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永远是最好的教科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大家好!我是史说分明,一个探究历史背后故事的博主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①
《资治通鉴·唐纪》
宋·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原文]
戊子②,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③,文辞奥博④,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⑤,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⑥:“人君虽圣哲⑦,犹当虚己以受人⑧,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⑨,骄矜自用⑩,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⑩,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注释]
①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吾属:我们。师:榜样。
②戊子:指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82)六月十三日。
③朕:皇帝自称。
④奥博:深奥博通。
⑤是:肯定,称赞。非:否定,斥责。
⑥魏征: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
⑦圣哲:人格高尚,天资聪明。
⑧虚己:自己谦虚。受人:接受别人意见。
⑨俊才:过人的才智。
⑩:矜:骄傲。自用:固执己见。
⑩:曾:竟然,还。
唐太宗与魏征
[译文]
唐太宗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太宗对侍臣们说:“我读《隋炀帝集》,文辞深奥博通,也知道称赞唐尧和虞舜,斥责夏桀和商纣,然而他作事为什么哪样相反呢?”魏征回答说:“国君既使人格高尚,天资聪明,但是还应当自已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聪明的人就会献出他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的力量。隋炀帝依仗他过人的才智,骄傲自大,固执己见,所以囗头上讲着尧、舜的话,而自身却干着桀、纣的行为,自己还不知道,以至于灭亡。”太宗说:“以前的事情还不远,这是我们的借鉴啊!”
魏征剧照
[简说]
这篇文章通过魏征回答唐太宗的话,说明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言行一致的重要。唐太宗读《隋炀帝集》,感到隋炀帝的文章写得很好,也能够称赞尧、舜,批评桀、纣,可是作事恰恰相反,这是什么原因呢?魏征从两方面作了回答:第一、既使是圣哲的国君,也应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使“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第二、隋炀帝恃才骄傲,固执己见,所以言行不一,自取灭亡。这里实际上是用隋炀帝之事,暗示唐太宗应当“虚己以受人”,言行一致,力避“恃其俊才,骄矜自用”。唐太宗的断语“前事不远,吾属之师”,说明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应当借鉴历史,检查自己,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这种认识也是很正确的。
上一篇:老家的故事一箩筐(二)
下一篇:幼儿园拟定开展“我知道的元宵节”创意主题活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