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田华:与初恋丈夫爱一生,儿子去世当天她为何还去当评委?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01
手机版

  

  田华,是上世纪60年代炙手可热的女演员,主演了《白毛女》《党的女儿》《寻找成龙》等一系列作品,荣获过第12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以及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事业成功的同时,她还拥有一个风雨同行75年的爱情。

  

  偏偏命运无情,步入暮年,家中四人患癌,巨额的医药费压的田华喘不过气。

  为给家人治病,她只能拖着年迈的身体复出拍戏、走穴演出、甚至做婚礼主持......

  不接受外界捐赠,拒绝接拍200万报酬的广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却陷入了“为钱不顾儿子身后事”的风波。

  只因为她在儿子去世的当天,现身某歌咏比赛当评委......

  

  田华原本姓刘,名叫刘天花,河北省唐县南放水村人,出生于1928年的她,童年经历十分凄惨。

  

  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便不幸病逝,为了生存,小小年纪就要被父亲带到地里干活。

  最困难的日子,她们一家只能靠河边的柳树芽和榆钱儿勉强果腹。

  抗战爆发后,老百姓的日子更是如油煎一般,战火之中四处逃窜,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哀恸之下,田华选择了参军,入伍时,她只有12岁。

  

  按照田华的初衷,本想着扛枪上战场,当一个巾帼女英雄。

  未曾想,因为长相可爱水灵,被抗敌剧社社长葛振邦选中,成了剧社的小演员。

  

  1944年,在剧社待了四年的田华快速成长为能歌善舞的“小明星”。

  也是这一年,她邂逅了自己的初恋。

  他叫杨振元,艺名苏凡,出生于1924年,是河北涿州有名的才子,长相英俊。

  

  父亲是民事审判长,爷爷是《顺天日报》的创始人,正儿八经的世家大族贵公子。

  见到苏凡的第一眼,田华就被他的才情所折服,而苏凡对这个朴实美丽的姑娘也是一见钟情。

  

  缘分总是那么妙不可言,原本两人就有好感,不久后又一起合作了一出话剧《弟子兵和老百姓》。

  过程中,他们的关系逐渐拉近,经常一起研究剧本,琢磨动作和情绪表达。

  排练结束后,苏凡还会主动邀请田华一起看书,带她识文断字。

  

  两颗炽热的心很快便交织在一起,只不过当时她们年龄太小,并没有进一步发展。

  直到后来他们被一同调到了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才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1949年,两人在北平低调完婚,随后苏凡便投入到开国大典天安门装修和舞台布置的工作当中。

  

  为了方便工作,整整20多天的时间,苏凡都在单位吃住,让新婚妻子田华独守空房。

  身为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的队长,苏凡的任务艰巨,需要带领队员进行实地测量,而后策划设计草图。

  在舞美队加班加点的赶工下,一共绘制了20多幅草图,如期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这项任务也成了苏凡这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时隔几十年后,再次回想开国大典时的精彩瞬间,他依旧热血澎湃。

  小别胜新婚,圆满完成任务后,小两口的感情再次升温,对彼此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期待。

  爱情的滋养下,田华的事业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

  

  1950年,电影《白毛女》准备筹拍,原本东北电影制片厂的领导打算从王昆或者郭兰英中选一位,毕竟她们二位都有出演歌剧“喜儿”的经历。

  

  可导演水华却觉得观众有审美疲劳,必须重新选一位符合“喜儿”形象且体验过农村生活的演员。

  海选消息下发后,全国各地的不少演员慕名而来,但都没有入得了水华的“法眼”。

  辗转多方寻找之后,水华来到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在众多演员中,挑中了田华和张奇虹。

  

  她们二位,前者形象和“喜儿”相仿,但没什么表演经验;后者唱过歌剧,演技也好。

  刚开始,水华导演也有些拿不定主意,思来想去之后,还是决定大胆启用田华。

  

  接到表演任务的那一刻,田华内心悲喜参半。

  喜的是自己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悲的是怕自己演砸了。

  好在丈夫苏凡一直在她身边鼓励打气,和她一起加班加点的研究剧本。

  为了让自己更像“喜儿”,田华还特地去石家庄平山县的农村生活了一段时间。

  

  跟着村里的妇女一起上山挖野菜、种粮食、推碾子。

  有了前期的铺垫后,田华才能把“喜儿”这个角色刻画的淋漓尽致,引起观众的共鸣。

  1951年,《白毛女》公映后,火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同时也让田华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金质奖章,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1955年,田华顺利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班,继续深耕演技。

  在校读书期间,接连贡献了《花好月圆》、《党的女儿》、《江山多娇》、《碧血丹心》等多部荧幕经典之作。

  

  1959年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后,她依然保持着高频输出。

  《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法庭内外》等多部作品,直接把她的演艺事业推向了巅峰。

  

  工作原因,田华经常在外出差,家里的三个孩子以及大小事物都落在了丈夫苏凡身上。

  当时,演员的收入并不高,他们一家人等着吃饭的又多,家里的粮票经常不够用,日子过得很拮据。

  回忆起曾经的那段经历,苏凡都会感慨:“太不容易了......”

  

  好在他们一家人省吃俭用挺了过来,三个儿子在苏凡的精心教导下,也都发展的不错。

  

  在演艺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田华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节,这一点也让厂领导十分信任,便提拔她做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的团长。

  

  升了官,田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演员剧团的发展上,根本无暇拍戏。

  种种压力之下,让她觉得很累,而且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1990年,田华主动请辞,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

  退休后的第6年,田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创办了一家艺术学校。

  期间,田华为了生计还经常参加各种演出,偶尔也会参加一些慈善活动。

  

  因为工作太忙,田华还是很少待在家里,除了自己要上课外,还要四处请教授为孩子们授课。

  别的老人都在帮忙带孙子,跳广场舞,下棋,享受子孙绕膝之乐,田华还在一股脑的忙工作。

  提起这件事,田华也很愧疚:“年轻的时候,我拍戏没时间陪儿子,现在退休了,还在不停的忙碌,没时间管孙子,我这心里,实在是说不过去啊!”

  

  这事放在寻常夫妻身上,恐怕会争吵不断,但丈夫苏凡却从未抱怨,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着。

  如果生活能一直这么平淡下去,也还好,田华也能幸福的走完这一生。

  偏偏天不遂人愿,2008年的一场变故,打破了一切平静。

  

  这一年,田华的三儿媳确诊乳腺癌,让他们原本就不怎么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为了给儿媳治病,田华几乎拿出了全部的积蓄,给她找了最好的医院和医生,手术完成后,三儿媳的病情终于得以稳定。

  还没等缓过来,小儿子也被确诊癌症,而且还是肝癌晚期,很难被治愈。

  得知这个消息后,田华觉得天都要塌了,整日以泪洗面。

  

  可为了儿子,她必须坚强起来,一边安慰儿子的情绪,一边联系医生给孩子治病。

  儿子被推进手术室后,田华一直在外焦急的等了六个小时,看到儿子浑身插管的那一刻,田华心痛不已。

  但她还是强忍着悲痛的情绪,抚摸着儿子的脸说道:“没关系,我们都要坚强起来。”

  说完这句话后,田华的眼泪夺眶而出。

  

  接下来的3年,小儿子都在承受化疗、放疗的折磨,头发掉光了,整个人消瘦了不少。

  然而,就在小儿子的病情刚刚稳定后,田华的二儿媳又被死神选中,确诊乳腺癌。

  癌症原本就是人类目前难以攻克的疾病,治疗和保养都需要砸很多的钱。

  一个家庭里,先后三人被确诊癌症,可想而知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更何况,之前给小儿子和儿媳治病,已经花光了田华所有的积蓄。

  如今二儿媳又生病住院,田华只能被迫复出,不停的拍戏挣钱。

  

  2008年拍摄《寻找成龙》,2009年获得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一部《戒烟不戒酒》让她把“百花奖终身成就奖”收入囊中。

  虽说田华演技精湛,但她的片酬和流量小鲜肉根本无法比拟,赚来的钱也只勉强够缴医药费。

  

  那时候,还有不少媒体记者问田华:“年龄这么大了,还在坚持拍戏,是因为热爱吗?”

  田华也只能无奈地回答:“不是我放不下电影和事业,是我需要挣钱给家人治病,我没得选。”

  

  然而,二儿媳接受治疗后不久,又一个晴天霹雳对准田华砸了下来。

  2013年,陪伴了她大半生的丈夫苏凡也被确诊肝癌晚期,田华再度崩溃绝望。

  因为苏凡的年纪太大,手术的风险太高,只能保守治疗,每个月都要支付昂贵的医药费。

  

  雪上加霜的是,田华的几个孩子收入都不高,一家人治病的压力全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很难想象,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整日四处奔波劳累,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魄力。

  

  但命运就是这么无情,厄运到来的时候,只能挨着,扛不过去也要硬扛。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田华深刻的意识到了陪伴的意义,自从小儿子接受了手术,她只要有时间,就会陪陪儿子,而且每天都会给他送一个小礼物。

  

  直到2014年秋,小儿子病情恶化严重,生命垂危,田华还不忘给儿子带礼物,小儿子也拼尽全力地对她说:“谢谢妈妈。”

  说完这句话后不久,小儿子杨雪红永远长眠.......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位爱子如命的母亲,竟然在儿子去世后的半小时,冷静地说了一句:“我过去了”。

  接着,便擦干眼泪,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去医院的歌咏比赛现场当评委,因为她十分注重信用,既然之前已经答应了医院,就要做到。

  

  活动结束后,回到家中的田华终于忍不住崩溃大哭,这原本是一件令人动容的事情,可不知怎地被一些有心人拿出来大做文章。

  一时间“艺术家田华为了捞金敛财,不顾儿子身后事”的消息瞬间在演艺圈炸开了锅。

  

  面对种种非议,田华从头到尾没有解释,依然在赚医药费的路上不停地奔波着。

  最后,还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自发站出来为田华正名,风波才被平息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田华虽然是有名的艺术家,但在家人生病的这段时间,她从未利用演员这层身份筹集捐款,更没有为了钱放弃底线。

  努力演出赚钱期间,曾有一家医药公司主动抛来橄榄枝,豪掷200万请她拍广告,她都因为害怕误导病人选择了拒绝。

  

  面对社会各界的善意,田华说:“我的家庭是有困难,但收入和退休金都比普通人高,还有很多更困难的家庭,他们才更需要帮助。”

  好在如今一切都平稳了下来,也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后辈们的日子也慢慢稳定下来。

  

  虽说他们一家的生活和现在的演员没法比,小儿子也已经不幸离世,但也是苦中有甜,平平淡淡。

  如今已经95岁高龄的田华,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也能坦然地面对一切苦难。

  对她而言:“拥有一个从少年到白头,携手走过75年婚姻的丈夫,就是这一生最大的幸运。”

  

  哪怕她的暮年生活的不太如意,甚至需要四处奔波赚钱,给家人治病,还要节衣缩食,但只要家人还在身边,这一切都值得。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只要过去了命运里的那道坎儿,回过头再看的时候,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上海汇正财经】食品饮料,消费回暖向好
下一篇:「艺空间」忍无可忍,艺术家们终于把 AI 给告了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