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四国鼎立,为什么罗贯中只提到了魏蜀吴三国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2
手机版

  东汉末年,四国鼎立,为什么罗贯中只提到了魏蜀吴三国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卷,不仅是对全书的总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也显示了王朝更迭的发展规律。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近一个世纪的故事。

  该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在群雄并起、人民分裂的战乱社会中的故事。蜀、魏、吴三国相继出现,它们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不断。这三个国家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司马炎的故事,他最终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

  根据历史记载,三国时期并非有三个国家,而是有第四个国家,即燕国。

  荆楚霸王在位的第一年就给幽州刺史写信,要求他们征讨元朝。元朝于是派兵在辽国的地道里与建国人作战。他们被打败并折返。元朝于是自立为燕王,设立百官司"。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写了魏、蜀、吴三国,而没有写燕国的三国?

  首先,要知道《三国演义》主要涉及的是战争。例如,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其他许多战役,确实发生在故事中。全书中大量精心刻画的人物,也大多是对真人的改编。

  公孙度的机缘

  接下来的故事讲述了燕国是如何形成的。在东汉统治末期,黄巾之乱的爆发,导致东汉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汉灵帝死后,朝廷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亲戚头子和宦官开始互相行刺。

  来自平州的军阀董卓抓住机会,夺取了京城。他最终控制了朝廷。

  董卓控制后,地方诸侯以镇压叛乱的名义起来反对他,但实际上他们是为了从中获益。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董卓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不正当的。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代表朝廷任命地方官员,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身为朝廷官员的公孙度让董卓的一个下属徐荣向董卓推荐他,因为他是同村人。这时,董卓同意了公孙度的请求,任命他为辽东地区的总督。

  用铁的手腕控制辽东地区

  辽东地区人口稀少,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公孙度一到辽东地区,就被下令任命为辽东地区总督。

  当时,辽东地区也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许多有权势的人都在竞争这个职位。虽然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郡守,但他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因此,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镇压当地贵族,实行严格的法律。通过一系列的行动,他镇压了当地的强人,控制了辽东地区。这为燕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当时在中原地区,各诸侯国都在打仗。据记载,十八个诸侯国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忙于平定诸侯,无暇顾及辽东。当董卓被吕布杀死后,早就想夺取王位的公孙度趁机放弃了自己的土地,自立为辽东王。这导致了燕国的建立。

  

  燕国的瓦解

  当燕国的王位交到公孙渊手中时,魏国派司马懿率军攻打燕国,燕国崩溃了。燕国总共持续了48年。

  燕国的战争非常少。

  一方面,燕国建立时战争很少,但由于燕国的地理位置,各诸侯国没有时间来对付燕国。

  燕国是最弱小的国家之一,但几十年来却没有人去打压它。其原因不是燕国曾经拥有非常强大的文武官员,也不是公孙度本人非常强大。而是因为辽东半岛是一个没有什么战略资源的地方,远离中原,其他诸侯国很少关注它。

  此外,辽东半岛是一个险恶的地方,易守难攻。打败燕国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将是巨大的。当时,魏、蜀、吴三国正忙于争夺中原,使燕国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三国演义》和小说一样,主要是为了娱乐。自然,像燕国这样几乎不与其他三国发生正面冲突的国家,没有什么可写的。

  

  燕国比魏、蜀、吴弱得多

  另一方面,虽然辽东政权存续时间不长,但实际上只存在了两年时间。因为它是最弱的,所以它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依靠魏国。因此,燕国更像是一个附庸国,而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国家。

  根据《三国演义》,蜀国、魏国和吴国在军事上同样强大,可以相互竞争。另一方面,燕国的实力远不如其他三个国家。因此,它没有被列入书中是有道理的。

  将燕国列入书中不利于阅读

  第三个原因是,如果把三国写成四国,这本书会更加复杂。该书会更加复杂。

  据记载,《三国演义》中共有477人,包括皇帝、妃子、文官和武将,还不算农民起义的领袖和渔民、樵夫、农民等下层人物。有人曾经统计过,包括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在内,共有1100多人!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如果再加上燕国,全书中穿插的战争和人物数量将大大增加,使情节更加复杂,不利于阅读。

  增加一个新的国家也会对作者的时间和精力提出更高要求。将大量的精力用于写一个"从者"是不明智的,因为燕国只是一个"从者"。

  燕国几乎没有参加过中国王朝的战争。

  最重要的一点是,燕国在中原地区参加的战争非常少。

  当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总督时,他已经是一个朝廷官员,知道其他三个州对他来说太强大了。

  因此,在完全控制了辽东郡后,虽然公孙度也扩大了自己的领土,但他的侵略主要是针对东部的高句丽(gōu)李(lí)和西部的吴湾。至于中原地区的战争,他是绝对不敢参与的。

  因此,燕国很少与其他三个国家发生战争或冲突。相反,他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存在的。

  

  三国演义》是一部基于历史事实的小说。在罗贯中的描述中,燕国很少参与其他三国之间的战争,因此与他们的冲突点很少。

  对于一部关注战争的小说来说,将燕国纳入其中是不合适的。强行把它挤进去并不能增加书的趣味性。也没有必要用笔墨来写它。

  因此,无论如何,在《三国演义》中写到燕国是不合适的。它导致大家只记得蜀国、魏国和吴国,而燕国必须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

  举报/反馈

上一篇:11条鱼的故事,让你明白什么叫治病?什么叫调理?
下一篇:深圳美食“头牌”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