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诗词58:《谢亭送别》,提升记忆力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1
手机版

  #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谢亭送别

  唐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记忆方法?

  题目:谢亭送别。

  谢亭:谢公亭,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后成为送别名地。

  诗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唐代诗人,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诗词:

  第一句:劳歌一曲解行舟。

  唱完一首离别的歌曲,你就解开行舟远去。

  劳歌:送别的歌曲。原本是指在劳劳亭送别时所唱的歌曲,出自李白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后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首句点题送别。

  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

  但见两岸青山隐隐,红叶萧萧,江水疾驰而去。

  此句点出送别时间是在秋天,“急”字点出舟行之快,同时也暗指客人归心似箭。

  如此美好的美景似乎全无离愁别绪之感,其实不然,这句应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古诗词中也颇为常见。

  

  比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前两句也是这种手法。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也是如此。

  第三句:日暮酒醒人已远。

  日暮时分,酒意来醒,客人已走远。

  此句与上句中间有一段时间空白,是作者匠心独运,故意选择这样的场景,深得王维《山中送别》时间空白的营造技巧。

  日暮时分薄暮冥冥,酒醒之后醉意朦胧,行客已远心绪凄暗,此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却不动声色,融情于景,比直抒胸臆更有感染力。

  第四句:满天风雨下西楼。

  满天风雨之中,我独自走下西楼。

  西楼:指送别的谢亭。

  此句照应首句,点题谢亭。没有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满天风雨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离愁别绪正相契合,从中完全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的心境,这样表达更加含蓄蕴藉,有一种不言而伤的神韵,令人回味无穷。

  总结:此诗写作手法独特,从送别场景写起,不言送别之悲,以乐景反衬作者之心情;突然又从分别场景跳至酒醒,通过场景营造,以日暮,酒醒,人远,满天风雨等场景完美体现作者萧瑟凄清的心情。含蓄蕴藉,情深意厚,耐人寻味。

  “风雨”飞花令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上一篇:北京名字的由来及历史
下一篇:岳阳县卫健局推出系列举措助力打好“发展六仗”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