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图片来源:新华社

  刚刚迈入 " 金三银四 " 就业季," 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 " 就登上热搜。

  城叔考据了一下,来源是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苏秀丽。其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提到,今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 28.5 万人,创了历史新高。此外,北京今年的毕业大军中,还出现一个新变化,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放在 "2023 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1158 万人 " 的大背景下,北京毕业生出现的这个结构性变化,似乎迎合了互联网上关于就业市场的焦虑:本科生怎么拼得过?不 " 卷 " 到博士怎么找工作?

  且慢,我们从全国视角来看看,这份新增的焦虑是否成立。

  聚焦北京:招生已经 " 倒挂 "

  城叔试图通过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公开电话了解更多信息,却无果。

  为寻找 " 超过 " 的证据,城叔翻阅北京教委官网公布的历年 " 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 " 发现,每年统计概况高等教育学生情况中,都设有一栏 " 预计毕业生数 "。数据显示,2023 年北京硕博毕业生预计为 16.08 万人,普通本科毕业生预计为 13.61 万人。一对比,今年研究生毕业人数确实要超过本科。

  图片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不过,这是一个预估值。

  从 2020 年起,北京研究生毕业的预估值就一直超过本科。但因为延毕等因素,研究生的实际毕业人数,到 2022 年也没有真正超过本科。

  这不妨碍北京研究生毕业大军这几年 " 奋起直追 " ——预估 " 超过 " 的部分,越来越多;实际 " 不足 " 的差距,越来越小。

  从历年数据看,研究生毕业人数增加得快,本科毕业人数增加得慢。" 一快 " 遇上 " 一慢 ",研究生群体追上甚至反超本科,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非要寻找 " 超过 " 的实际数据,那就是招生数了。2020 年,北京硕博研究生招生数首次超过本科生,多招了 79 人。2021 年,硕博研究生的招生优势扩大,比本科生多录取了 2337 人;2022 年,多招人数增加至 6200 人。

  虽然从数据中看," 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 " 暂时没有明确答案。不过要知道,北京是我国教育高地,也是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地区。

  从 2022 年的数据来看,在研究生培养机构占有率方面,北京全市有 58 所普通高校,占全国约 1/10;有 81 个科研机构,占全国约 1/3。北京硕博研究生在校人数 43.5 万人,占全国的约 12%。论及北京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全国都属于不需要再附加 " 之一 " 的那种地位。

  放眼全国:依旧 " 十里挑一 "

  从研究生招生数早已超过本科,再到即将出现的研究生毕业数超过本科,北京高等教育输出的人才结构是另类的。

  北京并不是全国的缩影。从全国来看,硕博研究生是 " 十里挑一 " 的塔尖人才形势,并未改变。

  " 暴涨 80 万人 "" 考研报名人数刷新纪录 "" 考研最难年 "" 将有 300 万考生落榜 "" 招收硕士生突破 100 万 "…… 舆论总会追逐每一次的 " 考研热 "。当 2023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 474 万,外界往往以 4:1 的录取比例来印证这条赛道越来越 " 卷 "。

  其实,无论是普通本专科,还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每一个 " 池子 " 都在扩容,招生数在增加,在校生在增加,毕业生也在增加。

  在我国本科扩招之后,近十年来,研究生扩招也拉开序幕。有统计显示,近十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年均增幅达到 6%,博士研究生增幅也在 5.7% 左右。

  扩容,一方面是高层次人才规模提升的需求,一方面是本科扩招带来的后续效应。

  从全国这几个 " 池子 " 来看,齐齐 " 扩容 " 的结果就是近乎等比例变化。

  以 2022 年全国数据为例,招 1 个研究生的同时也招了 8.2 个普通本专科生,毕业 1 个研究生的同时也毕业了 11.2 个普通本专科生,有 1 个研究生在校的同时也有 10.01 个普通本专科生在校。

  时间倒退 5 年,2018 年以上三组数据的比例变化并不大,平均 1 个研究生对应的分别是 9.2 个(普通本专科生,下同)招生数、12.5 个毕业数和 10.4 个在校数。

  考研、考博虽然在舆论场中表现出竞争愈发激烈的一面,但整体来看 " 十里挑一 " 的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研究生一直都应该是高等教育培养体系下的塔尖人才,研究生教育也该做好储备人才红利的支柱作用。

  问题 " 药方 ":解决结构性矛盾

  北京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头部城市,出现 " 本硕博结构倒挂 " 有迹可循;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塔尖,绝对值在增长,但比例的 " 含金量 " 保持了稳定的水平——通过以上数据梳理,可以看到北京出现 " 倒挂 " 并非 " 意料之外 "。

  但城叔知道,这样的解释,并不能消解舆论场中再次被卷起的就业焦虑。

  还有 3 个月,劳动力市场就将迎来 1158 万高校毕业生。《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议,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因为过去的高校扩招,这两年的高校毕业生总是在 " 创新高 "。有人形容,高学历 " 蓄水池 " 就像服用止痛药,无法根治疾病。

  不过,城叔认为,疾病的根源,不在于莘莘学子涌向独木桥,而是劳动力市场跟不上。既有结构不匹配的一面,也有传统就业收缩的一面。

  近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 我们产业结构整体还是以中低端为主,对知识型劳动就业吸纳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过程 ",目前的 " 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还不匹配,加上周期性矛盾影响和疫情惯性影响,要下更大力气去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

  如何消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长期来看," 药方 " 依然是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把产业结构朝着中高端、能吸引更多大学生方向去调整;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来适应产业发展趋势。

  解决就业问题,要综合施策,也要双向奔赴。

  每日经济新闻

上一篇:田野里生长出了“艺术节”
下一篇:汽车工程师技术课: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评价技术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