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简史--14中期中世纪的西欧艺术--罗马式艺术的影响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罗马式艺术(Romanesque)该词是19世纪艺术史学家发明的,其从大约公元 1000 年到12 哥特式风格兴起的欧洲艺术。

  风格特点,即保留罗马建筑风格的基本特征,又吸收了拜占庭艺术和蛮族艺术风格

  1.保留罗马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圆头拱门,桶形拱顶,半圆形拱顶,植物叶子装饰

  2.又吸收了艺术,爱尔兰不列颠艺术等蛮族艺术风格

  下图全部都为罗马式风格

  罗马式风格是19世纪艺术史学界发明的,但凡具有罗马建筑基本特征的建筑,都称为罗马式。但实际上可以看出,当时的艺术,不仅具有罗马风格,同时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元素

  阿尔勒圣特罗菲姆大教堂(Trophime Cathedral of arles )

  位于法国的圣特罗菲姆大,建成于1180年

  除了拱门,立柱有罗马式样风格。教堂里面的人物雕塑也采用了罗马人物雕塑风格。

  下图左侧为立面雕塑,右侧为罗马石棺雕塑。人物特征具有相似性

  圣艾迪安修道院(Saint Etienne)

  位于法国,建成于1069年。被誉为诺曼底最著名的罗马式建筑

  教堂内部

  朝圣之路上的教堂

  中世纪时期西欧人们两个主要朝圣方向

  1.朝南,像意大利罗马的朝圣之路--终点为圣彼得大教堂

  2.朝西,像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_de_Compostela)--放有St.James的尸骸

  3.朝东,圣城耶路撒冷

  由起点出发至终点,沿路仍有各个教堂,由此绘成经典的朝圣之路。

  朝圣之路的教堂,一般为宣扬教化和赎罪的壁塑

  圣福瓦(Church of St.Foy)

  该修道院位于法国的孔克 (Conques) ,其供奉着一位在 4 世纪殉道的年轻女子。

  圣福瓦修道院的半圆楣

  最后的审判

  1.中间耶稣脚下最底一层,分为左右两侧,左侧是通往天堂。右侧为通往地狱

  艺术特点:

  人物刻画更加自然生动,更具有古典艺术风格

  奥顿大教堂的半月楣

  CathédraleSaint-Lazare d'Autun 位于法国。建于1120-30年

  最后的审判

  艺术特点:

  1.融合拜占庭元素--a.耶稣基督身后杏仁状光环;b.人物的平面化;c.表达更抽象一些

  2.人物具有表现力--拉长和放大的身躯

  教堂内浮雕

  左图:犹大之死--更加具有戏剧张力,表现力

  右侧下图:夏娃的诱惑--1.女性裸体形象--古典艺术中,几乎不曾出现过女性裸体的形象;2.女性线条柔美

  圣玛德琳教堂的半月楣

  Church of St.Madeleine ,位于法国韦兹莱 (Vézelay),建成于1120-32年

  使徒的使命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_de_Compostela)

  西部朝圣的终点,存放St.James 的尸骸

  圣皮埃尔小修道院

  圣教会。法国莫瓦萨克的皮埃尔(圣彼得)建于 1115-30 年,拥有十二世纪最令人印象深刻、最精致的罗马式门户之一。雕刻的图像占据了通向门的延伸门廊的墙壁、门本身,甚至门上方的空间。

  教堂大门的半月楣

  左图1:最后的审判

  右图1,2:为伊斯兰艺术花纹

  左图半月楣,立柱运用了伊斯兰艺术的花纹。1.西班牙也吸收了伊斯兰艺术风格。2.伊斯兰风格的立柱也被基督半月楣所压制

上一篇:浅析元杂剧中春秋战国历史剧的思想内涵
下一篇:TikTok禁令让一美参议员痛呼,“我们将永远失去一代人的选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