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打造具有集成效应的“移动思政课堂”
华声在线3月29日(通讯员 伍佩桢 记者 卢小伟)“跨越百年,不同时代的青年做出了怎样的历史选择?”在长沙理工大学“三全育人”教育基地,来自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20余名研究生正聚在一起,认真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雨燕老师的讲课。这是一堂不寻常的思政课,李雨燕把课堂“搬”到了长沙理工大学新建的“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互动式、沉浸式地讲述中国故事。
课堂上,李雨燕从教育基地的一张张图片、一帧帧视频影像展开,为学生讲述了从建党初期到新时代,中国青年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投身伟大事业、开拓奋进的历史选择。同学们沉浸式了解和感悟中国青年的光荣使命,思政课堂真正“真切”和“鲜活”了起来。
“要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提升亲和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听得进。”李雨燕说,思政课要努力打破知识与心灵的“壁垒”,有效整合利用教育资源,从多样化的素材中拓宽育人视野,提升内容质量,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和李雨燕一样,越来越多的教师以“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为依托,解锁思政课新方式。
该校土木工程学院的晏宇轩同学刚在基地上完一堂思政课,在“国之大者”篇章中,他了解了党领导下的抗震救灾工作历程,以及以科学技术服务于抢险救灾的“长理担当”。“给我们讲课的就是参与过抢险救灾的土木工程学院田仲初教授。大震来临,田老师和学校的科技工作者,第一时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临危受命,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作出重要贡献。在倍受震撼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学好自身本领,为国家发展建设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晏宇轩说。
积极利用好手边的教育资源,该校计通学院还推出了“基地我来讲”活动。学院选拔招募培训一批学生志愿讲解员,让同学们担任“三全育人”教育基地故事的讲述者,成为“讲”的主体、“学”的“主角”,在学讲结合中不断增进同学们对于国家发展以及学校育人成果的了解,增强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搬”进教育基地的不仅有思政课,各学院在这里也上起了“不一样”的专业课。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陈杰将学生带进“三全育人”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堂直观生动的工程实践课。
“这是曾用于我国填海造陆工程中的挖泥船绞刀头。”陈杰向前来参观的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学生介绍,“挖泥船作业时,通过最前端绞刀的旋转将水下泥面挖松,再利用船上离心式泥泵的作用产生一定的真空,把挖掘所得的泥浆吸入、泵出并吹送到上千米乃至上万米外的指定区域,达到疏浚航道和围海造地的双重目的……大家所熟知的‘国之重器’‘天鲲号’就配置有亚洲在用挖泥船中最为强大的自动挖掘系统。”
“教学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把好价值导向的风向标,将思想引领和专业提升有机结合。”陈杰表示,他开设这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大国工程”以及工程技艺的了解,提升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工程报国”的意识和情怀。
据悉,长沙理工大学“三全育人”教育基地于2022年10月正式落成对外开放。以该教育基地为着力点,学校创立了多路径融合、多元化参与、多功能互补的育人机制,进一步拓展教学载体、创新教学方法、延伸教育内涵,打造具有集成效应的“移动思政课堂”,努力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一审:卢小伟 二审:余画 三审:蒋玉青)
举报/反馈
上一篇: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哪个的结局比较惨?
下一篇:关于CA数字证书的必备常识及法律知识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