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生,研究生过剩了吗?教育“降维”真相
2023年毕业季热潮即将来临。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这是继去年之后,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破千万。这其中,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在北京市的28.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该数字一经公布,随即触动了当下人们对“学历通胀”的敏感神经。“研究生毕业生的大量输出将抬高就业门槛,学历贬值加速”的话题引发公众热议。
然而,我们能够就此简单地认为,北京输出了过多的研究生毕业生,或者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张过快吗?
实际上,北京本研“倒挂”并不稀奇,而北京的情况并不能代表全国各地所有的情况。北京作为我国教育和科研资源最集中的教育高地,其高校毕业生数量呈现反差并不能说明全国的硕士毕业生已经“过剩”。
近年来,研究生“高学低就”“大材小用”的“内卷”现象引发了研究生过剩、质量滑坡、读书功利化等诸多热议,也让公众对研究生的能力和读研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今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909万,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这串数字的背后,却蕴藏着无数的喜怒哀乐和不为人知的鲜活故事。对于很多应届的研究生来说,或许可以用一个“难”字,来形容她们现在的处境。
29岁的李晓琳对记者“吐槽”,考研两年,加上读研两年,砍掉了90%的娱乐时间,四年没过正常人的生活。读研期间几乎相当于免费给导师打工,论文得不到有效指导,身心俱疲。
考研难、读研难不说,更让她灰心的是,付出和回报没有成正比——就业更难。而近年来的扩招已经让研究生过了“物以稀为贵”的时代。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每年招生人数飞速增长。研究生招生人数一翻再翻。这串数字背后显著的增长不仅意味着学历的贬值,同时也意味着它正在成为职场的入职“标配”。这种现象在一些人眼里正应了时下的热词:“内卷”。
“过剩”是个伪命题?
对于今天的研究生来说,“内卷”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研究生做外卖骑手、当司机、做保安、卖房子……各类“高学低就”“大材小用”的案例不胜枚举。
“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存在某种‘降维’的情况,大学生越来越像以前的高中生,研究生越来越像以前的大学生。”刘永谋感慨道。
不过,多位专家表示,尽管研究生学历有所贬值,但数量并不“过剩”,因此应谨慎使用“内卷”一词。
教育质量“水分”大不大?
与研究生“过剩”这一问题类似,我国研究生培养人数“高歌猛进”面临的另一广泛争议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水分”太大。
与研究生“过剩”这一问题类似,我国研究生培养人数“高歌猛进”面临的另一广泛争议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水分”太大。
对于这一点,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专家们存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
刘永谋支持“研究生质量下降”这一观点。
在他看来,尽管扩招并不必然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但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不匹配的过度扩招会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现实来看,现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确在不断下降。”他说,其具体表现有,扩招导致生源“注水”,很多学生没有学术理想,只想“混”一个文凭;教授岗位也“注水”,招的学生多了,导师很难像以前一样对学生“精雕细琢”等。此外,还与教育资源有关。
他表示,研究生规模扩大后,好生和差生都会增多,方差就会拉大。
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把精英挑出来,还要让每个进到教育体系里的人都能够有所发展,国家也从中受益。
“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几百家,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在所难免。严格来讲,在一些培养条件不大好、生源条件不大好的学科点,存在指导不到位或质量危机的情况。”他说,但很难就此得出学生整体质量大幅滑坡的结论。
在访谈计算机领域的院士专家时,他获得的信息是,这一领域中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学者能力很强,超过上一辈学者。
他说,“不同时代成长的人有不同的优势,老一辈的学者语言表达能力、文学修养更强,而今天的研究生英语更好,阅读文献更多,动手能力更强,这些都是他们的优点。”
在彭湃和李锋亮看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换个眼光看研究生教育——更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多元化”。
彭湃主持的全国硕士生学习和发展调查发现,当前有近七成研究生读研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只有不到4%的硕士生是因为学术研究兴趣去读研。
这说明,尽管名字中有“研究”二字,但研究生的读研需求已经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
总之,在我国研究生数量和比例逐渐提升的当下,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依据地区资源禀赋打造特色产业,形成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真需求”,以及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真平台”;另一方面,也应规范人才引进和使用的程序和办法,规避当前出现的各种乱象,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障。
上一篇:【告知】研究生报考官网是什么?
下一篇:“韩美林生肖艺术展”在青岛开幕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