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暖心的正能量书系》超级好看,可别错过了!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30
手机版

  今日推荐:《暖心的正能量书系(别让心态毁了你+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别让拖延害了你)(套装共三册)》 作者:宏远;龙湘涛。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别让心态毁了你

  维克多·格林尼亚是一位法国科学家,他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因为相貌英俊潇洒,颇得女士们的喜爱,所以成了众女士心目中的大众情人。

  后来格林尼亚喜欢上一位仪态万方、兼备美貌和智慧的女伯爵。但是当他向这位女伯爵表白时,却遭到了她的拒绝。女伯爵略带讽刺地对格林尼亚说,请他离自己站得远一些,她不喜欢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

  听完女伯爵的话,格林尼亚的内心顿时如同淋了一场暴雨,竟然泛起了浓烈的自卑感。原来自己在众人的心目中,竟然是一个不学无术、图拥有良好家庭背景的花花公子。

  格林尼亚痛定思痛,下决心前往里昂求学。经过刻苦的学习和研究,他终于发明了“格式试剂”,成为法国年轻有为的科学家。

  看似格林尼亚的求婚被女伯爵拒绝是对他的打击,事实上这种自卑心理原本就存在于格林尼亚的内心中。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成功者与普通人的性格区别在于,成功者充满自信,而且活力洋溢,普通人则即使腰缠万贯,内心仍然灰暗脆弱。”然而,无论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自卑都是他们的共同点。

  ○ 自信与自卑相依相存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A·阿德勒认为,自卑深藏于每个人的内心中,只是浓度有所差别而已,没有一个人是完全自信的,因为物极必反。自卑恰似人类心灵上的尾巴,虽然我们彼此看不见对方的自卑心理,但是我们在生活的交往中,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或者触及到它们。

  20世纪50年代,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的在实验中,得到一个惊人的结论,她从DHA(脱氧核糖核酸)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HA的螺旋结构。针对这个重大的发现,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做了一次演讲。

  当时在科学界展露头角的女科学家寥寥无几,所以社会普遍对女科学家持怀疑的态度。这些反应触动了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内心的自卑感,她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开始怀疑自己的发现最终是否成立。就这样,她放弃了进一步研究。

  但是她的合作伙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沃林和克里克在富兰克林的研究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入考证。他们提出了DH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我们为富兰克林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惋惜,她精力充沛、才华横溢,只是在怀疑面前被自卑打败。自卑对个体而言是个难题,人常常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的。自卑在人类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起着巨大的反作用。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克服自卑的前提。

  ○ 认识自己

  在一个成年人的生活中,竞争是一件随处可见的事,伴随着竞争我们一路走来。竞争在我们的观念中、思想中、行动中、可谓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是喜欢竞争还是厌恶竞争,是一直力争上游,还是闲云野鹤都无可避免。这正是社会普遍现象,所以久之我们都会认为这是正确合理的。没有追求的人被人认为是不求上进,而过于汲汲营求的人我们又认为他们太功利。原来中庸之道在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大脑中竟然有自己控制不了的东西存在,而个体的复杂性远不止于此。

  总有一些时候我们很想把自己搞清楚:我是谁?我为什么要这样?但是一旦发问,探寻不见得能得到合理的结果。这是因为作为个体这个人,拥有庞大的观念体系和思想,你想要了解某一点,或许有证可查,但是如果笼统地谈个体的特征,最后就会回到你所司空见惯的结论上去:我是一个勤奋的人,我这样做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这样的答案对了解自己的内心并无用处,只是一个大众都适用的安慰剂。不如从当下产生问题的环节来反观自己:工作失利时要排查自己的是否欠缺某种技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等等,只有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把每个问题都搞清楚不容易,但是重要的事情不能糊涂。这对了解自己,提升自己都是一种磨炼。

  我们看到那些站在台上面对观众的主持人,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其实这些表现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得来的。

  白岩松作为家喻户晓的著名主持人,总是那样从容和机智,节目上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但不可忽略的是,他也有“成长经历”,白岩松曾经也很自卑。

  上中学的时候他转学到了新学校,这个学校的师资相对比较好,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的。他很担心别的同学说他没见过世面,所以当有一位女生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他竟然整整一个学期不敢和班上的女生说话。

  大学毕业后做了主持人的白岩松曾因发音不准被栏目组扣光工资,而对比现在的他,语言流利华美,在成长道路上每个人都付出过艰辛。

  他曾说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自卑,不管是否位高权重,有点自卑才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人总要向前走,总能找到一个的理想值与他的期望状态。

  ○ 接纳自己

  产生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心理学家认为,人产生不良情绪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诱发的,而是由那些经历过这个事件的人产生的评价引起的。其实事情本身并不会令人产生什么情绪,而是经过人脑加工过得某些想法导致了情绪的产生。对某件事自信的人和对某件事自卑的人,都是因为个体的心理加工有差距导致的。就像两个从来没有到过埃菲尔塔的人,当到达后,一个人可能会产生:“太棒了,我终于来到埃菲尔塔了!”而另一个人可能产生:“我这一生真失败,年龄这么大了才来过一趟埃菲尔塔。”

  同样的一个事物,持有不同心态的差别非常大。

  严重的自卑心理是一种疾病,会对身心产生巨大创伤。乒乓球运动员韩玉珍有两次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对手的记录,并曾与李富荣配合夺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混双亚军。但出人意料的是,临近比赛时她竟然将队友的球拍扔进马桶,甚至有人发现她存在自残的现象。运动员在临场时心理压力都非常大,认识到自己的自卑心理,并找到好的方法调整自己才能赢得比赛。

  拿破仑·希尔说过,要想要永远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拥有乐观的人生,那么就请拔起自卑的锚,扬起自信的风帆。自信来之不易,往往都是经历挫折后心理逐渐强大的产物。人生的磨炼任何时候都不会少,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发现,内心对自己期望值很高的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将杰出或者非常优异的人作为偶像。虽然偶像确实有学习或者模仿的价值,但是人的心理是喜爱对比的,在学习偶像的过程中,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短处,越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优点。虽然再细微的东西都有自己的长处,但是对比确实对保持理性心态不利。

  A·阿德勒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不断地克服和超越“自卑感”。自卑感不会因为你讨厌它,对抗它而消失,凡事要经过理性的分析做出决策,不让自卑控制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不与自己为敌,那么你反而会更加强大。

  张小娴说:“为自己的不显眼而自卑,可是夜空的繁星并不因为明月就在面前而收敛光辉,园中的兰花并不因为牡丹就在头上而羞于绽放。”生活并没有嫌弃你,而是我们的内心嫌弃了自己。

  著名影星姚晨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得到大家喜爱,但是众所周知,她是一位大嘴美女。姚晨就因为这个形象,在上学期间被同学们取笑。

  她的老师牛娜发现她有表演天分,但是内心有一些自卑感,为了鼓励她,牛娜老师送给一张关于索菲亚罗兰经历的CD。索菲亚罗兰是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这位出身寒门的私生女,被小伙伴一度将其称作“牙签菲亚”。后来她上荧屏后导演也劝她整容,但是索菲亚罗兰拒绝了,她始终在荧屏前保持自己的风格,最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影星,并获得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索菲亚罗兰的故事给了姚晨巨大鼓励,她深受启发,不再担心自己的形象,而是将内心的率真示人,反而让大家更容易认识她、记住她。

  先接纳自己,别人才会接纳你。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不必紧盯着他人的优点看。爱默生说,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的确,那些你害怕的事,应该就是使你产生自卑的事情。在克服它们的过程中能磨炼自己的心智,掌控自己的情绪。

  7.追求完美就会患得患失

  “手表定律”的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P.撒盖,他认为一个人佩戴一块手表就能知道准确的事件,假如佩戴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便很难确定准确时间。

  他发现,因为佩戴的多块手表的不但让人难以确定准确时间,还会扰乱看表人对时间准确性的信心。

  佩戴多块手表的人,可能出于担忧一块手表没电停下了,自己就很难知道时间。因此,佩戴多块手表本身,是出于一种防患未然的想法。但事实上,这种思虑虽然非常细致,但本质上是因为患得患失导致的。即使佩戴一块手表的人,在手表停止工作后,也可以求助他人而获得准确的时间。

  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人,天天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看着对面的豪华酒店。

  有一日,一个富翁走过来问穷人:“为什么你总是盯着我住的屋子看呢?”

  穷人说:“我没有钱住酒店,但是每天我睡在这里都能梦到自己住进了那个酒店。”

  富人听后,提出要满足穷人的愿望,于是让穷人住进了酒店。

  过了没有几天,穷人又睡到了公园的椅子上,这让富人感到迷惑不解:“住酒店不是你的梦想吗,为什么你又回来睡到椅子上了?”

  穷人的出人意料:“我睡在酒店的床上,却总是梦到自己睡在冰冷的椅子上,我总觉得这是在做梦,所以我还是睡在椅子上好。”

  穷人并不能安心住在酒店里,他的内心总是怕失去,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导致了他睡着酒店,做着冰冷的梦。

  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无论到哪里都不安生。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觉得这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处理患得患失不安情绪最好的办法是专注,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现在做的事情上,了解现在的事会让我们安下心来。

  ○ 专注

  股神巴菲特说过,人一生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专注。如果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当我们不能以一颗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就会出现患得患失心理。要确认当下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前提是需要花功夫去了解它,否则轻易下的结论,会导致患得患失的感觉加重。

  法国作家莫泊桑自幼聪慧过人,才华出众。一天,舅父带着莫泊桑去拜访他的好友福楼拜。当时福楼拜已经是法国著名作家了,舅父此行是想请福楼拜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

  可心高气傲的莫泊桑直接问福楼拜:“您会些什么?”

  福楼拜看出他的心思,于是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

  莫泊桑自信满满地答道:“凡是你知道的,我都会。”

  福楼拜听后微笑道:“那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

  这可说到了莫泊桑的强项,他骄傲地回答:“我上午的两个小时用来读书写作,两个小时在弹钢琴,下午花一小时向邻居讨教修理汽车,其余三个小时在练习踢足球,晚上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烤鸭,星期天就乡下种菜。”说完后,莫泊桑得意洋洋地看着福楼拜说:“请问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如何呢?”

  福楼拜依然微笑道:“我每日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

  莫泊桑疑惑不解地问:“您难道就不会别的了吗?”

  福楼拜没有作答,而是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

  莫泊桑抓耳挠腮答不上来了。他于是反问:您的特长是什么呢?

  福楼拜说:“写作。”

  专注成就了福楼拜,全方位学习使得莫泊桑什么都想做,而什么都没做好。任何人都是这样,一生的时光短暂,不可能样样精通。而什么都要做好的完美主义心理,会导致自己一事无成。

  ○ 上进抑或虚荣、不自信

  苏东坡可谓人间全才,像集儒、释、道于一身,精通医学、饮食、天文、地理,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方面造诣也很高。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写道: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些品质荟萃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数见。苏东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如此之高,可想而知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何等的完美。这种完美的感觉,与其说是一种赞美,不如说是一种敬佩。世人并不嫉妒他的全能,反而赞叹他的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看来完美给人的感觉并非是高下和尊卑。

  人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即使在某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叹服,也并非到达了定义上的完美之境,完美这个定义本身是一种比喻和夸赞。

  那人为什么还要追求完美呢?

  1. 对完美的理解不同;

  将取得某种成绩视为完美,只要达到自己的理想高度,就认为过程完美了。

  这个类型只是表述上和上进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完美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上进的表现。

  2. 主要源于内心的虚荣和不自信。

  内心不自信的人希望爬到众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以示自己的强大或者与众不同。要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是追求完美的动机。

  这个类型的人,并非曲解了完美的含义,而是始终在超越和挑战自己的内在。就像人与鸵鸟比赛,最终是不可能完胜的。追求完美使得人容易走向极端,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反而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追求完美的人也存在巨大的虚荣感,为了别人的眼光,为了自尊心而去追求,往往容易采取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方式达到目的。

  现实生活中,从人的出发点和目的能轻松地将他们区别开:

  一个大学生想把英语学好,模仿外国人的声音朗读英语,这无可厚非,是一种有上进心的表现。因为模仿,能提高口语能力,能够给自己信心。

  但是把模仿当作在众人面前炫耀的工具,那么这种动机就是在追求完美,追求被人们夸赞,是虚荣心在作祟。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追求完美是不对的,完美这个定义在当代社会已经完全脱离了它原本的含义。

  从人的目的也能轻松地将他们区别开。上进的人不会因为最后没有达到完美之境而患得患失,而虚荣和不自信者并不知道完美的境界在哪里,所以会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

  杜绝患得患失,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自信和虚荣,把目标转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上来。

  第三章给情绪正本清源

  1.心灵的枷锁

  我们时常想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尤其很多女性热衷于星座、血型等性格测试方法。星座说中狮子座的人非常有魅力,气质吸引人,热情奔放,比较强势等等。狮子座中有没有性格内向,文静平和的人呢?有。相对科学而言星座说可以作为一种兴趣,并不能拿来对号入座。星座说是利用了人们对符号的敏感度流行起来的。生活中这样的符号作用无处不在,比如,某人的父亲是科学家,那么亲朋评论他的后代的时候往往会说他的孩子更有科学头脑、研究能力。他人看法会影响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久之,如果这位科学家的儿子并未表现出这种潜质,却总被人挂在嘴上,他也会产生不安和负疚感,于是他就戴上了人们给他准备的枷锁。

  想活出自己的风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拆除一副真实的枷锁,能工巧匠只需要几分钟时间,然而人心中的枷锁,只要存在了,拆除过程是比较漫长的。我们的生活中无人可以幸免,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经历,也有属于自己的枷锁。有些是难以打开,而更多的却是自己不愿意打开。人们常常习惯把并不存在的问题想得太过严重,或者不能坦然面对某些结果,用这些观念把自己锁起来。假设有人认为某人懦弱,某人不一定真的不勇敢,而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内心已经有了枷锁,即使他很勇敢,得不到适当的激发,依然会认同懦弱的一面。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唐纳得·西洛托把几个人分成两组,在实验开始的时候,第一组人要要求进入一间屋子,然后他打开了一个能制造噪音的开关。在噪音中要求这组人完成一个任务——关闭噪音。他发现,这组参加试验的人把屋内的按钮逐个试了一遍,发现噪音没有被关闭后,将所有按钮按照一定的组合又试了一遍,最后发现他们无法关闭噪音。于是他们放弃了,走出了屋子不再做任何努力。

  紧接着他让第二组人进了另一个屋子,按照唐纳得·西洛托的要求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组成员所做的依然是逐个按压按钮,在发现按钮不起作用后,又尝试按钮的组合,发现并无效果时,有人试图把手放进一个梭子状的盒子里,噪音竟然停止了,而当他将手拿开,噪音又响起来。第二组成员的心情放松了,立即感觉到轻松愉快。

  这个实验第一组的表现说明,当人确定自己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无法关闭噪音后,就产生了一种认识:再多的努力也没有用,不如干脆等着。

  认为“再多努力也没有用”就是这个实验中第一组成员产生的心灵枷锁,这种枷锁其实不是别人给予的,是自己心里产生的。这种枷锁所传递的信息无非是:你不行、你不可能成功,等等。这种意识非常可怕,会导致人的松懈,不再想改变现状。

  心灵的枷锁是经不起推敲的,你相信它它就存在,你不相信,它便于你无碍。

  ○ 放下自己

  有一个女孩渴望成为明星,当有一天她真的成功后,每天面对镜子化妆,不穿得体的衣服不敢出门,一出门又被无数的公众媒体,被记者和追星族包围,不得不深居简出,甚至经常要回应莫须有的绯闻……

  终于有一天她感到苦不堪言,于是向一位高人求教,高人微笑答道:“何必如此苦恼,这不正是当年你所渴望的吗?”

  “我现在变得越来越像大家希望的那样,任何时候都要考虑维护形象,不敢随心说一句话,甚至怕穿衣品味被别人耻笑。以前我酷爱甜品,现在为了保持身材,我不得不听营养师的话,尽量少吃以保持体重。如今的我感觉不到做这些事情的快乐了。”

  高人听后回复说:“为什么要改变自己来迎合别人,你认为是谁限制你做自己想做的?”

  她若有所思地摇摇头:“我感觉到是我从事的事业在约束我,喜爱我的人们都睁着眼睛看我。”

  高人说道:“你能找到一个限制你的人吗?”

  明星思索后回答:“并没有任何人说过要我节食,保持美貌!”

  高人点头说:“确实如此,没人限制你,你所感觉到的限制来自自己心灵上的一道枷锁,只要你打开它,你便能获得自由。”

  她明白了高人话中的意思,不再刻意要求自己去满足别人的需要。当偶遇记者要拍她穿着便衣散步的照片时,路人问她是不是明星时,她都微笑着摇摇头,人们逐渐确信她不是那位明星,否则怎么会如此脸上无妆、穿着随意呢?

  从这些人的眼中,她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心中的枷锁就是她广为人知的名字,而并不是她本身,她依然是那个随性的她。于是她打开了枷锁,不再有那些莫名的苦恼了。

  容易给自己套上枷锁的人,往往表现得对某事物过于热衷,或者对事情的看法非对既错。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世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的确如此,不是对即是错,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公平。

  席慕蓉也曾写道:“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席慕容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心中的枷锁,原来都是为了博得周围人的称许和微笑。

  ○ 打开枷锁

  人们自己给心灵戴上枷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固执、自负、虚荣,等等。固执的人能够坚持己见,不被风吹草动影响。但是不愿意改变立场,即使错了也站在错误的一边,这样就容易陷入僵局。职场上如果固执的人做了领导,容易陷入对员工的苛求中;而在生活中,固执的人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严厉的父母直言的朋友。这样的风格,容易影响到职场关系和家庭和睦,而固执者内心真正放不下的,还是这份执拗,怕自己改变风格别人会对自己的意见视而不见。

  自负骄傲的人必定有其原因,就像认为自己技艺超群者,不是有强大背景后台,就是相貌出众。林林总总,不外乎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但是我们仔细想想,人生不仅仅是个竞技场,人人都要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没有人喜欢那种俯首低眉的日子。而在这个竞技场中,又不乏更加优秀的人,遇见他们又该如何平衡自己的心理呢?才貌属于个人财富,并不值得炫耀。有句话说得好:人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确实,人都有自己的短处,拿超群的地方去比他人平常的地方,会产生骄傲感,这时似乎枷锁变松了,但是只要碰到比你优越的人,这个枷锁就会勒得更紧。

  打开枷锁需要多大的勇气?

  不需要勇气,只要你能平静地接受它。

  享誉世界的球王贝利,当年是从家乡的足球队中被选拔出来的,直接进了桑托斯足球队踢球。当时他知道自己进了巴西最有名的球队时,内心更多地是惶恐不安。他心里一直在想那些世界一流的足球明星会怎样看他,怎样笑话他,那段时间他几乎失眠。

  训练正式开始的时候,与那些足球明星们一起奔跑、传球,他紧张到了不知所措。这个球队经常天南海北打比赛,根本容不得贝利多想,逐渐地他忘记了自己是在与谁并肩作战,他更多地感受到了踢球的快乐。

  训练快结束了,他发现那些身价亿万的足球明星们并没有表现出对他的轻视,反而有时会照顾新队员,他迅速融入了这个集体。他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的恐惧,来源于无知而并非现实。

  勇气是打败自卑的最强大武器,谁能想到贝利曾经有过那样自卑的时候,拿自己是个小地方的人和那些出身有背景的明星、已经成就自己的明星比较。事实上真正的比较是存在的:球技的较量、速度的比拼,等等。

  背负心灵枷锁的人很累,因为在现实中你无法真正找到它,从而打败它,人们只能不停地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来对抗这个枷锁。心灵的枷锁就像是一座山,背负着它只会越来越重。中国有个寓言故事,有个商人赚了很多钱,于是提着装满金银的袋子去寻找快乐。他走过千山万水,依然除了疲惫相随外,没有快乐可言。有一天日落西山,一个衣裳破烂不堪的农夫扛着锄头从田里出来,大声唱着歌。商人感到奇怪,他走过去问农夫:“你怎么这么开心?”农夫看了一眼商人,说:“放下手中的袋子,自然就快乐起来了。”商人顿然醒悟,手中沉重口袋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整天又得防着被人偷抢了去,哪里来的快乐心情呢?“

  心灵的枷锁不仅会压弯我们的腰,更会摧残人的意志,打开它,让阳光进来。

  2.先微笑然后学会宽容

  查理·威利说,挂上笑容你才算是穿戴整齐。笑容已经成为交际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符号,它的含义非常多,传达的信息无非是:友好、亲和。可以想到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先微笑的一方给人的感觉更容易亲近。微笑,本是接纳的近义词,因为微笑的一方让对方感到放松,微笑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微笑是对付负性情绪的有力武器。

  默不作声和冷眼相看都是一种防御姿态,与微笑的效果正好相反。生活中没有丰富的内容,而是空虚和乏味,人便不觉有生活的乐趣,因此难以触动笑神经。

  话说一位高僧在山林中修行,某日来了一个小偷,他悄悄地靠近高僧的茅屋,进去翻高僧的行李。

  高僧知道小偷在寻找钱财,却气定神闲不予理睬。

  等小偷翻完了东西来到门口,高僧知道他没有找到值钱的东西,就脱掉自己的外衣递给小偷说:“你跋山涉水来看我,真是不容易,我不能让你空手而归,现在天色已晚,我这里没有值钱的东西,你把这件衣服带上吧。”

  小偷听到高僧此番话,惊异过后呆望了高僧许久,接过高僧手上的大衣走了。

  第二天天刚亮高僧就起来了,他推开房门看到自己的那件大衣被整齐地叠放在门口,上面还放着一封信,是小偷连夜写下的忏悔信件,他决定再不偷鸡摸狗而是自食其力。

  高僧的宽容让人敬仰,能将一个居心叵测的人当作朋友,理解和原谅他的冒犯,使得小偷良心发现,终于弃恶从善。宽容不是软弱,善心能够换来悔悟。很少有人能达到高僧的这种境界,面对损害我们利益的人不震怒、不计较、不产生打击心理。

  反过来想,对一个曾经伤害你的人耿耿于怀,怎么都不肯原谅他,面对你的这种负性情绪,他可能会失去道歉的勇气,宁可一直被恨着,也不敢面对你。这样一来,你们之间的矛盾何时能够得到解决?要解决掉矛盾,第一步就是要在行动上进行接纳,微笑是最好的方式。

  微笑已经代替你传达了对对方的原谅,但是仅仅微笑是不够的,微笑后你们需要沟通,进行进一步的矛盾化解。在沟通中,尽量表达自己的宽容,当你能够宽容别人,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如释重负。

  全球最具规模的宾馆希尔顿饭店,服务模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而这种服务模式并不是什么先进的管理方式,而是希尔顿饭店的董事长唐纳·希尔顿实施的“微笑影响力”。

  当年唐纳·希尔顿将饭店经营得风生水起,总计产超过了5 000万美金,他感到很满意,而唐纳却告诉他,除非掌握比这5 000万美金更有价值的东西,除了一流的服务外还得让每个来希尔顿饭店住过的人都想再来住。他想,这恐怕不是钱能办到的事,这是要留住顾客的心。希尔顿下为此常常冥思苦想,怎样才能用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的方法来吸引顾客呢?

  望着每位过路的人,他们脸上的微笑总是令希尔顿心情愉悦,突然,他想到了:微笑!

  微笑就是母亲要的答案。从此以后,希尔顿便将此作为信条,带头在工作中无论何时均面带微笑,希尔顿认为微笑能够带希尔顿走向世界。

  这就是微笑的力量,不仅仅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嫌隙也能创造经济价值。在职场上我们也常常遇到那些非常努力的人,他们总是来去匆匆,不和大家一起聊天,吃饭甚至外出活动,公司里员工对他们的印象都不深刻。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特点让人记住,在人们心中缺少一种随和的形象。

  如果我们心情不好不妨先对着镜子微笑,看到自己的笑脸,心情也会好起来。在各种宴会场合,人们相互之间微笑就是为了给人随和的印象,同时传递自己的交往态度。古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诗句,两个有怨仇的人,相见时彼此微笑一下,之间的恩怨一笔勾销,这是何等豪迈?

  微笑在交际场合是一个非常好的润滑剂。

  有位富翁过世,他年轻的妻子继承了巨额的财富。一次,有人邀请她参加一个名流举办的宴会,想到能参加这样一个体面的宴会,她感很荣耀。

  为了在宴会上得到所有人的羡慕,她花费了很大一笔钱买了一件黑色貂皮大衣、大克拉的钻石和一条名贵的珍珠项链。当她打扮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果然雍容华贵、富态逼人。她想到贵客们那种艳羡的目光,傲慢地放声大笑起来。

  她带着一脸傲慢而冷漠的表情走进了宴会厅,目不斜视地径直向前走去,并不理会那些与她打招呼和点头的人。她感受到了人们的眼睛都开始投向她,她的内心充满了征服的骄傲。

  这时有位优雅的绅士走过来,微笑地说道:“尊敬的女士,您非常美,如果您的脸上再挂上一个迷人的微笑,就会得到所有贵夫人的羡慕的。”

  这位富翁的遗孀顿时愣住了,原来人们都感受到了她的冷漠和故作姿态,并没有注意到她的美艳和昂贵的项链。

  微笑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在销售行业微笑是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作为业务员,通常需要和陌生人进行沟通,探寻购买需求。想让第一次见面的人放松警惕,产生好感,一定要面带微笑。无论第一次是否产生购买意图,起码给顾客留下了好的印象。

  当然,其他行业并不例外。人人都需要好的工作环境,作为老板的,微笑能给员工带来鼓励;作为医生,宽慰的笑能消除病人的恐惧;厨师们的微笑,能给用餐的人带来好心情,增加饭店的客流;教师的微笑,能给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鼓励。

  这些微笑,给人带来了宽容的感觉,善于通过微笑传达感情的人,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职场上有很多不快乐的人,内心不快乐无需强颜欢笑,只要接纳现在的自己,自然就会感到快乐,我们要做的,是先做好自己内心的工作。

  ○ 关注自己的内在

  有一位刚毕业的男孩杰克进了一家大公司,通过努力工作和学习,成为了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不快乐,每当下班回到宿舍,他总是感到烦恼和不安,觉得自己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

  有一次在与客户谈判时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电话,他不得不中断谈判移步到外面。回来后,顾客很客气地告辞了,敷衍说等下次有机会再好好谈。杰克接下来不停地怨怪自己,一直都很沮丧,他认为这个谈判就是他借的那个电话搞糟的。

  而后来,经过多年的锻炼他终于成熟起来,回想到当时谈判的情景,他发现这笔生意原本就没有到敲定的时候,而顾客只是找了个合理的借口推脱而已。至于杰克,存在的问题是谈判时太紧张,没有营造好谈判的环境就单刀直入了。他逐渐学会了不再苛责和纠结,毕竟要想做好工作,先要做好自己内心的工作。

  当我们充分关注自己的内在,使行为与思想相符,就不会有强颜欢笑而内心苦闷的感觉了。

  微笑给对方传递了友善,用微笑打开交往的大门,微笑带来的力量,才是最珍贵的软实力。一个宽容的人在一个群体中是黏着剂,能够用自己的亲和力团结周围的人,一个宽容的人,会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化解矛盾,从而建立好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将来垫石铺路。宽容是相互的,古代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宽容别人先要学会宽容自己。人无完人,不必过于苛求自己。

  3.多倾听少抱怨

  某日,一个汽车售后服务部来了一位怒气冲冲的客户,他记错了约好的保养日期,到来前也没有给服务部的人打电话,导致需要重新预约。但是这位客户指定要求今日进行保养,工作人员只得与其他客户商量,做了临时取消后让他排队等候进行保养。但是这位客户依然非常不满意,坐下来打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并请出了服务部经理进行理论。

  碰到一位这样的客户,整个服务部的接待中心都弥漫着火药味。经理为客户进行解说后,专门派了一位调解员安抚客户的情绪。调解员是一位温和年长的女士,无论客户如何暴躁发怒,她依然笑容可掬,还一边忙着倒茶,不时对他点头称是,甚至旁敲侧击地让客户将内心存在的不满全盘倒出。

  十分钟过去了,客户基本已经将“愤怒”之事倾诉完毕,情绪有所缓和;

  二十分钟过去了,客户听着调解员的回复勉强倒出几句怨言,但是不再强烈要求取消排队;

  三十分钟过去了,客户已经停止抱怨,低头喝茶,并一边把调解员当作朋友似的开起了玩笑,说等待一会其实没事。

  一场暴风雨在柔风细雨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都赞叹调解员好脾气。其实在一旁听他们谈话的人最明白,调解员自始至终并没有怎么说话。调解员在尊重客户的同时,仔细听其倾诉,坦言从客户的角度来看服务有不足的地方,而作为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服务中心,暂时只能提供这个层次的服务,这种不遮掩的态度,赢得了客户的理解。这位调解员不但服务了客户,还成就了自己。

  ○ 倾听的重要性

  他们的谈话过程调解员主要是倾听,倾听也是有技巧的。因为当一个人快乐的时候,他会主动把自己的愉快分享给周围的人,此时作为倾听者,只要懂得分享即可。而当倾诉者处于痛苦无助的状态,如何旁敲侧击引导倾诉者纠正错误观念,为倾诉者减轻痛苦,这时倾听者的任务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完成的。

  同时,倾听也是抚平和消除负性情绪一个很好的方法,对他人与自己同样有效。

  善于倾听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朋友,在职场上没有人喜欢总是抱怨且蛮横无理的人。

  安蒂是一位行政助理,而她的上司脾气很暴躁,安蒂已经是他上任以来的第四拨行政助理了。刚来上班的时候,老上司经常开会时批评他们。其实挨批的人心里非常清楚,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而上司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甚至会因为助理没能提前想到某个好主意而批评他们工作不到位。

  面对这样一位上司,几位助理整天都提心吊胆的。但是安蒂却从来没有因为批评而过于苦恼,也没有产生想辞职的念头。适值年会,助理们轮流向上司敬酒,其他助理敬完就走开了,安蒂平静地站在上司身边。上司示意,今天不谈工作,可以离开去做自己的事。安蒂微笑了一下:“我现在正在做自己的事。”

  上司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安迪,不由地说起公司的各种典故,自己为什么总是对下属的工作不满意,他有什么远大的发展计划。安蒂倾像个安静的听众,其实这些故事她早都听说了,但是老上司平日不会说这些事情,他说这些只是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安迪在倾听中也给了老上司一些建议,希望他能把自己的要求说得更加明确一些,因为作为助理分管的事情不同,有时并不能立即就领悟上司的意思,而且对于有的事情不能按照要求立即执行,不是不遵守工作要求,而是需要时间思考。

  从年会后老上司逐渐和助理们增进了了解,发脾气的时候明显变少了。

  倾听就像是一种魔法,能让愤怒的人平静下来。但是如果自己做不到忍住内心的不满,倾听是不会有效果的。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我们的内心往往也会被影响。这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人们身边都有朋友,当一个朋友碰到不公待遇,告诉其他朋友后,大家就会凝为一体,去对付不公。这时的我们很难意识到,愤怒已经升级了,被传递给了很多人。也许只是区区小事,但群体的愤怒中可能变成大事。这就是在青春期很多孩子会拉帮结派打架的原因,而彻查真相,孩子们打架的原因有时令人啼笑皆非。可能是写完作业没事干,听到有朋友喊他就去打架了;有的甚至是想去观摩一下,不小心凑太近就打起来了。

  ○ 停止抱怨

  抱怨是情绪的宣泄,有时把不如意的事情说出来,可能会感到轻松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那些经常抱怨的人,心态难以保持平衡,因为抱怨得太多,而相对留给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

  筍子说:“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反之人,岂不迂乎哉!”说的是那些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埋怨别人,他们能够把握住命运的主动权。不抱怨的人生才是积极的,但是停止抱怨谈何容易?

  人的负性情绪来源于现实生活,如果自身的观念错误,那么很容易被负性情绪所包围。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持有正确的人生观对个人的发展来说影响非常深远。当人们成年后,要对自己所做之事负责,想过怎样的生活、如何发展,全靠自己。做一个快乐的人,过快乐的生活是所有人的愿望,即使在一些地方不如意,在职场遭遇失败,也要尽快调整过来。长期情绪不佳容易导致抑郁,年轻时尽量将精力放在事业上,不要产生毫无意义的内耗。

  ○ 及时纠正错误观念

  有一天,一只长大了的小蜗牛非常厌烦背着重重的壳,不但行动不便,而且影响美观。

  但是无论怎么折腾,这个壳就是不掉,于是小蜗牛跑去见妈妈。

  “为什么我们蜗牛要背着这个难看又沉重的壳呢?”

  妈妈回答:“我们蜗牛是软体动物,没有骨骼的支撑,爬行非常慢,容易被别的动物吃掉,有了这个壳,我们就可以保护自己啊!”

  小蜗牛听了,对这个笨重的壳产生了几分好感,但是要一辈子背着,它可不愿意。

  “可是蚯蚓和毛毛虫也没有骨头,也爬得很慢,为什么它们不需要这个重重的壳呢?”

  妈妈告诉小蜗牛,蚯蚓有大地保护它,而毛毛虫长大以后会变成蝴蝶,在天空中飞翔,天空会保护它。而蜗牛既不会飞,也不会钻洞,所以要背着厚重的壳保护自己。

  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尊重这种不同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从小到大,我们身边都有与我们不同的人,比如中学时代有的人体育很好,从小就被选拔出去打比赛。在他们获得荣耀后得到很多羡慕和祝福,也有很多嫉妒和中伤。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体育好的人,往往家庭中父母体格较高大,体能较好。而打比赛却并非靠父母之力,能否赢得荣耀,往往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客观分析后,其实不难得出结论,人要向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不去和别人比。持有错误的观念导致人们产生嫉妒和怨恨,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些“成功人士”,因此大多人都会被别人期许,而我们只要不被他人的期许左右,按照自己的计划前行即可。那些被他人期许左右的人,最终实现了他人的期许,也不一定会快乐。

  活在当下,而不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结束不切实际的期望,停止被它束缚。

  巴尔扎克说,挫折是能人的无价宝,弱者的无底深渊。越是强大的人遇强越强,心理素质差的人面对挫折,就会丧气,就会埋怨,即所谓“成功的人找原因,失败的人找借口”。

  4.接受自己,活在当下

  接受自己,意味着接受自己的一切:身体、心灵、习惯、美丽、丑陋、坏毛病等等。这与我们接受的文化习惯不符,老人们总是会对年轻人说:改掉坏习惯,不要如何如何。那么,对于这种劝诫,究竟该不该听?

  一人如果不接受自己,那么就没有人会接受你。不接受自己的人,生命也不会再美丽。

  从小学到高中,曾江华一直非常努力,门门功课都要求自己考第一,假如有的考试没有得第一,他会非常自责。他这样的勤奋,是希望人们喜欢他,他受不了别人那种不满的眼神。

  终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名震小城。

  清华大学汇聚了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学子,相形之下他的成绩并不算好。刚入学了解到这一切的曾江华无所适从,他依然坚持努力学习,刻意强化自己的竞争意识,并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希望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有时,他甚至会为了一个小细节做得不够完美而纠结,他的心态非常紧张,时常怕犯错失误导致其他同学的嘲笑。

  时间长了,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做,都达不到完美的高度,他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爱他。积压得太久的情绪爆发了,他开始自暴自弃。大三放暑假后他回到了家中,有一天竟然从7楼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他没有接纳自己,放弃了自己。无论是谁,都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一旦偏执苛求,就很容易发现现实中存在的缺憾,导致心理压抑。压抑的情绪积压太久,使人整日生活在唉声叹气里,失去对人生的控制力和幸福感。

  ○ 接受自己

  悲剧往往来自那些没有被接受,没有被正视的情绪。的确,好好学习和工作是正向的鼓励,而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与取得好的业绩,却给人以压力。努力都无法完成的理想,其实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应该被取消,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追求当下的幸福。

  美国有一部有名的电视剧《绝望主妇》,主人公布丽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她非常注意细节的完美,因此而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模范主妇。可是这位模范主妇也有烦恼,她总是感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完美,什么事情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却不照顾丈夫和子女的感受。不仅仅如此,她还“严格”要求丈夫和孩子都要做到最好。在生活中她总是为了维系好理想化的自我与其他家庭成员爆发“战争”,只要他们不以她为首,遵从她的要求,家庭就不得安宁。

  她的完美情结严重到有一次接受心理医生的诊治时,发现医生的衣服上掉了一颗扣子,在她完美主义的脑海里,竟然容不下这个小细节。开始时她勉强集中精力去听医生在说什么,后来竟然实在忍不住了,拿出包里的针线盒把医生衣服上的扣子当场缝起来了。

  这样完美无缺的贤妻良母结局却出人意料,不但遭遇了丈夫的背叛,而且她的子女都很怨恨她,从此家庭土崩瓦解。

  布丽常年用一种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家庭成员,导致背叛和怨恨,这其实是一种完美主义情结,其实家庭成员包括她自己都达不到她的标准。可以这样说,布丽展示给我们的模范幸福,带有强迫倾向,她不断地强迫自己,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最好,也同时把要求施加给了周围的人。完美主义者认定生活应该是他们想要的样子,一切都必须按这个标准发展。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吹毛求疵的人,能够放大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抱怨生活多么不完美。也是因为这种超乎现实的理想,使得完美主义者难以接受自己,他们比普通人的期望值高,所以比其他人都难以接受失败。

  每个人对生活都会产生失望和不满,但是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纠结、伤感、沮丧、甚至抑郁。朝花夕拾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不是超人,人有生死、美丑、贵贱及善恶等之分,又如何苛求得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39;就不可能没有缺陷。就像维纳斯没有双臂,再美的花也遵循朝花夕拾的规律,能够活在当下,唯有接受自己。

  ○ 根植于虚荣的完美类型

  事事要求完美,而拿到这完美的结果只是为了心理满足而已,说到底,还是虚荣在作祟。虚荣心就像是一个被吹大的气泡,虽然可能飘得很远很高,但破碎也会随之而来。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佳话,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毅然放弃就放弃高官厚禄,隐居乡野,从此千古留名。诸葛亮《戒子篇》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的虚荣心像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我们应该卸下身上虚荣的包袱,轻装远行,这样才能以平和的心态追寻成功。范蠡洞明世事,知道名利只会给自己带来性命之忧。而范蠡的同僚文种却反之,接受人越王赐予的荣华富贵,最后却又被越王杀死。

  虚荣心人皆有之,并不至于到达爱慕虚荣的程度。男人大多追求自己的名誉、地位、金钱等,女人会更多滴关注自己的衣着、容貌、首饰等。尤其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需求已经不能象老子《取舍》中所言:“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但妒忌本身容易招致祸端,自然界无不如此。

  从前有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它长长的尾巴闪耀着金黄和青翠的颜色,在阳光下妙不可言,当时的画家们都难以描绘出这种美。

  但是这只雄孔雀好妒,它看到有人穿着华美的衣服,就会尾随啄他们,所以得到了一个雅号:妒公。孔雀对尾巴的真爱程度超过了人们爱护衣服,它每天勤于清理,坚持晾晒,即使休息也会先找地方将尾巴搁置好才蹲下来。

  一次春季的暴雨来袭时它来不及回到窝里,被大雨淋湿的孔雀羽毛都黏在身上,长尾更是滴水不止。这时有个猎人悄悄靠近了孔雀,孔雀明知有人在近旁却不肯飞走,它怜惜地看着自己的尾巴,不停用喙清理黏在一起的长尾,结果被猎人轻易地捉住了。

  孔雀其实不是被猎人捕获的,它是被虚荣心所戕害。虚,即虚无,不切实际的意思;荣,即光华,茂盛;虚荣心就是在追求一种表面的、不切实际的光华和繁盛。虚荣心是对自己的外表、名利、地位、财富等表现出的虚妄自大的感受。虚荣的人大多会卖弄自己的见识,爱追赶潮流,爱大声说话吸引人们注意,等等。一个正在炫耀自己的人,最容易招致他人的厌恶。

  《尚书·洪范》里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福、康宁、修好德、终命,书中唯独对“贵”只字未提。因为在我国古代,贵贱虽然相袭却难以持久。有的人虽然位列公卿,但是时刻有被参奏贬职的可能。有的人暗中积攒不义之财,虽然腰缠万贯,但是一朝东窗事发,可能流离失所,甚至被收监斩首。而进京赶考的学子金榜题名,不止光宗耀祖,还能改换门楣。人生不可测的因素太多,没有永远的贵族。

  而当今人们对“贵”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古代,家庭供养读书人是为了面子,人们请客挥霍钱财是为了面子,买车买房成了炫耀的资本也是为了面子。虚荣心的作祟使得人互相攀比的心理更加严重。这是变相的攀比,是追名逐利之心导致的。人人心中都有想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的思想,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名缰利锁面前,人的思维是混乱的,是为了活着给别人看,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完美主义这个观念的本身就充满问题,人要改变自身完美主义观念,就要放弃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活作风。对于追求完美的人来说,他们都有一套苛刻的标准,感觉自己能通过检验就拿它来衡量其他的人。以自己为中心,常常会要求别人的做法符合自己的意愿。但是无论他人做得好坏,只要以自己为中心,就不会对他人感到满意。完美主义者要学会尊重个体的不同,不要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

  降低标准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比较难,毕竟完美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但是降低标准能够增加满意度,这样使得完美的观念得到了洗礼。任何过高的标准对完美主义者本身都是有害的。完美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降低标准能够让梦早点醒来。可以试图现将自己的某类不太敏感的标准,如:女生恋爱时要求交往的男性必须超过180CM。这时可以把这个交往标准稍微定低一点,不但能发现未到180CM的男性还有其他的魅力,还增加了更多的异性朋友。逐级把标准降下来,更多地关注彼此的切合度,能够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别处去。

  当完美主义发现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也会备受打击。虽然他们追求的目标跑偏了,但是不可否认,完美主义者大多是很上进的人。学会从不完美中发现优点,能够让完美主义者意识到在不完美的世界里,也存在着很多美好的事物。当自己被完美的要求弄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不妨回到现实里,感受一下没能把所有事都做好,也是人的一种常态。没有人是不犯错误的,完美主义者最忌讳的就是他人取笑自己,这比物理打击更容易伤害到他们的内心。如何看待失败,是完美主义必修的课程。如果完美主义者能够坦然地接受失败,发现人生并没有因为失败而不再美丽时,失败便不再可怕,追求完美本身并不是要苛责自己。

  接纳自己的人不会被负性情绪驱使,活在当下让我们更加体味到生活的美好。

  5.拓展内心的空间

  在佛经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迈的老人非常富有,这些财富是他一生辛苦经营所得,因此老人非常节俭。到了晚年,又怕这些家业被儿子挥霍掉,于是老人给儿子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艰难创业的,儿子听后大受鼓舞,决定跨海去寻找父亲说的宝藏。年轻人终于历经艰难,在热带雨林找到了被父亲称为宝贝的东西。这个宝贝是一棵大树,高足有十几米,唤作沉香。被砍下来的大树需要一年的时间表皮才会朽烂剥落,而大树的心发黑的部分会散发香气,把它放进水里,更是香气四溢。而普通的木头放进水里是不会散发出什么特别气味的。这个发现令年轻人兴奋不已,他当即决定要将沉香木运到市场销售。

  奇怪的是,他的沉香木一直无人问津,而对面那个卖木炭的人生意却好的不得了。很多天过去了,生意毫无进展,于是他模仿对面那个商人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卖,竟然很快就卖完了。年轻人喜出望外,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老父亲。

  被烧成木炭的沉香,比沉香木好卖得多,虽然不如生的沉香那样能卖大价钱,但是这个老富翁的儿子能够转换思路,将生意做起来,不固守老观念,盘活了自己,实在难得。

  不想放弃大的利益,又不满足于小利,这就是人内心的纠葛,产生一些负性情绪的根源就在于此。心不够宽广,把一些利益看得比生存还重要,最后可能连小利益也保不住,人生最怕患得患失。

  并非只有平凡的人纠结于小事,宋高宗时期,有一次御膳房端上来的馄饨没有熟透,因此高宗大怒,将厨师打入大牢。

  未过多久,高宗在一次宴会上看节目,演的进京赶考的读书人在客栈相遇,于是两人便互相询问对方的生辰八字。

  一位书生说自己是“甲子生”,另一位书生说自己是“丙子生”。这时台下一位演员在高宗面前跪下,状告这两个书生:“好大的胆,应该把他们投进大牢!“

  高宗不解,认为必有蹊跷,于是询问为何。

  这个演员假装糊涂说:“甲子和饼都是生的,这不是和那位馄饨没煮熟就端上来的厨师同罪吗?”

  高宗顿时明白他的用意,于是赦免了那位厨师。

  人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天子与庶民同样是人,糊涂并非一件不可原谅的事,假借糊涂来点醒了高宗,反而比明着进谏效果好上千倍。

  装糊涂不是真的糊涂,是内在清醒而装给糊涂人看的。有些事情不能太过清醒,否则“人至察而无徒”。开拓内心的空间,少不了这种戏谑的智慧。而在职场和生活中,我们看到太多的人,总热衷于表现自己聪明的一面,由此得到众人的赏识和青睐。这种方式经常容易给人聪明过火的感觉,反而使人不敢亲近。生活原本就是世俗的,过于精明会令人敬而远之。而对于何时都非常精明的人来说,时刻保持神经的紧张,自己也很难拥有恬淡的心态,更不要说保持好的情绪了,郑板桥先生那句“难得糊涂”,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装糊涂者,大多是明白大智若愚的道理,而凡事都过于敏感较真,会在人生复杂的利害关系中痛苦不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是一个好的教材。金鱼面对老太婆不断升级的要求,最终也看出了她内心的贪婪,收回了一切,最后老太婆仍然一无所有。过于太贪婪人会被欲望所控制,冲昏了头脑,不再满足于现状,最后结果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帮助别人,与人恩德不求回报,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注意拓展内心的空间,不要太过在乎小利。人与人如果出现利益的瓜葛,就要注意保持利益的平衡。如同幼儿学习走路,刚开始走不稳,是因为还没有学会保持身体的平衡。如果自己能够舍弃一些利益,让内心达到平衡,试着抛开一切烦扰,也是调节的好办法。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外界压力越来越大,自己内心的弹性要更大。我们的内心就像是水,能够承受压力也能释放压力。否则一味地能够抗压,终会被高压迫使而喘不过气来。一个人拥有弹性的内心,才能释放自如。历史上不乏智慧之人,能运筹帷幄,何况是处理个人情绪问题。当代开国功臣房玄龄,一生举重若轻,作为这样的一个人,本身是快乐的。智慧之人往往能打开死结,变通自如,能将负性情绪化为幽默、自嘲。

  要改变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的性格,必须学会“放下”,所谓的放下并非放开别人,而是放开自己。

  举报/反馈

上一篇:过度教育,毫无意义!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卷!
下一篇:第三届行政办事员(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职业技能大赛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