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好书3月入围2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发布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3-31
手机版

  

  探照灯好书

  3月入围人文社科原创佳作书单

  “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6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好书、10本人文社科原创好书、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3年3月入围人文社科原创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非虚构

  《梨与枣》

  葛亮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3年3月

  提名评委:潘凯雄

  内容简介:《梨与枣》是”中国好书“获得者、作家葛亮的全新随笔集,分“朵颐记”“谈艺录”“格物志”“东西引”“少年游”“挽歌行”“太虚境”“林下赋”等七个章节,关乎阅读,也有关写作所见。写著书的人,写读书的人,也写爱书的人。通过阅读、寻访,字里行间,皆读到对生活的郑重。且以“梨与枣”的互勉尊重之意,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新知

  《故事的无稽法则:关于命运的歌谣与传说》

  施爱东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故事的无稽法则:关于命运的歌谣与传说》是一部围绕传统中国民间流传的歌谣、故事、风俗等口头表达,展现中国民间故事发生、流传、变异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的著作。全书分为“歌谣与歌手的传说”“爱情与婚姻的传说”“颂神与造神的传说”“命理与地理的传说”“天灾与人祸的传说”五个部分,通过民俗学的田野调查,作者对于民间故事与传说的推理层层展开,那些千姿百态、趣味盎然的古老故事与传说也随着作者的调查研究和推理分析浮现其生长蔓延的生机所在。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科普

  《给孩子的另类科普:一万亿个外婆》

  劳佳迪?著

  起点读书APP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0月

  提名评委:杨晨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科普版《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温暖心灵的科学漫游故事,涉及星际旅行、分子机器、永生之谜与量子计算4场前沿科学之旅。

  外婆病逝后,小女孩星星想,要做些什么才能重新见到她呢?有一天,她像爱丽丝跌进兔子洞一样,来到在现实中不存在的科学小镇,遇见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们。在这里,行星和黑洞可以作弹弓,海水变成飞船的燃料,虫洞是与外婆相见的隧道;分子机器能合成一个外婆,冷冻、干细胞和基因剪辑具有魔法般的效力;当她意识到量子宇宙的存在,一万亿个外婆也渐次“现身”,与她重逢在宇宙的角落。在生命的某个瞬间,我们都可能是星星,而外婆代表每个人至深的怀念。

  本书少有地以感性融化理性,以文学启发科学,在硬核的前沿科学中兑入柔软想象,是科普出圈的另类探索。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历史

  《声回响转:讲稿八篇》

  葛兆光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汉唐阳光 壹卷YeBook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刘晖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葛兆光教授八篇完整清晰的历史学讲稿。全书贯穿着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开阔视野和客观态度,具体可划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篇,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设想;第二部分是三篇,谈关于中国、文化与学术的一些宏观看法;第三部分的两篇,是对于儒家学说和禅宗历史的具体介绍;最后第四部分的两篇,则是借用图像来观察历史的试验。

  葛兆光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学界,四十多年里以授课和讲座为日常事业。每次演讲都全力以赴,用所谓“狮子搏兔”的方式撰写大纲、提示要点,甚至加上花絮。当演讲声音传出,希望能略有回响,使读者察觉一些可资参考的问题意识和思考方向。

  这些讲稿提纲挈领,洞见丰富,又保留了平实晓畅的口语色彩,让思想的传递更加顺达自如。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社会学

  《现代精神之花: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具体与抽象》

  徐前进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

  2023年1月

  提名评委:徐晨亮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次先锋的思想实验,作者以在地的观察视角,从空间、物质、人物着眼,考察一个东北工业城市具体层面上的景观与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内涵。那些正在变化或已经消失的事物,逐渐成为现代精神的象征。记录东北城市的日常景观,这既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它意味着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那些生长的、消失的事物,正蕴藏着我们未曾仔细了解的现代精神,属于中国城市的现代精神。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文学评论集

  《文学青年编年史》

  方岩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每敲打一个字都像是在粘合碎片,惯常的思维和修辞难以串字成行,像是一张张书页被烟头烙出无数的洞。

  ——方岩

  本书收入作者近年部分长篇小说评论,分为三辑:第一辑为文本细读;第二辑为批评短制;第三辑关注长篇小说的历史形态和晚近现象。

  这些文章既涉及近年重要长篇,如《考工记》《朝霞》《山本》《雾行者》《灰衣简史》《这边风景》《朱雀》等;亦注重作家代际的典型性和影响力,如王蒙、吴亮、王安忆、贾平凹、麦家、池莉、叶弥、路内、葛亮、李宏伟等。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学术随笔

  《E考据故事集:从清初到民国》

  艾俊川 著

  中华书局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史航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是知名古代印刷史、古典文献研究学者,也是近十几年来引领风气,借助E考据工具进行文史研究的佼佼者。书中收录了二十多篇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文章,作者作文的初衷,是披露或释读稀见文献资料,提供一些新史料,但落点均为人物和事件,期望能揭开历史的隐秘一角。如《乾隆年间的一段跨国恋情》、《陈寅恪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历史

  《这才是丝绸之路:重抵历史现场的行走》

  侯杨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复旦大学侯杨方教授在对《史记》、《汉书》、《大唐西域记》、近代探险家记录等资料解读和研究的基础上,以历时10年、超过20次、累计行程3万公里重走丝绸之路的实地考察,采集精确的地理位置、路线轨迹及影像资料,精准复原历史上多条丝绸之路路线——包括张骞通西域、玄奘取经、高仙芝远征以及斯坦因等探险家的路线,精确定位了多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标——包括汉唐2座玉门关、剑末谷、大石崖、公主堡以及玄奘曾经过的中亚“铁门”等,写成这本历史考察纪行,让读者通过精准的复原地图、知识性的文字、亲历现场的照片,领略真正的丝绸之路的魅力。

  全书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作者丝路研究的缘起和背景,定义究竟何为丝绸之路,以及地中海文明对中亚的影响。第二部分主阐述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变迁,汉唐经营丝路、设置烽燧和邮置的始末。第三部分选择丝路上的重要地标——河西走廊、罗布泊、楼兰,对汉唐以来的丝路发展及其在地理、军事上的重要性进行概括总结,其中唐玉门关遗址的发现与确定,为作者考察研究的重要原创成果之一。第四部分是对丝路的最高点及枢纽“葱岭”的概述,并在此跨越多国国境,复原了唐高仙芝远征路线,呈现剑末谷、瓦罕、赤佛堂道的壮丽景致。第五部分主要描述西域各国,即今中亚各国的地理和历史,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录,以玄奘取经路线为线索,串联起西域诸国,展现丝路所经图景。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历史

  《孙子兵法十八讲》

  黄朴民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年3月

  提名评委:夏烈

  内容简介:黄朴民师从名家,曾担任军事科学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执行院长。他研究《孙子兵法》长达数十年,是国内《孙子兵法》研究领域的方家,曾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孙子兵法》。

  本书从梳理中国古代兵家脉络开篇,继而分析《孙子兵法》的谜题与特征,诠释《孙子兵法》的观念,剖析《孙子兵法》与其他经典的异同与互补,以及竹简本《孙子兵法》的价值与佚文,最后阐述《孙子兵法》的版本与篇序,对《孙子兵法》的方方面面都做了细致入微的精心解读,对读者理解《孙子兵法》原文有诸多裨益。

  《孙子兵法十八讲》的主要内容是黄朴民老师对古今兵家脉络的梳理,以及从《孙子兵法》的渊源、思想性、版本学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是黄朴民老师几十年以来研究《孙子兵法》的心血结晶。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科普

  《第二大脑:脑机协作如何改变个人发展和家族传承》

  涂子沛 著

  中译出版社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第二大脑是在个人和互联网之间出现的一个新工具。它不仅是我们生物大脑的数字复制体、外挂大脑,可以随时记录、存储和查找,它还是人类生物大脑的一个补充和延伸,可以对我们的记录不断地进行动态整合和分析,借助算法的灵性,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创建有价值的连接,推动第一大脑产生新的创意。

  本书不仅仅介绍理念,还阐述了建设第二大脑的方法、步骤和未来展望——这是一套崭新的脑机协作信息整理大法,也是一套洞察自我、开拓成功人生的独特方法。这套方法将打破你的认知边界和思维极限,也能帮助那些正在信息过载的海洋当中不断挣扎的人。此外,作者还从数据遗产的角度,探讨第二大脑作为个人遗产如何不断被传承和优化,惠及百代后世,成为一个家族的优势。

  我们会度过怎样的一生,取决于我们一生能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拥有和掌握第二大脑及其使用方法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必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创意,在数字时代成就自我,取得成功。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艺术史

  《天真与自由:漫步中国古代艺术》

  翟进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艺术与哲学血肉相连,天真是其本心,自由是其追求。本书尝试从诗性与哲学的“美的联结”这一结点对艺术作品进行解读,探索中国古代艺术及其背后时代精神与象征,以及中国艺术何以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读全书,可以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可以自足的中国古代艺术脉络,并对了解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有所启发。

  书中涉及的时间跨度极大,全书共12章,上启初民时代,下至明清,选取了不同时期的工艺品、艺术品200余件,其中唐代之前多以工艺艺术为主,如贾湖骨笛、后母戊大方鼎、秦之兵马俑、汉之舞乐俑等,唐及以后多以文人艺术为主,如《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及书法,等等。注释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正文的延展,本书插图所配文物照片均由百万粉丝大V动脉影操刀拍摄,正文、注释、插图三者构成了极其立体的阅读体系,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多维度的阅读体验。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非虚构

  《青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

  卜健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22年12月

  提名评委:潘凯雄

  内容简介:《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是文史学者卜键继《国之大臣》后,历时八年,查阅史料、多次实地考察创作而成的又一部力作。本书以清代中叶名臣王杰为引,展开一幅时代的画卷。本书史料充分,作者笔墨酣畅,让读者在其中看到清代中期的选人用人制度、司法制度、赋税制度、社会治理方式、官员生活……作者通过对中央与地方、皇帝与官员、官员与官员、官民之间关系的描写,全面呈现了清代中期的政治图景。全书背景宏阔,但细节却生动有趣,一个个人物形象借助于细节跃然纸上,读起来饶有趣味,发人深思。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学术性散文随笔

  《巡礼之年》(三册)

  周志文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这是一套有关记忆与时间的散文集,写作的时间跨越十二载,所记大多是作者五十到六十这段人生岁月中的见闻与感悟。年逾八十的周先生回望这些文字,将它们集结出版,取名“巡礼之年”,既是他作为骨灰级乐迷对于李斯特的致敬,也是一位学人对于岁月的又一次朝圣。

  在三册《巡礼之年》中,您既可以读到世纪之交台湾的市井风情和人生百态,亦可以读到作者访学行旅中的哲思感悟。从聆乐赏画时的纤敏体察,到世局转蓬下的深沉顾惜,从极其细小的日常见闻和身边琐事,到逐渐雄浑开阔的知性之美和庄严之思,周志文的笔大量触及生老病死、情感觉知、宗教艺术、行旅怀乡……一种“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幽人深情常常跃然纸上。毛尖老师在读到周先生的这些文字后写道:“周著《巡礼之年》,在生态的意义上,是对今天水泥社会的一次植树造林。而回到时间长河,《巡礼之年》则是对那些没有进入过文学史的人物的一次次回忆和拥抱。”

  他的散文有些像一潭清泉,没有湍流、没有波涛,平平静静的,但一方面透明可析,一方面可以反映天光。而那些没有被说出来的时时刻刻,是潜入时间长河的魔法一场,也藉由周志文的笔,使我们的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文学对话

  《多棱镜下的文学之光:当代作家对话录》

  梁鸿鹰 何向阳 主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3年3月

  提名评委:何平

  内容简介:本书收入当代作家系列访谈,对话双方均是当代文坛有相当知名度,在读者间有一定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名作家、名诗人,其中包括81岁斩获茅盾文学奖,85岁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王蒙;当代著名作家、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获得者、巴蜀五君子之一的欧阳江河;当代著名诗人、“第三代诗歌”标志性人物韩东;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刘亮程;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寻根文学”代表,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得者韩少功……

  对话双方都有着开阔的文学视野、丰厚的文学素养,对话涉及写书著说、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女性独立、理想乌托邦等,均是与当下、时代、日常有联系且备受大众关注的重要话题。对话内容既有文化、学术高度,又生动鲜活、性情沛然,具有引人入胜的阅读价值。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历史

  《中古政治与思想文化史论》

  楼劲?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23年1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本书从中国古代政治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观察相关的制度框架、实施状态,从制度举措及其施用之况观察相应的政治内涵和思想动向,是作者近十余年所撰中古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重要论文的菁华。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古以前“革命”和“禅让”两种制度的历史观念在早期王朝易代实践中的地位之升降变化及其驱动力;第二部分抉发不同制度所蕴政治诉求和现实问题,针对中古时期的多种具体制度现象,以“动态的制度”研究视角观察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和思想变化;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中古儒、墨等学派的发展面貌,澄清了如“汉魏以来儒学衰落和子学萎缩”等长期以来被误解的诸多问题,指出“中古思想界的主流是由儒学不断汲取子学、宗教等多重因子的发展过程所构成”;最后一部分为密切关联古代政治史和制度史的古籍沈约《谥例序》文笺解,和从唐令“女医”条探讨其所蕴之社会性别观。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历史

  《从万历到康熙:—次历史周期率的分析》

  朱永嘉 著??李春博 整理

  山东人民出版社·胡杨文化

  2023年3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本书是朱永嘉先生继《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之后又一部明史研究专著。

  本书从明代后期财政问题及社会演变讲起,叙述明朝灭亡与清朝建立的经过,以及清初巩固统治、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的具体情况,重点在于总结明亡清兴的历史经验教训。从明朝的万历到清朝的康熙,恰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兴衰周期律的一个典型案例,这也是本书命名之由来。作者藉此提出探索并走出一条跳出周期率的新路的见解。

  朱永嘉先生曾历经宦海沉浮,此书反思过往,联系当前,其中关于明末党争与明清易代之际政治斗争的观点尤其值得关注。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学术性散文随笔

  《在时间深处》

  孙郁?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杨早

  内容简介:《在时间深处》共收录了作者孙郁的24篇散文作品,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其分为两辑。书稿看似平淡轻松,实则充满张力和思考力,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作者敏锐的感受力。作者以清新淡雅、隽永温情的笔触记录所见所闻,流畅生动的文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曾经陌生的地方,既有一种重归故里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又给人以安宁辽阔的视野和心灵的顿悟。作者直抒胸臆地将真情与真爱深情地展现出来,读来让人心颤而感动。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经济学

  《富种起源:人类是怎么变富的》

  吴乐旻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3年2月

  提名评委:唐山

  内容简介:这本书涵盖了经济学界解答以上两个谜题的最新理论。

  与传统解释截然不同,作者认为前工业时代贫困陷阱的主因并不是人口增长,而是族群间的技术、文化和制度竞择。在四两拨千斤的竞择压力下,族群存衍压倒个体福利,封锁了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

  要摆脱陷阱,关键在于打破这个逆向竞择。幸运的是,竞择天然具有两面性。一旦时机成熟,竞择效应会自发逆转,从“竞穷”转至“竞富”,开启平地惊雷般的现代经济增长。

  按照这一理论,增长之所以启动,是因为“生存”与“文明”这对长期矛盾的目标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暂时的统一。凝视未来,我们无法将这种统一视为天经地义。增长纪元随时可能终结于下一次黑暗时代。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知识分子研究

  《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

  仇春霞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3月

  提名评委:张英

  内容简介:本书围绕120余封宋代士大夫之间的往来私信,结合史料重新解读这些孤立的历史碎片,将书信中所涉的人、事、物及背后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从战场、为官、治学、人情、生死五大方面剖析宋代文人的社会关系、政治倾向、内心情感和才华品级,最后还原出一幅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图。

  同时,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情绪饱满的笔迹里,“破译”其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以及蕴藏在每个文人身上独特的个性。

  

  中文原创 |?人文社科 | 历史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刘复生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年3月

  提名评委:张明扬

  内容简介: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则是肇端于中唐而兴盛于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兴运动。新儒学者鄙弃传统经生拘守注疏的习气,将眼光心思转向对儒经义理的探索,以用之于社会实践。新儒以复兴周孔之道、致君尧舜之业为旗帜,在各个领域掀起了复兴儒学的热潮,波属云委,终于走向兴盛的坦途。本书力图从不同侧面揭示这一跌宕起伏的动态过程,展现变革时代中的壮阔画卷。

  本书脱胎于刘复生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徐中舒教授,副导师吴天墀教授,1990年于四川大学通过答辩。1991年收入“大陆地区博士论文丛刊”,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

  本书在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的基础上作全面增订。增订本对文津版的讹误作了校勘,少数章节标题有所改动,注释改为页下注并做了补充。“宋学”与“儒学复兴”是本书涉及的两个基本概念,新撰前言中,对二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和交待。内容的叙述有所充实,补充了荆公新学和苏氏蜀学的内容。增补了结语,对“儒学复兴运动”的五大核心问题和它努力达成的目标作了概括的总结。另外增加有申论两题,一是“五德转移”学说及其终结问题,再是天命观从传统“灾异论”到“天命即天理”的嬗变,两题皆与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密切相关,以政治道德取代政治神学是儒家政治文化的一大转变,故而申论附之于后。

  

  2023年好书评选征集中!

  评选图书类型

  图书主要以大众读者为对象,为中外类型小说、中外文学、人文社科原创、人文社科翻译四大类。

  1、中外类型小说

  长篇类型小说+中短篇类型小说集

  2、中外文学

  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自传体小说;文学向散文、随笔;报告文学

  3、人文社科原创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学术性强的散文随笔

  4、人文社科翻译

  思想、历史、科普、新知、艺术、非虚构写作和特稿、人物传记、学术性强的散文随笔

  出版社荐书标准

  ?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出版的图书(1月除外,补提上年12月、11月好书)

  ?中国内地出版

  ?再版、重印不在此列

上一篇:探究比尔盖茨巨富背后的秘密
下一篇: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