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素质教育?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0-01-18
手机版

素质教育提倡了那么多年,你搞清

楚什么是素质教育了吗?

或许你会觉得,语数外就是应试教育,体育艺术就是素质教育。如果是这样,那推行素质教育也太简单了吧,直接取消语数外学习,全上体育艺术课就好了。

还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只是说说而已,教育资源有限,竞争压力大,怎么可能让孩子放松学习?

今天,我想认真地聊聊素质教育。

首先,不论你觉得素质教育怎么样,第一件事是搞清楚什么叫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素质教育和对应的应试教育,是选择了一个角度,把教育分成了两大块。这个分法,显然有别于教育的其他角度分法。那么,还有哪些分法呢?比如按难度分为基础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按科目分,分为语言、人文、科学、体育、艺术等;按教育场景分为课内和课外。诸如此类,不同角度有不同分类方法

那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它具体是怎样的分法呢?要理解它,还要从“素质”这两个字入手。

我们一般会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它指的是人最本质的特质。

在素质之上建构了能力,能力在具体场景下的应用就形成了技能。注意了,技能才是我们生活中觉得有实际用途和应用场景的东西。

这样就形成了素质-能力-技能的三层关系。

素质-能力-技能

素质-能力-技能

素质-能力-技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继续。

拿身体素质为例,所有的运动都可以锻炼身体素质。相关的能力表现为速度、反应、力量、平衡。具体的技能则是篮球、乒乓球、轮滑、体操等等。

再看我们对体育的教育。不论做什么运动,在不过量的情况下比如每天运动一小时对身体素质的锻炼是很好的。身体素质好,保持运动习惯的人能终身受益,这样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而过量的训练反而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可是专业的运动员,为了训练某一种运动的技能,会反复的训练一个动作,强迫使人产生肌肉记忆。这个肌肉记忆的过程并不那么增加身体素质,相对的它提升的是一个具体的技能,这样的教育就是应试教育。

检验一个人的所学是否更偏重于素质还是应试,就是要把对素质和技能的测试分开。打个比方:设计一款没有人尝试过的体育项目,如以前电视台红极一时的《冲关》类挑战,比拼的就是人的身体素质,而不是某项技能。哪怕你是某些运动的世界冠军,也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挑战。

所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和科目无关,它们的关键来自于学习的目的和方式。每个基础学科都有其素质和应试的部分。

阅读理解是素质教育,背诵古诗是应试教育;

实验实践是素质教育,背公式做题是应试教育;

锻炼身体是素质教育,学习技能是应试教育;

培养乐感是素质教育,训练指法是应试教育;

推理棋局是素质教育,记忆棋谱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快”,背一首诗多快啊,如果让孩子理解诗的历史场景,理解诗的意境那可花功夫了,关键是学了这么多也不一定能背得下来。多少家长,为了追求这个“快”美其名曰训练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和自律能力。

结果有的孩子虽然背下了古诗却讨厌古诗,每当想起古诗就回忆起当年被父母逼着背书的场景,再也不想碰它。这样的背诵哪怕是背下来了也很容易忘记。到这里,请停下来回忆一下自己小学初中背过的诗词和公式,你还记得几个?可是痛苦的经历却历历在目。这不是古诗的错,而正是应试教育的错。还有孩子记忆能力越练越强,他们越来越能背。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吗?不,这是更大的学习陷阱。小时候背诵能力强的人,自然而然的会用背诵能力代替自己的理解能力,背公式、背范文、背题型,而且把靠背诵得到的高分当成自己真正的水平。进入高中、大学以后,各科都更需要融会贯通的时候,才发现脑子不好使了,有些概念不是靠背课文式的努力就能理解的。

这种“快”学习,是最慢的学习。记住的知识结构性不强,训练的肌肉只能应用到一个具体的场景,可问题是不论是知识还是场景都无限多,它们占据大脑的“存储空间”就会比较大。当脑子被记忆塞满,这个人就不想再学习了,从此变得缺乏活力、固执,这,便是衰老的表现。


上一篇:素质教育从小抓起
下一篇:衡水模式走进美国:穷人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富人精英教育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