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原创东汉名士的末路,要么太监,要么和太监交朋友
原标题:东汉名士的末路,要么太监,要么和太监交朋友
公元169年,冬,汝南郡征羌县
(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
包括县令郭揖
(yī)在内,全县干部群众都傻眼了。
因为,郡里的督邮老爷正抱着圣旨,趴在县驿站行政套房的大床上,嚎啕大哭。
督邮,东汉各郡的督察长官,从来都是他让别人哭,今天这是怎么啦?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因为督邮老爷一到驿站,就下令关闭大门,禁止任何人进出。
大名士范滂是征羌人,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被驱逐回乡、监视居住。
范滂画像/古圣贤像传略
范滂仰天长叹:这肯定是因为我呀。朝廷要杀我。
答对了。
自从一年前,太监集团发动政变,诛杀窦武、陈蕃后,党锢之祸再次爆发:朝廷下诏,全国抓捕、诛杀党人
【名士和文官集团(理想派)】。
督邮老爷正是奉旨前来,抓捕、诛杀汝南郡党人“首领”范滂的。所以,他才抱着圣旨,在驿站痛哭流涕。
因为,范滂的名望实在是太高了。
范滂,清正刚烈,和陈蕃、李膺齐名,为官多年,一直是打击太监集团的急先锋。
第一次党锢之祸,他被一撸到底,关在大内诏狱,饱受折磨,后虽被释放,但即刻被驱逐回乡,终生不得为官。当时,汝南和南阳郡的几千名士绅哭着喊着迎接爱豆返乡
(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
这一次,范滂自知无法幸免,就直接出门,到征羌县监狱“报到”。
征羌县令郭揖看到范滂前来“自首”,大惊失色,赶忙把他捞出来,挂印封金,要和他一起逃亡。
郭揖:天下之大,您何苦自投罗网?
范滂:我死了,这事就了了。我不能连累你,更不能连累家中老母亡命天涯。
范滂死定了。
范滂的母亲来狱中和儿子诀别。
范滂跪拜母亲,说:您不要伤心,都是儿子不孝。
范母说:你如今和李杜
(李膺、杜密)齐名,虽死无憾。身逢乱世,名和命,岂可兼得?
范滂再次跪拜,感谢母亲的教诲。
范滂临死前,对儿子,说:我想让你作恶,但人不应该作恶。但让你不作恶吧,我就是不作恶的下场。
(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第二次党锢之祸,将东汉名士和文官集团
(理想派)逼上了穷途末路。
帝国的精英阶层开始撕裂、分化。
范滂、李膺,属于最有气节的那一类,慷慨赴死,绝不低头。
张俭,属于另一类,亡命天涯,绝不送死。
张俭,被当时的读书人尊为“八大人生导师”
(八及)之首。和他齐名的,还有后来的荆州牧刘表。
当年,张俭担任山阳郡
(今山东济宁一带)督邮,为了收集山阳籍大太监侯览的罪证,把侯家的祖坟都刨了。
现在,侯览能放过张俭?
张俭被全国通缉,罪名是:结党,造反。
张俭没有“自首”,而是选择了逃亡。
谭嗣同那首著名的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一句,说的就是这件事。
张俭亡命天涯、风餐露宿。饿了、累了,看见有人烟的地方,就自报姓名,敲门借宿。对方一听是大名士张俭,都冒着杀头的风险收留他。
张俭这一路逃亡,因为收留他而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
有一次,张俭逃亡到鲁国
(今山东曲阜一带),去投奔孔子的后裔、好朋友孔襃(bāo)。
孔襃不在家,他16岁的弟弟孔融出面接待。
张俭嫌孔融是个小屁孩,坐着不吭声。
孔融说:我哥虽然不在,但我也能做主,您就安心在我家待着吧。
后来消息泄漏,张俭逃了,孔襃、孔融被抓。
地方官有点犯愁:孔家兄弟,哪一个算窝藏重犯?
孔融说:张俭是我收留的,我有罪。
孔襃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我有罪,跟我弟没关系。
地方官蒙圈了,就问孔妈妈:你觉得你这俩儿子,谁犯了罪?
孔妈妈说:我是家长,你应该抓我,而不是抓我儿子。
地方官更蒙圈了,只好将孔家“一门争死”的情况上报朝廷。
朝廷批示:孔襃该死。
另一位大名士夏馥听闻此事,叹息道:自己作孽,何苦连累天下人。就算活着,有何意义?然后,隐姓埋名,藏在深山老林,孤独终老。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东汉知识精英的一次浩劫。上千名党人及其家人,或被杀,或流放,或禁锢终生。
超级大名士郭泰,因为不参与政治,得以幸免,但也因为大批同道中人被杀而悲痛欲绝,说“汉室亡矣”。几个月后,郭泰去世,终年42岁。
详见:
《东汉名士:大V进化史》
《党锢之祸:东汉“严打”纪实》
郭泰画像/古圣贤像传略
能够幸存的,主要是一类名士:太监的朋友。
比如大名士陈寔
(shí),三国名臣陈群的祖父。
陈寔是颍川郡
(今河南许昌、漯河一带)人,和大太监张让是老乡。
当年,张让的父亲去世,张让回老家操办丧事。颍川郡名士没有一个愿意出席葬礼,除了陈寔。
所以,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陈寔毫发无损。
比如大名士袁绍。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一等一的豪门望族。
袁绍,袁家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少年成名,仪表堂堂、礼贤下士,如假包换的大名士。
袁家附近,常年堵车,全是各地慕名而来、拜见袁绍的读书人。
但是,这次党锢之祸,袁绍不仅没事,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因为袁家有个大靠山:大太监袁赦。
袁赦权倾朝野,但出身卑微,他想和大名鼎鼎的汝南袁氏认个亲、镀个金: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咱们五百年前应该是一家人呀。
袁家:对对对,何止五百年前,现在也是一家人。
皆大欢喜。
袁家从此更加富贵逼人、兴旺发达
(时诸袁以与袁赦同宗,贵宠于世)。
所以,官渡之战时,袁绍骂曹操是“死太监的无耻后人”
(赘阉遗丑),确实有点昧良心。
当然,这个时候的袁绍,还是干了不少好事的。他在洛阳,利用自家的太监关系,上下疏通打点,救了不少名士
(所全免甚众)。
党锢之祸,让天下读书人对东汉王朝彻底寒心。
很多人开始明哲保身,远离政治,后来演变成谈玄的魏晋名士。
还有很多人将这份忠诚和抱负转移到了主公
(老师或长官)身上。
因为东汉的君臣关系,除了皇权和臣民之外,还存在于师生和上下级之间。
能当老师的,大部分都是官员(包括太监)。当时,拜太监为师的读书人,也不少。所以,此处将官员和老师合二为一讲。
当时的读书人做官很难,主要靠官员推荐
(察举制)或聘用(征辟制)。
所以,被推荐或聘用的读书人,对官员感恩戴德,视为君父。
一个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上司去世,直系下属要守丧。
比如王允
(《三国演义》里用貂蝉迷惑吕布杀董卓那位)的领导,太原郡守刘瓆,第一次党锢之祸时被杀。王允将老领导的遗体送回故乡安葬,并为他守孝三年。
所以,很多官员公器私用,用官职笼络读书人,让其为自己效忠。
最著名的是周瑜的堂祖父周景。
周瑜(影视剧照)
周景历任太守、尚书令、司空、太尉等职,是东汉末年名臣。他当太守时,每年举孝廉,他都要请孝廉们到家里吃饭,而且是到内堂和自己家人一起吃饭,连续四次。
这待遇,已经很特殊了吧。还有更过分的。
周景还赠送孝廉各种进京任职的财物:路费、安家费、进京的马车、塞满后备箱的家乡土特产、仆人......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做不到的。如果财力允许,估计都能给你在洛阳买套房。
这待遇,已经很优厚了吧。还有更过分的。
周景还把孝廉的家人聘用到自己衙门当官!
用周景的话说,这叫“移臣作子”,把他们当亲儿子待。
东汉的名臣里,陈蕃、李膺、荀绲
(gǔn,三国名臣荀彧的父亲),都被他征辟过,都享受过“干儿子”的待遇。
《三国演义》里说谁家牛叉时,经常说“门生故吏遍天下”,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了吧。
所以,袁绍、周瑜的牛叉,除了自身优秀外,家族的优秀更重要。
总而言之一句话:国家指望不上了,主公更靠谱。
东汉灭亡的丧钟,正式敲响。
参考文献: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范 晔:《后汉书》
[3] 王夫之:《读通鉴论》
[4] 钱 穆:《国史大纲》
[5] 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
[6] 罗 琨:《中国军事通史》
[7]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8] 王 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9] 周 强:《中国古都城地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