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65xx.com/res/images/mobile.png)
人民热评:整治9大突出问题,持续净化网络生态
本文转自【人民网】;
3月2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相关情况,专项行动将聚焦“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操纵信息内容、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等9方面问题开展整治。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较2021年12月增长3549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5.6%。不论从连年持续增长的网民规模,还是不断演变的信息平台来观察,我们都已进入一个“24X7”的全民网络时代。网络空间的生态环境和秩序如何,与每个人的切身权益都密切相关。
事实上,“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已经连续开展多年,每年都有多项内容,每项内容都有重点查处整治的思路和对象。这一方面说明,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的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现象开始出现,网络乱象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必须保持清醒,常抓常管;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共建网络美好家园的决心和力度。
细细来看,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整治的9方面突出问题,几乎都契合了网络突出矛盾和网民的切身感受,同时也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
比如,针对“自媒体”领域出现的乱象,表示将“集中整治‘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乱象”;对于近年屡屡曝光的“水军”问题,将“全面清理网络水军违法违规信息”;而对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上的污浊谩骂、对立撕裂行为,将开启“专项整治网络戾气,严肃查处主播谩骂吐脏等行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近些年不断曝光的校园暴力、未成年人霸凌视频或图片,提出要“及时发现处置网络欺凌行为,防止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欺凌视频扩散传播”等。
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共建网络美好家园,首先呼唤的就是严格的监管规矩。面对浩瀚庞杂的网络信息乱象,以科学治理手段和严格监管来管网治网就是必须。资料显示,国家网信办去年组织开展了13项“清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解散关闭群组、贴吧等26万个,关闭网站超过7300家,有力维护了网民的合法权益。
重拳整治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共建网络美好家园,平台需要承担起主体责任,探索在个别议题上,形成治理合力。无论是网络内容以假乱真、是非莫辨,还是造谣传谣,谩骂撕裂等,说到底都与平台的把关“失守”有关。尽管这些年,不少平台都在扎篱笆的同时升级后台技术,尽量减少网络乱象,但依旧未能摆脱网民对平台“重流量,轻管理”的印象。因此,相关平台需要扛起责任,主动作为,弥补技术和资源上的短板。特别是诸如“水军”或网络欺凌等,很可能会在多个平台之间反复流窜,躲避处理,平台之间如何携手形成治理合力,值得探索。
除了监管治理和平台的主动作为,网民自身还要有法律意识,提升网络素养和文明意识,规范上网用网的行为。诸如“水军”“网暴”等网络乱象的背后,也常常有个体的不自觉或“无意识参与”,对他人的声誉、利益甚至生命形成侵害。网民个人需要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需要规范使用“鼠标键盘”。一旦因自身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参与了网络“黑灰”产业链,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网络生态持续向好”,要“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个人规范自觉、平台严格把关、监管持续治理,多方面共同努力,网络空间才能天朗气清、生态向好,万千网民也才能人人受益,舒心上网。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