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容易抑郁的孩子,都有这几种表现家长自查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

  容易抑郁的孩子,都有这几种表现家长自查

  “你怎么了?”

  这句话轻描淡写地从父母口中吐露,却让女儿的心病更加难治。

  

  不久前,在郑州的一名二十岁的学生小梁,感受到内心的不安和肉体的疲惫。她向父母讲述了自己的症状,期待得到他们温暖的关怀。然而,家人却对她不加理解,甚至用“你怎么了?”这样的言辞讥讽她。这样一番简单的话语,使得小梁的心理压力倍增,终至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阅读了她的故事后,晨妈不禁惋惜:为何那些本应充满关爱的父母,竟然会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港湾,是他们永恒的依靠。然而,在某些时刻,正是这些孩子的庇护所的父母,竟然会无情地将他们推向深渊,伤痕累累。

  事实上,类似的言辞并不罕见,即使不是“你怎么了?”这样的表达,还有诸如“别那么敏感,瞎操心”、“好日子过够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你现在吃好喝好,有什么好抑郁的?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也没抑郁过”、“真是太作了”等冷漠的言辞。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话语,在已经心理脆弱的孩子耳中,却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轻者病情恶化,重者激发孩子做出一些冲动的举动。我们也常常看到让人痛心的新闻,孩子因抑郁症而自杀、跳楼……一桩又一桩,一件又一件,都是家庭难以承受之痛!

  因此,家长们万万不可轻视这一问题,将之视为小概率事件。或许在你不经意的某个角落,你的孩子正在承受着心灵的折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在中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导致自杀的人数高达20多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此外,《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由中科院发布,报告揭示了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占17.2%,重度抑郁占7.4%。在高中生中,重度抑郁的比例甚至高达10.9%-12.5%。

  这些惊人的数据和深远的影响,都在提醒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遗憾常常在事情发生之后才涌现,那时候再想悔改已是无济于事。因此,当我们的孩子出现特定行为时,我们务必要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最近,我的朋友慧心的儿子老是在抱怨“无趣”“无心做任何事情”等消极言辞。起初,慧心以为孩子只是情绪不稳,所以并未在意,有时候甚至还会嘲讽几句。然而,过了不久,儿子口中出现了“我不想活了”的字样,让慧心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慧心的个性可能受到了她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婚姻的影响,变得易怒、情绪化。面对孩子的抱怨,她并没有首先关心孩子的感受,而是愤怒地反驳:“你怎么会不想活?每天忙得要命的人是我,你父亲什么都不管,真正不想活的人应该是我才对!你在这矫情些什么......”

  令人惋惜的是,在慧心发火之后,孩子不再说这些消极话语,反而变得越来越沉默。他每天心不在焉,食欲下降,睡眠也变得不好......直到慧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孩子去看医生,才得知孩子患有中度抑郁症。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举报/反馈

上一篇:厦门刚发布公报!
下一篇:湖北宜昌五峰烟草:与“法”同行 持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