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不等于识字,我们该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27
手机版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作者:筝小钱

  解读:小小兜

  

  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这是人民日报给出的答案。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这是高尔基的回答。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这是钱钟书的观点。

  我们都知道要多读书,但当我们进入社会后,真的还能拾起书本的人,在人群中是占少数。

  许多人说,不是我不想读书,是我看了书也记不住,看完就忘,那看了有什么意义呢?

  

  肯定不一样的。从生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大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包括成年人。我们的大脑就像肌肉一样,只要对它进行一定的锻炼,大脑会更灵活更聪明。

  其实,我们很多人读书看过就忘,和记忆其实没有多大关系,而是我们没有掌握一些好的读书方法。读书不等于识字,它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读完书,理解书。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书,作者是筝小钱,一个读书达人,拥有20万读书会员,她把她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写成了这本书,来告诉我们怎么来有效读书,还有一些读书建议。

  

  因为作者一直走在读书变现的路上,在书本的最后,作者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读书变现的途径,同时以实际案例的方式提供了方法,比如怎么写那些投稿文稿等,让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可能实现变现,一举多得。

  我看完整本书后,对比了自己平常读书的方式,发现自己在读书方法上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阅读的时候,我很少先确定自己的目标,从来不会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没有任何目的地阅读,这属于书中说的兴趣阅读,也是读完书后收获最少的一种阅读。

  有个作者给的建议,我还印象蛮深刻的。就是我们平常读书的时候,最好按7:2:1的比例来读书,就是70%的时间用来读提升技能的书,2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读能增长我们的经验和见识的书,1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我们感兴趣领域的书。

  这种有效时间分配会让我们读书后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方法是借鉴了谷歌前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的时间分配观念。

  

  还有一个,以前对于我读不懂的书我是“无能为力”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里,给了一个“平替”的概念。就是我们可以有方法地读一些替代性的书,或者读一些别人写的读后感等文字先帮助自己理解,然后再读原本的书籍。

  书里还有很多详细的内容,比如让我们记得住书本内容的读书方法;如何判断一本书的质量好坏?怎么选书?如何提高读书效率等。

  每个人的读书痛点都不一样,但我们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共鸣。

  希望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最终都能获得我们各自想要的收获。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共建实践基地 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下一篇:芜湖小儿语言障碍康复训练机构名单排名公布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