刊,在一些场合发言或撰文讨伐薛晋文对农村剧的看法和观点。然而,薛晋文并不孤独,他的导师曾庆瑞和仲呈祥、肖鹰等文艺界的著名学者不断为他呐喊助威。围绕电视剧《乡村爱情》的论争余音未绝,成为新世纪大众文艺雅俗论争的一个主战场,这场论争前后持续了四五年之久,直到北京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后才逐渐平息。

  时任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清宪教师节慰问

  薛晋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为批评武器,主张将“有思想的文艺”和“有文艺的思想”统一起来,实现“思想和文艺的和谐共振”,他反对文艺作品过度的货币化,以致社会效益在经济效益前迷失了方向,他始终秉持一贯的文艺批评观:“对事不对人,对事不留情”。为此,他多次在《人民日报》、新华网撰文,公开抨击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电影《小时代》的拜金主义思潮,公开批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的硬伤,认为“不负责任的改编是黄钟毁弃和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凤凰卫视资讯台、英国《每日电讯报》、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文章予以特别关注,引用论文观点认为“不久将掀起一场新道德和新文化运动”。随着2013年以后新时代、新文化的如约而至,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些媒体预言和嗅觉的灵敏程度。

  为党和国家的文艺繁荣建言献策

  2010年5月薛晋文发表在《文艺报》上的论文《呼唤电视剧本体批评的回归》一文,有幸被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认为他的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发展“工农影视剧”的对策,关于加强影视文艺评论的建议,关于雅俗失衡现象的思考具有参鉴价值,要求有关部门在全国影视座谈会召开前做出针对性的调研。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三贴近的问题,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问题,以及对低俗创作的认识问题”。一篇文章能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是少见的,这是一位青年文艺评论家忧患意识的充分体现,也反映了一位青年学者的文艺使命感和责任感。

  

  2018年参加全国文艺创作研修班,与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合影

  2017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评论周活动,与莫言合影

  薛晋文两次应国家广电总局邀请,参与电视艺术蓝皮书编撰工作,先后于2010年、2012年两次参与《中国电视艺术蓝皮书》三个章节的编撰工作,审定专家对撰写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17年10月,薛晋文接到了中国作协机关报《文艺报》的邀请,承担了中宣部领导同志批示的关于“青春影视剧问题”的研究任务。他接到研究任务后,放弃了过年期间走亲访友的休息时间,对青春影视剧存在的问题和提升对策进行了系统梳理,随后在《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艺术报》发表一系列成果。

  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理论类)一等奖

  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证书

  薛晋文有时的确显得不合时宜,像一个落寞歌者,又像一个不断奔走呼喊的行吟诗人,但他骨子里生长着坚毅,血液里流淌着执着,灵魂里蓄积着力量。他的“镜苑”系列三部曲就是其多年厚积薄发后的自然流露,也是不断沉思后的厚重积淀。他的文艺评论不看市场脸色行事,也不看西方话语的脸色落笔,而是从实际出发,从艺术价值出发,从问题导向出发,执着寻找思想和精神,苦苦追寻其中的真善美,犀利、敏锐、有思想而又充满生气,是薛晋文文艺评论的典型风格,这也是曾庆瑞、仲呈祥、丁亚平、胡智锋、张德祥、戴清等许多业界名家对其文风的共识。

  离开乡村二十余载,薛晋文不忘初心,始终抱定对乡土的一片依恋和深情。期待他在文艺评论的大道上继续修炼,以稳健的步伐和卓越的探索,逐渐形成自己成熟的体系和风格,不断向高峰迈进!

  参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

  人物简介

  薛晋文,1977年6月生,山西吕梁市离石区人。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高校“131”工程领军人才,山西省“四个一批”优秀理论人才,山西省首位全日制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委员、文学院院长、影视艺术系主任、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应邀担任中宣部文艺评论专家库成员,中央网信办新媒体安全专家库成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评选专家组成员。

  在《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或被《新华文摘》转载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5部。多次荣获中国电视(剧)政府最高奖“飞天奖”、“星光奖”(理论类)一等奖、二等奖等影视类国家级奖项,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博士论文填补了中国农村电视剧专题研究的空白,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实现了山西省影视专业国家级项目的零突破。创作的电视专题片《影话:2015》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纪录片《教师——姚奠中》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卫视播出,电影剧本《大山的脊梁》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

  

上一篇:美国“室温超导”研究被中国团队推翻?南京大学闻海虎提交重磅论文
下一篇:四川创视优品科技服务公司:评职称应该怎么准备论文?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