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故事一箩筐(二)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2
手机版

  

  图文:遥儿

  命运有时候真的不由人,读书前,我明明已经在广州与父亲生活了一年,可后来父亲还是送我回来了老家上学。

  可是农村的学校,在以前,师资方面都是不怎么样的,还加上没有这种读书的氛围与风气,也许也是由于自己的资质太差,根本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每科都很差,就语文比较好,很多时候写的作文都被老师贴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这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加上家里没有什么劳动力,许多事情都是全靠姐姐,我也得帮一点忙,因为母亲每天都要到卫生站上班,家里的农活大多数时候都是靠姐姐和我两个人分担。

  当然那些耕田犁田耙田种稻谷的事情,还得靠舅舅舅母和婶婶她们帮忙。

  可是种菜,淋菜,割猪草,喂猪,放牛,砍柴,插秧,收割,这些都没少做。这么多的农活,也影响了读书的心思。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10岁8岁就能帮着做许多的农活了。特别是我们家,也没有哥哥,没有弟弟,父亲又在城里工作,根本都帮不上忙,家里就得母亲跟我们三姐妹,因为家里没有男丁,还经常受人欺负。

  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也只是一个名堂罢了,生活才是最主要最重要的。

  

  以前心里有点怪怨父亲,为什么要让我们回来农村上学,这根本不是上学的最好选择。可如今事过境迁,怪谁也都没有用,只能说这都是命运的安排。

  在农村生活也有农村生活的经历。或许没有开阔的眼界与胸襟,可每天面对大自然,面对青山绿水,内心多少也沾染了这一种平和,自然,素朴的因素,形成了如今的这种性情。

  环境造就人,特别要小时候的环境,可以说性格就是从那时候形成的。所谓三岁定80,这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也不是没有能够读书的人,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被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录取的大学生,从此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母亲也用她的好学,勤恳,和热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母亲只读过几年的小学,后来却熟习中医理论和实践,一心为四乡八里的乡亲看病接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人。

  也许也是因为父母都有自己的热爱与工作热情,所以长期两地分居,这样的环境就是苦了孩子,我们一年到头才见到父亲一回,可以说从小就缺失父爱。母亲又经常上山下乡忙她的工作,许多时候只能靠我们几姐妹相互照顾。

  所以每到暑假寒假,不是去外婆家过,就是去姨家过。舅舅舅母就当我们是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小时候,常和表妹争宠呢,慈祥的四舅母不知说过多少回。

  这人生啊,本就平常,更不会完美。总有缺陷总有遗憾的,可是,都是一种人生的经历,不必太过介怀了。

  

  但又一次站在家乡的土地上,那些曾经熟悉的人事又一一地浮现在眼前了。

  一栋栋的古屋已人去楼空,台阶上长满了杂草,里面也有一些墙面倒塌了,那两棵小时候经常爬上去偷摘还没成熟荔枝的荔枝树,也变得斑驳如一段一段旧时光,苍老如一个老人。

  是的,不知不觉间这时光又过去了几十年,这几十年怎么能没变化呢?老的去世了,年轻的都到城里去了,许多时候就只剩下这一座座的空房子,和周围长满的荒草,在?说着光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的,青山什么时候都依然青青绿绿的,满山头的翠竹和果树,树木,如今没有人去砍他们来当柴烧,更是青山郁郁,绿水长流,好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

  那满山头红熟的杨梅,再也没有多少个人会稀罕了。想起小时候,经常与了一帮小伙伴们去不问自取的偷摘对面村的杨梅,还被人追,被人骂呢。那些杨梅还没熟呢,都硬硬的,可我们硬是把青青涩涩的杨梅连核也一起吃了。

  如今看见满山头红熟的杨梅,是非常亲切,可也吃不了几个了,因为牙齿不好,怕酸,只是,把它们捧在怀里,也不舍得撒手。

  村后那两棵荔枝树,也是荔枝还没熟的时候就爬上去摘了,这半生不熟的,也不知道有啥好吃,也许小时候真的是物资太缺乏了,缺吃少穿的。也也许图的并不是吃,而是玩吧。

  太多太多这样的童年趣事了,嗯,如今想来,那时候那样调皮捣蛋,也不知道母亲操碎了多少心啊!

  (未完待续)

  举报/反馈

上一篇:新家装修后,甲醛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这几点你知道吗
下一篇:历史永远是最好的教科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