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30
手机版

  本书作者约翰·史崔勒基(John Strelecky),曾是一名高学历打工人。

  32岁那年,他突然和妻子背起背包,踏上环球之旅,花了9个月时间走过7万英里路程。

  返回美国后,约翰·史崔勒基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成了《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故事主人公约翰的心路历程,也许正是作者一步步思考“三个问题”的过程。

  “你为什么来这里?”这是“三个问题”中的第一个。

  对于读者而言,这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主人公约翰为什么来到了这家咖啡馆?

  第二,一个人为什么存在?

  一、为什么来到了这家咖啡馆?

  约翰有一份不算糟糕的工作,但他需要每天坐在格子间里,工作10到12个小时。升职后也不过是搬进独立办公室,工作时间变成12到14小时。

  

  于是,约翰忍不住开始想,人生就该如此,再无其他选择了吗?

  高中的时候,我为了考大学而努力;上了大学,我为了找工作而努力;再之后,我来到公司上班,把时间花在努力升职上。

  我感觉自己始终忙着用生活换取金钱,这笔买卖似乎不太划算。

  于是,在某一天,约翰丢下工作,给自己放了一周的假,想要逃离与工作相关的一切。但在开车出行的途中,他遇到了堵车。

  面对“掉头另寻他路”和“等待大约1小时”之间,约翰选择换条路试试。就这样阴差阳错来到了这家咖啡馆——“你为什么来这里咖啡馆”。

  

  二、去寻找你的PFE

  在咖啡馆坐下后,女招待凯茜递来一个点餐板,菜单背面写着一个大标题,“等餐时请思考”,下面是三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你害怕死亡吗?你满足吗?

  

  在交谈的过程中,凯茜告诉约翰,

  一旦你真的问出了那个问题,寻找答案就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会发现你早晨醒来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那个问题,在接下来的一天中,你脑海里也会时不时闪过那个问题。它有点儿像一扇门,一旦你打开,就很难再关上。

  也许很多人和一开始的约翰一样,觉得为什么要问自己这种问题,不问过得也挺好的呀。对此,凯茜回答道:

  很多人都觉得‘挺好’。但有的人就是要寻找比‘挺好’更令人满意的状态、更棒的生活。

  

  而且,

  要是有人找到了答案,就会产生另一股同样强大的力量。人们一旦知道了他们为什么来,为什么存在,找到了活着的目标——他们就想实现这个目标。

  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时期面对那个问题。有的人在小时候就想清楚了,有的人长大一些才开始想,还有人终其一生都没想明白。

  对于那些搞清楚自己人生目的的人,他/她: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会为了实现这个意义做一切想做的事。

  

  如果你觉得从事医疗行业可以帮助他人,那你就去行医;如果你觉得在贫困地区修建避难所才是帮助他人,那你就去盖房。也许你觉得,当一名会计,在税务方面帮助别人是你实现存在意义的方式,那就去做会计。

  当一个人弄清了他为什么存在,就相当于定义了自己的‘存在意义(Purpose For Existing)'。我们简称其为‘PFE'。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为了实现‘存在意义’做十件、二十件、甚至成百上千件事。他可以做任何事。

  而那些对生活满意度很低的人,他们做的那些事,和他们的PFE无关。

  三、绿海龟的故事

  凯茜给约翰讲了自己遇见绿海龟的故事。她发现自己竟然追不上一只海龟,于是经过观察发现:

  

  当海浪推向岸边,与行进方向相反,海龟会浮起来划水,但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浮在原地。当海浪向海洋的方向涌起时,它会加快划水速度,这样就可以乘着海浪前进了。

  我之所以无法追上它,就是因为我不顾海水的方向,自始至终都在划水。在反方向的海浪中,我越是用力向前游,就越是感到疲惫。等到海浪前进方向再次与我游泳方向相同时,我却没有足够的精力顺势向前了。

  约翰很快悟到了凯茜想表达的意思,

  绿海龟教给你的是,如果你和你想做的事不在同一个频道,你就会浪费许多精力。等你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时,你可能已经没有力气或时间了。

  四、渔夫与商人&安妮的分享

  这个故事耳熟能详,是咖啡馆的主人迈克讲给约翰听的。

  

  为了挣到足够的钱再退休去做想做的事,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上。但如果仔细思考,就会意识到,

  每一天都是一个机会,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每一天,我都有机会用行动回答菜单背面那个问题。我不需要等到‘退休’。

  之后,迈克将朋友安妮引荐给了约翰,来解答约翰关于“为什么人们把那么多时间花在准备工作上,而不是直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疑惑。安妮告诉约翰,

  如果你意识到广告的意图,或者参与制作过许多广告,你就会发现,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相信,只要你拥有某个产品或服务,你的人生就能圆满。举个例子,开这种车会赋予你的人生特殊的意义,吃这种冰淇淋会给你带来幸福,拥有这颗钻石你就能心满意足。

  

  广告还会传达一种更隐晦、但更有影响力的信息——如果没能拥有那些产品,你的人生就是不圆满的。

  我们每天都暴露在大量营销信息中,如果不谨慎点儿,我们肯定会把自己的幸福和满足寄托在某样产品或服务上。最后,我们会陷入一种财务困境,必须不断去做事情去挣钱,尽管那些事情不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为了挣钱,我得找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可能不符合我们的理想,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许不符合我理想的时间安排,但有了这份工作,我就买得起我想要的东西。我告诉自己,这种情况是暂时的。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开始做其他事情——更接近我本来意愿的事情。

  

  我们每天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为了弥补心中因此产生的空虚,我们会买更多东西。但不幸的是,我们买的越多,要付的账就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时间工作,这样才能为一切买单。

  最后的结果都是长时间工作,忙着做并不能实现PFE的事情。他们不停地憧憬未来,希望有天他们不用再工作,可以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

  

  当安妮意识到这些后,她的生活开始改变了,

  我开始每周为自己多留出一点儿时间。我再也不用‘物质’奖励拼命工作的自己,而是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我都花至少一个小时做我真正喜欢的事。有时候,我会读一本让我热血沸腾的小说;有时候,我会出门远足或者做做运动。

  后来,一小时变成了两小时,两小时又发展到三小时。等我回过神来,我已经把精力全都放到我想做的事上。

  

  五、你害怕死亡吗?

  这是菜单背面的第二个问题。

  没自问过菜单板上这些问题的人,没有为实现PFE而努力过的人,他们害怕死亡。

  因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留给他们做想做的事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害怕未来有一天,再也没有机会了。

  六、你满足吗?

  这是菜单背面的最后一个问题。

  约翰心想,只有弄清自己为什么存在,并且开始为这个存在意义做出实际努力后,才能感到满足。但如果,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做,那怎么办?

  我找不到和目标相关的工作,那怎么办?

  我要靠什么挣钱?

  对此,凯茜表示,

  如果一个人一步步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存在,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会因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

  去做实现存在意义的事情,也会让他们兴奋。

  观察那些每天全力以赴做和自己PFE相关的事情的人,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擅长自己爱做的事、不会感到厌倦、不难找到工作。

  这样的人,有什么理由会失败呢?

  

  约翰回想起自己身边这样的人,的确,

  他们看起来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都非常享受他们所做的事。他们还很自信,不会给人留下虚张声势的印象。他们都胸有成竹,仿佛认定事情会按照他们的意愿发展。

  还有一点听上去可能有点儿奇怪,他们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气好。好事总是发生在他们身上,而且出乎意料。

  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事实是,当一个人把自己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PFE的消息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时,这些人又会分享给其他人,这样下去,就无形中多了很多帮手。

  但是,别人凭什么帮你呢?朋友为什么会愿意把你的事分享给其他人呢?想一想身边那些为PFE全情投入的人,以及你和他们相处时的感受。

  和他们互动时,是不是会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激情和热情感染,想主动帮助他们?

  如果你帮不上忙,但知道其他人也许能帮上,会有帮他们去联系其他人的动力吗?

  因为“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让你忍不住想去帮一把。”

  

  七、如何找到答案

  到了故事的最后,对于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约翰意识到了追求答案的重要性,但如何找到答案呢?

  凯茜和迈克给的建议是:

  靠自己去找。

  有的人意识到了问题,就想知道答案,但他们只想在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引导下找到答案。

  

  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找一个地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体验不同的事物、接触不同的理念、留意自己对各种事物的反应。

  人不能刚迈出第一步,就站在原地等待。如果有人真想知道他为什么存在,他就得为自己找出答案。

  人们寻找答案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人通过冥想问自己为什么存在;有人一边听自己最爱的音乐,一边记录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选择到大自然中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也有不少人选择和朋友或陌生人交流分享这个话题;还有人会通过阅读,在书中理念和故事的引导下找到答案。

  遇到他们热爱的事物时,很多人都有生理反应,比如汗毛倒竖、脊梁骨仿佛触电、喜极而泣等等。还有人会产生一种‘就是它’的感觉。这些都是找出自己存在意义的线索。

  题外话:

  这本书还有第二本——《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近期会把它读完,如果有意思的话再来分享。

  欢迎关注我哦,一个开始实现自己PFE的985应用心理硕士。

  会在这里不定期分享:

  家庭关系、男女平权、育儿等方面的讨论。

  追求FIRE道路上的努力。

  读书、写字、旅游的日常。

  举报/反馈

上一篇:谁来监督“第三方测评”
下一篇:行业步入“后半场”,家装企业如何突围破局?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