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旺彬:让产业强起来 让乡村富起来 让村民乐起来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眼下正是甘蔗成熟收获的季节。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陆屋镇申安村,村民们正在地里忙着砍甘蔗,一辆辆卡车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一趟趟把成捆的甘蔗运往附近的糖厂。

  望着丰收已成定局的甘蔗林,驻村第一书记、国家税务总局灵山县税务局干部罗旺彬心里特别高兴。他于2016年驻村,7年多来,一直把申安村当成自己的家,带领村民攻坚克难,摘掉贫困“帽子”,深受村民欢迎。他自己亦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面对村民们摁满“红手印”的留任请愿书,罗旺彬毅然选择第三次留任驻村第一书记。

  作出这样的选择,只因为罗旺彬有三个心愿——让申安村的甘蔗产业强起来,让家家户户富起来,让全村老百姓乐起来。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做好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今年春节前夕,钦州市委书记林冠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看望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勉励我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申安村的振兴大有希望。”罗旺彬说。

  “一定要实现甘蔗种植产业化”

  申安村有耕地4800余亩,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非常适合种植甘蔗这种高产经济作物。

  申安村党支部书记卢恒基告诉记者,甘蔗种植一直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以前甘蔗种植分散,不成规模,销路也一般,村民越种越亏,很多人就放弃了甘蔗种植,出门打工去了。

  2016年,罗旺彬带着工作队进驻申安村,在走访了每一户村民后,提出发挥甘蔗种植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大甘蔗种植产业。

  做大甘蔗产业,甘蔗品种品质是关键。从2014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规划建设高产量、高糖分的“双高”糖料蔗基地,推进甘蔗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种植良种化建设。“乘着这股‘东风’,村两委决定引进‘双高’糖料蔗品种,开展规模化种植。” 罗旺彬说。

  说干就干。目标确定后,罗旺彬立即牵头开展种植基地规划,并制作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作战图,动员村民多种甘蔗。

  “一开始是犹豫的,因为以前种甘蔗缺乏技术指导,村里的糖料蔗产量不高、含糖量也不高,根本卖不出好价钱。”申安村蔗农、脱贫户刘彪说,“在罗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动员下,最终还是决定试一试。”

  经过和村两委干部不断探索,罗旺彬提出实行“致富能人带动、甘蔗种子护理、化肥物资配套、技术专家指导、砍伐运输销售”流水线产业发展模式。2017年12月,经罗旺彬和驻村工作队动员,申安村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种植能手施显国成立灵山县国大甘蔗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合作社为龙头,农民分散承包种植,企业定期收购,充分带动甘蔗种植生产。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过半农户加入到甘蔗种植中来。

  施显国告诉记者,推广种植“双高”糖料蔗之前,村里的甘蔗平均亩产只有四五吨,现在大幅提升了。“今年平均亩产在8吨左右,每亩收入能超过4200元,又是一个丰收年。”施显国说。

  “我家一共种植了9亩甘蔗,都是‘双高’糖料蔗,今年能增收3万多元。”村民刘彪对当初在驻村工作队动员下做出的决定感到高兴。

  到2022年底,申安村成为灵山县种植甘蔗最多的村,全村1200多户农户中有一半以上种植了“双高”糖料蔗并与企业签订了定期收购协议,总产值1200万元,每户年均纯增收至少2万元,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坝基、富久等村500多户农户种植甘蔗。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要在挖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融合,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上下功夫。

  罗旺彬告诉记者,中央一号文件为他们找到了深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申安村将进一步推动甘蔗产业化种植向生态制糖发展,延长甘蔗种植产业链,为村民增加更多收益。

  “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

  申安村有3000多人,有一半的农户种植甘蔗,还有一半的农户靠养殖、外出打工等方式挣钱。“仅靠种植甘蔗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集体企业,发动村民自主创业,多条腿走路,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富起来。”罗旺彬说。

  但在2016年之前,申安村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益。为了挣钱养家,村里不少人只得外出打工,无法照顾老人、孩子。如何让大家伙在家门口就找到工作并且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是罗旺彬的又一个心愿。

  办企业需要好的项目,更需要资金。到哪里去找?凭着一股倔劲,罗旺彬四处奔走,考察项目,协调资金。

  2020年3月,罗旺彬争取到自治区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140万元资金。利用这笔资金,申安村当年9月就建成了两个村集体经济厂房,总面积1000平方米。

  “经过招商,我们在村集体经济厂房内开办灵山县申安玩具厂,解决村民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实现村集体收益零的突破。”卢恒基说。

  据玩具厂厂长黄仁发介绍,玩具厂主要承接喷漆塑料玩具半成品加工业务,最多可提供200个就业岗位,已为村里贡献了70多万元的集体收入。

  “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元,打工、带娃两不误!”走访村里群众时,村民谭春梅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在发展集体经济之外,罗旺彬更加关心的是村民的自主创业。“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这才是长远之计。”罗旺彬说。

  村民李德辉2018年实现脱贫,如今已是村中的养殖大户,家里养了近8000只肉鸡,100头生猪,每年养殖纯收入超过6万元。“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罗书记的大力帮助。”李德辉说。

  李德辉年轻时也曾外出务工,后来看到村里不少人在养鸡,他也动起了念头,但是养殖规模小,也卖不上价。罗旺彬得知情况后,便动员村里一些养殖热情比较高的村民,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到周边成熟的养殖基地去取经,又帮他们向农信部门申请小额信贷资金。“罗书记帮我们申请到5万元贷款,还不需要利息,为我扩大养殖规模提供了资金保障!”李德辉感激地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要落实各项稳岗纾困政策,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

  罗旺彬告诉记者,今年,村里的第三个村集体经济厂房就要建起来了,将再解决就业200余人,基本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目标。

  “打造美丽乡村让村民乐起来”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申安村成功进行甘蔗大面积种植后,罗旺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申安村的道路条件比较差,种植户只能靠肩挑背扛把甘蔗运到路边售卖。罗旺彬说:“村民这样劳作实在太累了,收益也不高,必须把路修通,只有路通了,产业才能通。”为此,罗旺彬多次前往交通局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

  在罗旺彬的争取和推动下,如今申安村28个自然村全部通硬底化水泥路,一直通到糖料蔗产业园。望着如飘带般伸向甘蔗林深处的水泥路,甘蔗种植能手施显国高兴地说:“现在到了甘蔗收获的季节,卡车都能直接开进地头,运输很方便,干起活来更有劲了。”

  为了让村里和周边的创业村民互相交流创业信息,2022年初,在钦州市税务局的支持帮助下,罗旺彬牵头成立了罗旺彬工作室。工作室整合帮扶工作资源,定期组织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调查,了解各类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协调市、县税务部门“点对点”精准开展政策辅导,邀请专家、讲师到村举办种植、养殖、厨师等技能培训。

  申安村党支部书记卢恒基告诉记者,罗旺彬工作室已联合钦州市妇联打造“钦州市巾帼经济能手培训基地”,为涉农企业提供交流渠道,为农产品供销对接牵线搭桥,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推开“罗旺彬工作室”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村民送来的9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村民的问题得到满意解决的故事。

  在农村,修路占用土地、房屋拆迁、宅基地分配等问题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矛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化解群众矛盾,这是罗旺彬给我们找到的一个法宝。”卢恒基说。

  据了解,申安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积极发展党员,很多村民参加和支持革命。“党的优良传统还在,党组织的影响力在村民心中有很重的分量,这是我们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的有利条件。”罗旺彬说。

  2016年以来,申安村党支部先后发展了9名党员,这些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驻村工作队和党员干部以申安村月亮塘自然村为重点开展示范村建设。

  如今的月亮塘自然村已经实现了“四化”:公路水泥硬化,道路两边绿化,农房立面美化,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无害化……“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党派来了罗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看着月亮塘变得越来越美,村民黄荣光老人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据了解,广西税务部门已选配564名税务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组织8004名干部挑起乡村振兴帮扶重任,团结带领452个帮扶村、10.52万名帮扶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采访最后,谈到第三个驻村第一书记任期目标,罗旺彬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他要尽快把自然村示范建设工程推广到全村每一个自然村,争取把申安村建设成“红色革命村庄”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上一篇: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公告:事关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
下一篇:建议在幼儿园开展全面性教育?性教育几岁开始合适?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