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记洛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02
手机版

  原标题:小故事,大道理——记洛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小 故 事 , 大 道 理

  

  

  

  记洛阳市实验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寓言是一个魔袋

  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悠悠古韵,寓言如镜

  

  悠悠古韵,寓言如镜。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为践行新课标精神,深入探索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新方法、新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洛阳市实验小学三四年级语文组进行了以“紧扣寓言特点 落实语文要素”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娄雪琦老师主持。

  

  

  深耕课堂 注入活力

  课堂是教学研讨的主阵地

  深耕课堂

  才能为教学研究不断注入活泉

  

  

  一个个端正的坐姿

  一双双专注的眼睛

  一次次高举的小手

  孩子们已然被这有趣的课堂所吸引

  娄雪琦老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地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在理解重点语段中,娄老师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进行展开,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整堂课娄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老师们对娄雪琦老师上午的课进行了评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研气氛浓厚。大家中肯地指出这节课的优缺点,探究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思维碰撞 汲取新能

  要抓住黄金时间

  打造好课堂氛围

  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张亚馨老师进行《鹿角与鹿腿》一课的说课,从分析学情与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与方法、明确教学过程和收获与反思四部分来深入展开分享。

  张老师讲道,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他们的感性认识强于他们的理性认识。在经过两年半的小学学习生活之后,大部分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部分词语的意思,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文章角色及其行为进行初步的评价,从而体会课文想要表达的道理。

  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孩子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大,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与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当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时,教学过程会非常顺利,对课文的理解能够更深入。

  

  以理为导 以趣引读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小故事,有大道理

  

  

  江会慧老师进行了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的讲座。寓言是将深刻的道理寓于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中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往往短小精炼,能给人以启示。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寓言往往由读寓言和懂寓言两部分组成。由于寓言学习方法指导的缺失,以及学生在思维水平、生活经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引导学生体会寓言中比较深刻的道理,形成寓言学习思维,成了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重难点。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寓言故事,孩子们读寓言更轻松,学习也更有趣、高效。

  

  我们与经典相伴

  感受中华文化的璀璨

  我们与教研同行

  体悟“寓言”教学新思路

  

  

  快来看看这次老师们

  关于“寓言单元”的教研感悟吧!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本单元内容有机统一,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寓言重在寓,而不在言,它的教学价值在于读懂故事,复述故事,为生活服务。读懂故事是理解寓言道理的前提,教学中要品悟角色性格、复述课文大意等,为本册书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杨林艳

  本单元围绕“寓言故事”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文章涵盖了古今中外,包含了诗歌、故事等文体。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从单元导语出发,引导学生寻找寓言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给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进步,引导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掌握单元要素,提升语文素养。

  ——张亚馨

  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篇幅短小,简单的故事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哲理。寓言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教师在寓言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握简单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向学生揭示这些道理,以小见大地发挥寓言教学的教育意义。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更应该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渗透新的教学思想,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掌握课堂知识。

  ——郭咪

  朱熹强调:“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就强调在教学中应该先质疑,让学生产生疑惑,再引导学生思考,这里就相当于是教师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解决问题来增进知识,学习寓言。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寓言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它能帮助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且能使小学生自身的情感得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小学语文教材的新变化,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研究寓言教学,搞好寓言教学。

  ——江会慧

  三年级下册的寓言故事不同于二年级寓言的识字与写字任务,则指向阅读层面,学习目标是:读寓言,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中对 “寓言”的定位是一致的。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寓言故事短小,通俗易懂,适宜中段学生学习。

  ——娄雪琦

  《守株待兔》出自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寓言,并链接快乐读书吧,推荐“寓言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梳理统编教材,我们发现二上第五单元、二下第五单元都编排了寓言故事,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有一定基础,知道寓言“小故事”蕴含着生活的大道理。《守株待兔》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这是教材中继三上《司马光》后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学习这种文体处于起步阶段。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凸显寓言故事“劝诫明理”的作用,也要关注特殊文体文言文的学习特点。

  ——王海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材从思维发展的规律出发,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体样式的寓言故事,为学生“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做了进阶式的安排。学习时可以借助注释、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等让孩子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在学习时还可以结合语文园地中总结学习寓言的好方法,从而感受寓言的魅力。

  —— 牛妍婷

  每一个寓言小故事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大道理。有的故事内容已经将道理较为清楚地表达出来,例如《池子与河流》。但有些故事就需要教师对孩子们加以引导,架起他们思考的桥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意识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是否也有类似的人或者事情,从而逐步体会到寓言的道理,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正所谓学习不能只知其皮毛,而不知其筋骨。一定要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让生活经验帮助孩子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引导孩子们发现,寓言故事的现象与道理不仅存在于课文当中,更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关联。

  ——王思融

  

  

  此次教研活动,展现了洛阳市实验小学老师们的群策群力,彰显了实小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语文教研组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并在此次教研活动的指导下,更准确地把握文体组元“寓言单元”的执教方向,在学生心中播下寓言魅力的种子,不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风传花信

  雨濯春尘

  每一次相聚

  都是智慧的跳动

  每一次教研

  都是高效的成长

  我们勤耕于教学研究

  待教育之花如约绽放

  

  -THE END-

  

  撰稿|郭 咪

  图片|娄雪琦

  编辑|郭 咪

  责任编辑:

上一篇:山东华鹏:重组剥离现有业务 向烧碱、环氧氯丙烷等化学领域转型
下一篇:汉中驾校驾考通过率排名,来看看你的驾校排第几!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