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六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 | 俞先生,大先生
“俞丽拿和她的学生们”音乐会将上演
俞丽拿教授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何占豪、陈钢)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11月23日, “辛勤耕耘六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俞丽拿和她的学生们音乐会”将在上音歌剧院上演。68名俞丽拿教授的学生和俞老师学生的学生将登台献演,通过特别的选曲以及共同奏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选段,用琴声表达对先生的深情,也在台上再次接受先生的教诲。
从教已六十载,学生开枝散叶,中国小提琴事业蒸蒸日上。俞丽拿教授从未停下脚步,她数十年如一日,从学习、生活等人生的方方面面,撑起守护学生的翅膀。
俞丽拿教授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教书育人是我的神圣使命,富国强国必须树立文化自信。新时代为祖国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我将不忘初心,生命不止,教学不息!”俞丽拿教授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发言时说。
(下拉滑动阅读)
俞丽拿
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国际一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与实践”战略创新团队首席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历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全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俞丽拿出生于上海,1951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前身少年班,被分配学习小提琴,1957年9月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演奏专业,先后师从窦立勋、谭抒真、苏联专家。1962年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1979年2月任讲师,1986年8月任副教授,1991年12月任教授,从1984年起担任小、中提琴教研室主任。
俞丽拿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艺术舞台上,为弘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创造了中西音乐结合的典范,她参加的重要演出持续至今: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梁祝》是小提琴艺术“洋为中用”的重要尝试,她用弓弦揭开了中国音乐史的崭新一页,震动了中国乐坛。俞丽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多达三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半个世纪以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伴随着俞丽拿的琴声享誉国内国际乐坛。
1960年,经文化部选拔、派遣,“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参加了在德国柏林举行的“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并荣获第四名。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弦乐重奏比赛中获得成功。俞丽拿作为第一小提琴手与她的伙伴们深深感到中国需要发展室内乐。获奖后,她们在教学之余坚持排练,坚持参加国内外的重要演出,持续了三十年之久,在国内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室内乐在中国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俞丽拿在世界各地举办独奏、重奏音乐会。多次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日本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大部分主要城市演出。1990年作为首位大陆音乐家出访台湾,在台北演出《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轰动台湾,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第一人。2000年9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演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引起轰动,香港有线电视台还特别专程赴加拿大拍摄专题片,并在全世界播出。2002年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音乐会。她还录制了许多张独奏和重奏唱片,其中包括与英国BBC乐队、俄罗斯爱乐乐团合作录制的唱片。她演出过三十多套重奏音乐会曲目,是中国国内掌握重奏曲目最多的一位小提琴家。2010年10月,年届七十的俞丽拿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举行了封琴告别音乐会。
由于杰出的演奏和教学成就,俞丽拿教授频频接受邀请,在三十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中担任过评委,其中包括两次担任极具权威的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2007年担任该赛事评委副主席;还包括担任过波兰(波兹南)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德国汉诺威约阿希姆国际小提琴比赛、西班牙萨拉萨蒂国际小提琴比赛、奥地利维也纳克莱斯勒国际小提琴比赛、意大利里匹策国际小提琴比赛、日本仙台、韩国首尔、中国青岛、上海艾萨克·斯特恩等等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俞丽拿的艺术造诣成就了她在国际乐坛的地位,她经常受邀担任国际比赛评委,是担任国际比赛评委最多的国内小提琴家。
俞丽拿应邀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和音乐节讲学。如加拿大“音乐桥”国际夏令营、日本石川音乐节、澳大利亚国际音乐节、小提琴大师帕尔曼的国际弦乐夏令营、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色列国际夏令营、美国博登国际音乐节、奥地利Zell am See国际音乐节等等。
俞丽拿教授呕心沥血为祖国音乐事业培养了大批中国本土的音乐人才,闪耀在世界各地舞台上。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她的诸多优秀学生或留校或在高校任教,或于国内外乐团中担任要职等,为中国小提琴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93年,俞丽拿教授成立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为此邀请了世界顶级小提琴教授来国内讲学,资助贫困学生出国参加比赛,为了推动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在世界范围为中国新的小提琴协奏曲举办征稿评选及作品音乐会。
俞丽拿教授和她的部分学生
机场、医院、课堂
“课比天大”
俞丽拿教授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小提琴比赛以及各大音乐学院,或担任评委或应邀讲学,她在采访中多次提到机场。
据管弦系教授何弦回忆,有一次他去浦东机场接俞老师,俞老师从东欧担任国际比赛评委工作返沪,由于没有直飞航班,旅途长达30多小时。上午八点多抵达,原以为先送她回家休息,可是她却要求直接到学校,因为这次出去的时间比较长,需要马上给学生们上课。她当天的课一直上到晚上八点多。还有一次,俞老师去丹麦担任卡尔·尼尔森国际比赛评委,比赛临结束前一天,不小心摔了一跤,左半边皮肤几乎都擦伤了,可一回到上海,仍然直奔教室上课,何弦见她手上脚上都还扎着绷带,劝她先回去休息,可俞老师拒绝了。
张洋老师也有一个关于机场的小故事:2010年,他在一次国际比赛中铩羽而归,俞老师怕他伤心难过,特意驱车前往浦东机场接机。原定落地时间是凌晨3点,然而由于转机延误,张洋只得改签航班,俞老师便在机场等候了整整4个小时。如今已经是讲师的他回首12年前的那个凌晨,仍然历历在目,感动至今。
有件事令现任管弦系副主任,小、中提琴教研室副主任王之炅教授很难忘:她曾和俞老师约定,一起到意大利驻沪领事馆办理签证,但一向守时的俞老师却打来长途电话,说她还在广州,这可急坏了学院外事办的老师。一打听,原来俞老师还有演出。在学校的“追问”下,她才透露实情,原来这场演出是为了赚经费,陪学生赴国际赛场,“我想用自己的能力为学生做一点点事,请不要惊动更多人。”
王之炅教授演出现场
艺术辅导印悦副教授这样描述随俞老师出征比赛的经历:“在学生上台前,俞老师总是鼓励学生不要计较得失,把自己现阶段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成功。得到好的结果固然可喜,回来“夹紧尾巴”低调做人,还是我们原来的自己,一步步向前。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有一个目标,所以进步比平时快得多,这就是收获。多问问评委意见,回来再接再厉就行了。我对于成绩没有要求,只是要求你们自身的进步。”
俞老师为培养青年学生无私付出,不计回报。小提琴副教授袁佳敏如今还能回忆起学生时期上专业课时,俞老师一边握着筷子,一边哼着需要再进行改善的旋律的场景。有时候,俞老师甚至直接睡在教室的沙发上,为的是省去路上来回的时间多给学生上会儿课。俞老师从来没有午饭时间,因为她只要上起课来,都是排得满满的一天。中午时分,俞老师的琴房里总是琴声依旧,时不时还能听见她的声音“音不准,注意节奏!”袁佳敏说:“为了教学连贯性,天冷的时候,俞老师往往在饭盒里倒点开水,在琴房里匆匆地吃完……”同事们无数次苦劝俞老师注意身体,但她总是回答:“这块时间要听学生合钢琴,不能换”“这块时间要给新生补课,不能动”等等。对俞老师而言,只要是留给学生的时间都是不能动的。
即使是在医院住院时,俞老师也会把学生叫到医院上课,为的是不耽误学生的进度。现上音在读博士、时年附小四年级的花卉当时正处于准备考试的关键阶段。站在瑞金医院的病房里,百味杂陈,迟迟不敢演奏。而俞老师虽然躺在病床上,却神采飞扬地鼓励着他,为他细致讲解,情到深处,盐水瓶都随之震动。刚出医院,花卉便情不自禁地落泪,为拥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而感动。
俞丽拿教授与花卉(小学时期)
特殊时期的坚持
“活到老学到老”
今年3月,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据获得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决赛证书奖的本科四年级崔帛同学所述,为备赛,每周俞老师都为他上两次课,每次课时都在三个小时以上。而由于崔帛住校,为保证他的练琴时间,俞老师向学校递交了申请,希望让他到家里练。5月4日,在由管控区转为防范区的当天,崔帛去到俞老师家中,而这一住,便住到了7月29日,整整86天。若按平日正常一周一次课,一次90分钟计算,俞老师、助教张洋老师,以及艺术辅导印悦老师为崔帛加课的时长总计超过了三个学期,这还没有算上五月之前正常的上课时间。6月底到7月,在崔帛备赛冲刺关头,因为要合钢琴,俞老师冒着高温酷暑,每周陪伴崔帛去学校排练厅合伴奏,抓问题,讲音乐。崔帛来自四川,为了让他全心备赛,俞老师在物资并不充沛的特殊时期,更是通过抢购等方式,弄到一些川味食物。
崔帛入选上音登峰人才计划
要教好小提琴,一定要掌握教学规律及特点,还要跟得上世界潮流。俞老师虽然没留过学,但她的学生从来没有与国际脱轨,靠的就是不懈学习。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起,一批批世界级大师如斯特恩、梅纽因、帕尔曼等陆续受邀来到上音讲学。俞丽拿听完会琢磨半天,一句话、一个想法都会及时、细致总结,使之最后成为自己教学经验的一部分。
遭逢新冠疫情,所有工作从线下转移至线上,这对于一个习惯纸笔记录的八十余岁老教授来说是很大的冲击。从三尺讲台到六英寸屏幕,“活到老学到老”的俞老师戴着老花镜,更新了几轮从网络到手机的硬件设备,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艰难的转型。她对常用曲谱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待到需要时便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学生,免去了特殊时期人员流动不便的困扰。与学生共同搜寻过往优秀的演奏版本,在无法与钢琴合作的时候仍有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可以参考与剖析,也让学生得以对次要声部更加了解,对演奏家对乐曲处理背后的成因更加了解,继而对作品更加了解。俞老师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尽全力保障了特殊时期学生们仍然可以有所进益,厚积而薄发,为重返舞台做好一百二十分的准备。
一些特殊的记录本
“记录了1986年至今教研室大小事”
现任管弦系党总支书记的盛利教授回忆,有一次,由于工作原因,他需要一位2020级学生的一些资料,俞丽拿教授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记录册,上面涵盖了上音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2020年所有工作计划、教研室会议纪要,以及关于每一位学生的详细记录:入学考成绩、排名、教师分配;考试顺序,考试分数……内容详实程度令盛老师咋舌。俞老师还对盛老师说:“你信不信,你当时上学时候的入学考试,包括你每次考试的记录我都能找到?”于是,她便打开了一个保险柜,柜中堆积了无数小本子,有一些本子甚至已经发黄,经过一番细致查找,果真找到盛利老师1995年入学考试的记录。
事实上,不只是1995年。早在1986年,俞丽拿教授担任上音小、中提琴教研室主任开始,便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做了记录。这一记,就是三十六年。三十六年,泛黄的纸片,夹在老旧的笔记本中。三十六年,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多,工作量越来越大。三十六年,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俞丽拿教授仍然坚持事无巨细做着记录。
除去这些记录了教研室大小事的记录本外,俞老师为自己每一位教过的学生都准备了一本笔记本。这些笔记本就是学生的“成长记录”,上面详细地记录了他们所有学过的曲目,每一节课的内容、他们的表现、他们演奏会和比赛情况。她说:“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教法都不一样。我觉得,一个好老师对学生就要像父母一样,记录他们的成长,为他们奉献一切。”
盛利教授感叹,俞老师把毕生精力不仅放在自己学生身上,更是放在了教研室每一个学生身上。做到前者已属不易,而做到后者,需要的是一颗为教研室、为学校、为弦乐专业、为祖国全情投入,全情付出的真心。
俞丽拿教授与李坚合作《梁祝》专辑
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翻开的每一页都显得如此厚重。何弦教授说:“这些记录,通常我们不太会当回事,然而,当我们仔细阅读之后,上海音乐学院这几十年的小提琴教学发展脉络便清晰可见。这表现出俞丽拿教授教学中所表现出的认真和执着。”
音乐会安排有深意
“用音乐向恩师致敬”
“辛勤耕耘六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音乐会上,俞老师的学生们将用各种方式,通过选择年少时俞老师曾指导过的乐曲,或踏上教学岗位后的自选曲目与合作曲目,用琴声表达对俞老师的赞颂与鸣谢,也在台上接受俞老师的亲切教诲。
从演出阵容看,前八组独奏作品参演师生全面覆盖本、硕、博学习阶段;从青年教师到教授,体现了阶梯式人才培育的完整性;参演师生更是从小到大,依次献演。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王勇教授也会作为音乐会特邀主持,用轻松而动人的往事回忆与舞台上下串联互动,呼唤出演奏家们一一登台亮相。
崔帛将作为开场,选择两首炫技作品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11首》及维尼亚夫斯基的《谐谑曲与塔兰泰拉》。无论从技巧的发挥上,色彩的表现上和音响的效果上,都令人为之振奋。希望通过他的演奏,带给观众们美好的享受。
俞丽拿教授指导吴喜悦
李秉璋与吴喜悦不约而同选择了中国乐曲,可以说践行了俞老师参与上世纪50年代“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的“让小提琴说中国话”的初心。杨宝智/王洛宾组曲——《西部民歌五首》分别代表西部不同地方人民性格的特点,其中有代表少数民族的舞蹈性、歌唱性、抒情性的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旋律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组曲的结构分别为:慢-快-很慢-很快-最快。而《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作曲家陈钢根据吐尔逊卡地尔所作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刘富荣改编的笛子独奏曲改编。其中应用了新疆塔吉克族的音乐素材,并吸收了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手法,增二度和装饰半音的进行、模仿冬不拉的四音和弦的拨奏和感情奔放的华彩乐段,构成了这首乐曲的特殊风格。这首作品是吴喜悦在本科最后一次专业考试的曲目,同时也是金钟奖小提琴比赛中选取的参赛曲目之一。
花卉演奏的则是比利时作曲家夏尔-奥古斯特·德·贝里奥的《芭蕾情景》。这首作品是他进入附小后所考的第一首乐曲,也是第一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的作品,更是俞老师第一次陪伴其前去比赛的作品。该作品音乐流畅自然,充满舞蹈性与浪漫主义色彩,段落间个性鲜明。多年过去,虽然对曲子的理解与表达与当年已大相径庭,对老师的爱却有增无减。
上音首位小提琴在读博士唐韵将会演奏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该曲创作于1863年,是圣·桑的小型音乐作品里最流行的一首。这首圣·桑为初露头角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Sarasate)所写的作品,于1865年在圣桑的亲自指挥下,由萨拉萨蒂首演。乐曲的浪漫主义特征十分明显,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热烈狂放的阳刚之气与苍郁忧伤的悲凉情绪交织在一起。
本场演出最为特殊的作品,卡洛斯·加德尔《一步之遥》及皮亚佐拉《自由探戈》由讲师张洋带来。俞老师希望有一些面对大众可以更多理解喜欢的旋律,而张洋个人也比较喜欢探戈,《一步之遥》一直是他的手机铃声,这次也特意请了手风琴演奏家加入,希望在音乐会中增加一些新的音乐元素。
王之炅教授与黄蒙拉教授则分别用不同的选曲,以不同的视角向恩师致敬。勃拉姆斯的《谐谑曲》选自F-A-E奏鸣曲,F-A-E即德语“Frei aber Einsam”的首字母,意味“自由而孤独的”。该奏鸣曲由迪特里希、舒曼、勃拉姆斯三位巨匠联合,为他们共同的好友约阿希姆所创作,勃拉姆斯负责第三乐章谐谑曲。勃拉姆斯在作品中多次引用迪特里希及舒曼的动机并加以发展,是为一种致敬。而黄蒙拉则选择用埃尔加《爱的致意》以及帕格尼尼《磨坊女主题变奏曲“心如止水”(选段)》,作为献给俞老师的“爱的致意”。
最后,俞丽拿教授将会登台,与68位学生及学生的学生,共同奏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选段。作为俞丽拿教授的成名曲,如今由俞老师与学生共同演奏,真正体现了“辛勤耕耘六十载,桃李芬芳满天下”。学生群体覆盖附小、附中、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学习阶段,及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各个教学阶段,年龄跨度极大。附小、附中同学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是俞老师献给祖国最浪漫的情书。
管弦系主任刘照陆教授满含深情地诉说这种传承:“学琴还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在邻居家第一次听到了俞先生的梁祝唱片,沁人心脾的旋律如甘露如明星,引领着我对音乐的孜孜追求……后来在交响乐团工作,第一次与俞先生同台合作,我在后面演奏大管,感动先生优美依然的琴声同时,想必把大管声音也吹大了不少……再就是后来在管弦系工作,能与先生共同工作,早晚能聆听教诲,受益于先生的崇高人格,何止荣幸?”
微凉的秋意
挡不住俞丽拿教授学生们炙热的真情
大家以最大的团结与专注
投入举办这场盛况空前的音乐会
敬请期待~
供稿:管弦系
文案:花卉
素材收集:章伊宁、林子悠、裴颉
设计:leisurelyzs
编辑:彭畅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