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深圳出品《咏春》惊艳全国!网友:666
上周末
深圳出品舞剧《咏春》
在国家大剧院开演
带着浓浓的岭南风味
吹暖了北京的演艺市场
为什么“深圳原创”能够火爆出圈?
演出结束后,当即就有现场观众自发将观剧感受发布到社交平台,纷纷表示《咏春》值得!
“全程2个多小时探着上半身看完的”
“每一帧、每一个画面都不想错过”
“返场返了七八次依然掌声如雷”
“散场后随处都是讨论演出的声音”
“谢谢舞剧带来的奇妙体验”
“非常棒的剧,呼吁全球巡演”
“可以二刷”
左右滑动查看
2023年的春天,在中国舞剧的艺术舞台上,风从深圳来。
3月伊始,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的舞剧《咏春》开启全国巡演:深圳、长沙、东莞、珠海、北京……随着巡演日程的推进,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上关于“咏春”话题的热烈讨论与日俱增,观众们用丰沛的“表达欲”讲述着一票难求的热度,和多次返场的感动。
“春”之脚步从南到北,这部诠释岭南文脉、呈现深圳文艺气派的作品,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舞武融合,以“深圳精神”致敬凡人英雄,“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以双非遗、双线叙事的创新表达,在中国艺术舞台上打亮了属于深圳的高光。
“深圳出品”超抢手:巡回演出场场爆满,“冲台”谢幕如约而至
据了解,在深圳首演后走向全国的第一站,《咏春》在长沙梅溪湖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大剧院的首场演出便吸引了约2000位观众到场观看,并在该剧院排期的30多个展演项目中,位居销售榜首,尤其得到年轻观众的积极反馈。
国家大剧院《咏春》演出人气爆棚。
长沙与深圳,在文化、经济方面交流密切,剧中饰演“叶问”的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常宏基此前因参加湖南卫视《舞蹈风暴》而为观众所熟知。在文娱氛围浓郁、文化活跃度高的长沙,《咏春》释放的深圳文创活力,给当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演艺市场口味愈加多元的当下,不息的掌声与欢呼、演员们热烈而真挚的“冲台”谢幕、演员与观众之间毫无保留的情感互动,都是《咏春》大受追捧、获得市场认可的印证。此后,“深圳出品”《咏春》沿东莞、珠海、北京阔步前行。
主创人员返场谢幕点燃全场观众热情。
作为我国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是无数舞台艺术工作者心驰神往之地。4月7日至9日,《咏春》作为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3天内连演5场,每场皆爆满,场场皆动人,传达出来自深圳文艺的精气神。观众席上,不乏演艺大咖和专业人士的面孔。观演后,著名演员靳东以“震撼、大开眼界”来形容《咏春》带给自己的触动。据该剧的总编导韩真透露,该剧还得到了吴京、周小飞等武术界知名人士的热切关注。《咏春》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内核,以舞蹈与武术创新融合,在观众对舞台艺术需求增大的当下,率先实现了题材的突围,更赢得了来自观众和业界的肯定。
伴随着巡演热度的持续走高,4月9日,舞剧《咏春》专家研讨会在我国舞蹈专业的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举行。来自国内文艺界的专业人士,对该剧进行了高层次、多维度的思想碰撞和研讨分析,探讨“深圳出品”的发展方向和品牌建设,助力打造更多彰显深圳城市风采与精神魅力的精品力作。
根植于岭南文化,向世界传达中国精气神
记者留意到,《咏春》剧中,荧幕上打出的“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字样,触动了许多观众心底的文化情怀和情感。在年轻人云集的社交网站,搜索“舞剧《咏春》”关键词,大多数观众乐于将这句话作为观后感主题,在社交网络写下大段大段的观后感。有趣的是,在网络世界中,当下的年轻观众对于文艺精品直白而不矫饰的认可,只需一句“《咏春》值得!”——这往往意味着值得期待、值回票价、值得一看,或值得“二刷”等多重肯定。那么业内人士的观点则可为该剧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视野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印证与思考。
在《咏春》专家研讨会上,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充分肯定了《咏春》的题材抓得好,认为该剧精准地做到了“致敬传统、讴歌英雄、影印时代、面向世界”。他认为,该剧以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的小切口,却能够恢弘而精彩地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以文化的厚度、叙事的逻辑、丰厚的内涵进行双线叙事,生动挖掘了英雄故事,讴歌了英雄精神。巴图还提到,无论是剧中叶问将“咏春堂”挂牌到亲手摘牌,打破门户之见、将毕生武学毫无保留地传扬四海,还是剧外以深圳为代表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咏春》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中国人的精气神,这种对于精神内驱力的生动挖掘,对于用好的艺术作品鼓舞人心,提振进取力,对于我们向世界展现大国风采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们普遍表示,这部出自深圳的文艺精品,根植于岭南文化,链接着内地与香港一衣带水的同袍情深,而其题材所选择的题材切口,也在对中国武术中所承载的大国自信、民族智慧的传达中,拥有着恰到好处的美学表达和对外传播意义。该剧编剧冯双白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是与人民、与大地深深连接在一起的。”他认为,咏春拳法中的“搭桥”实则蕴含了中国传统智慧,“是交流而不是断绝,是沟通而不是敌视,是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在冯双白看来,舞坛“双子星”在剧中所塑造出的对理想与现实的奔赴中,拥有强烈的当代质感。
《咏春》剧照。剧方提供
对此,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宋官林表示,“《咏春》这部作品的出现,带来的震撼力是整体性的。它对我们当下中国舞剧创作的审美走向、审美力量,要带来一次重新的评估。”同时他认为,《咏春》对于中国舞蹈走向世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宋官林进一步解读,《咏春》将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相结合,展现出文化自信、文化自强。“4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是深圳人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进入新时代,深圳的文化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写就了中国舞台上的《咏春》,在经济和文化上达到了一种和谐同步。”宋官林期待,深圳能以《咏春》为契机,在国际演出市场上打开一扇门,让这部兼具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范,既能看到新时代中国舞蹈艺术的气象万千,也能感受到中国武术斑斓多姿的作品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声音。“而这部作品也将对深圳的城市地位,深圳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宋官林说。
以文艺精品演绎“深圳精神”,深圳文艺再攀高峰
汇聚国内业界大咖,创新题材表达,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而闻名的城市,因舞剧《咏春》的诞生与成功,更添人文温度和情怀厚度。《咏春》收到的好评、点赞源自于镌刻在中国人血肉之中对5000年传统文化的热爱。该剧创新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为题材与展现形式,将满满的深圳元素赋予新创舞台剧中,推动这两个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链接传统与现代,为深圳舞台剧树立新的标杆。
《咏春》主创人员接受采访。
一直以来,身处时代聚光灯下的深圳,坚持把文化繁荣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让高度的文化自觉成为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高效运转的风向标。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在研讨会中所说,《咏春》对于“双非遗”元素的挖掘,“不仅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特色,更看出了深圳的胆识与能力,(将传统文化与艺术传达的结合)达到了如‘盐与水’一般的融合。”对传统文化怀珍重之心,在不断创新之中不盲从,方能成就创作者的才情迸发,也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格与文化责任。
涵养文化生态,深圳充分发挥各项扶持保障机制作用,形成了一套富有深圳特色的文艺创作机制,全社会不断深化共识,凝心聚力,文艺精品创作形成齐抓并进的态势。在市委、市政府统筹把握下,国有及民营文化企业凝心聚力,全市文艺名家齐齐发力,深圳文艺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创新动力和热情。多位专家提到,此次深圳本土设计企业“见萩”香云纱的参与共创,更是为该剧的人文意蕴增添了别具一格的审美质感。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许锐称,舞剧《咏春》诞生于多元、开放的深圳,呈现出了当今的文艺创作者更为创新、放松、柔软而多元的倾向,“这是中国舞剧创作观念的一个巨大进步。”他认为,这种倾向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自觉的创作表现。
而此次,成立仅5年的深圳歌剧舞剧院作为创排演出单位,完成了这样一部高难度、高水准作品。该院首席舞者张娅姝、常宏基不仅在业界拥有过硬的口碑与高涨的人气,该院的年轻舞者们也在剧中呈现了不受限于年龄的表现力。对此,许锐评价深圳歌剧舞剧院“呈现出了一流院团水准”。作为塑造一座城市文化品格的生力军,文艺院团肩负重任。而广纳艺术人才,是涵养城市文化品格的一大抓手。源泉的充分涌流,得益于多方力量的汇聚。“深圳出品”的文艺精品创作有其独特模式,政府、民间通力合作,主流价值观和企业的运作机制寻找到了结合点。当四面八方的人才资源和文化资本都被吸纳到深圳,经过官方的有效引导和积极助推,为深圳文艺精品的创作推出,提供了澎湃不息的动力。得益于此,深圳打出了中国舞台艺术作品中的一记拳头作品——《咏春》。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茅慧认为,以《咏春》为代表的深圳的舞剧呈现出“舞武之美的时代样板”。这种舞蹈艺术的新鲜风格样式,脱胎于传统,诞生于深圳,由此生成的舞蹈语言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融合特质,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文艺精品的诞生,离不开城市文化精神的厚植涵养。屹立于时代潮头的深圳经验、深圳精神、深圳生活,有理由得到更加充分地反映,需要得到更加生动的述说。而《咏春》不仅扎根于传统文化内涵,完成一次具有当代艺术的寻根之旅,更在舞台之外的种种细节,呈现出新时代的深圳文化宣传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就提到,舞剧《咏春》巡演所到之地一票难求的热度,一定程度源自于对于新媒介传播的巧妙运用。早在今年元旦,该剧华彩武打对决舞段登上B站跨年晚会,用“最酷炫”的一段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这种视觉的引导,是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策略。”剧场内外,舞台内外,今天的深圳处在了一个文艺与科技、经济发展相同步的时期。在这个春天,舞剧《咏春》成为深圳引领文艺事业发展播下的又一颗种子,在挖掘深圳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的道路上,勇攀文艺高峰。
震撼!北京专家高度评价舞剧《咏春》
《咏春》带着浓浓的岭南风味吹暖了北京的演艺市场,为什么“深圳原创”能够火爆出圈?4月9日,舞剧《咏春》专家研讨会在我国舞蹈专业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盛赞《咏春》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标杆性文艺精品,寄望“深圳出品”更多彰显深圳城市风采与精神魅力,为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采,讲好中国故事奠定坚实基础。
该舞剧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专家们认为,在舞剧中呈现一个武侠世界,《咏春》做了一个开创性的表达。该剧以电影《咏春》为引,创新地将武术与舞蹈融合,五大功夫门派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中的武学招式结合古典舞、现代舞的舞蹈特质集中呈现,匠心惊艳,呈现出了颠覆性的艺术效果,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认为,这是致敬传统、讴歌英雄、回应时代、面向世界的作品。特别感动的是,五大功夫门派宗师对决,最终携手向前,共同弘扬中华武学,体现了日益走向大国的自信,体现了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中国与世界渴望的和合之美。
“我在《咏春》中体验了舞武同春,这体现了总编导韩真、周莉亚回归了艺术初心。”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斌认为,舞剧中舞武文化的信息量非常大,舞武的融合度比较高,演员通过舞蹈对武术文化的认知,形成身体的表达,刚柔并济,水乳交融,用行为致敬了艺术初心。
“从《咏春》中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中国文化。”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赵铁春认为,希望这部剧能重新建构一套武术舞蹈的方式,使这部舞剧越走越远,越走越有中国独特的味道。
《咏春》剧照。剧方提供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茅慧也肯定该剧是舞武之美的时代样板。如武术中带有当下中国舞蹈艺术的新鲜风格和样式,有融合特质,又彰显着中华文化,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与气质。
“我们舞蹈演员完成得非常好,能十几分钟连续不断打斗。”该剧总编导韩真表示,为了既凸显中华武术的魅力,又兼顾舞蹈的轻柔绚丽,演员们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咏春》将东方身体语言的独特魅力与当代舞剧艺术中的人体表现力完美结合,为中国舞剧舞台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咏春》编剧冯双白说。
创新性融合“双非遗”
“咏春拳”的刚柔并济与“香云纱”的柔软飘逸随着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在所有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专家们认为,该舞剧创新性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以“深圳文艺+深圳设计”赋予咏春、香云纱两项国家级非遗全新脉动,推动两个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链接传统与现代,《咏春》以强大的主创团队和独特的“双非遗”题材,成功“破圈”,为深圳舞台剧树立了新的标杆。
“咏春拳和香云纱都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都是很好的挖掘点,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特色,最主要是有胆识,也有能力。”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对此点赞说,难能可贵的是,在《咏春》的舞蹈与武术整合上,看到了盐和水之间的关系,相信这背后的功夫是韩真、周莉亚和整个创作团队,以及深圳给予这么好的文化政策支持,才能够看到今天这样成功的一部剧作,这是整合的力量。
专家们认为,“深圳设计”活化非遗香云纱,为《咏春》提供服装、道具、视觉支持。“形守正、礼求贤、气贯长虹义齐天。”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副院长蒋玉秋非常关注《咏春》服装,在她看来,咏春与香云纱的融合,在呈现舞剧新魅力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骨子里非常深沉的精神和气度。叶问在剧中呈现的气贯长虹的劲被穿在身上沙沙作响的香云纱衬托得非常完美,观众能共情到设计师的用意。
《咏春》剧照。剧方提供
弘扬深圳城市精神
专家们认为,深圳开启了舞剧创作新范式,希望未来打造更多彰显深圳城市风采,弘扬深圳城市精神的精品力作。
“疫情三载,以《咏春》为代表的优秀舞蹈作品率先实现了突围,呈现到观众面前。”巴图说,《咏春》不只是体现深圳文化、岭南文化、中国文化的作品,也是面向世界的作品。主创团队创作的卓越作品展示了中国艺术家所讲述的精彩中国故事,体现了中国人特殊的精气神。
《咏春》剧照。剧方提供
“舞剧《咏春》的结构化创造了当代人共情的新现实。”原文化部艺术司、科技司司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于平说,《咏春》有两个时间坐标,一是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继《追梦人》之后的新追求,二是两位总编导继《永不消失的电波》《只此青绿》之后的新追求,这就是这几天声震京城娱乐圈的《咏春》。从起始到结尾,自己和观众都深深记住了两句话:“每一个追光的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片‘武林’,‘英雄’站在光里,而我们,愿是那束光”。
他还认为,双线结构无缝对接,用主创人员的话来说,是两个时代的故事与人,在剧中彼此呼应和共振;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而展开,最终落在“理想”。这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像《咏春》这样的作品从前没见过,放眼全国也没见过这样的舞剧。”《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赵忱表示,深圳开启了舞剧创作新范式。
追光逐梦是深圳人独具的内涵
“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人以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谱写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写就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春天的故事’。”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演艺工作委员会会长宋官林说,进入新时代,深圳文艺工作者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写就了中国舞台上的《咏春》,深圳在经济和文化方面达到了一种和谐共振。
宋官林。
“从新时期到今天,‘深圳人’已经成为独具内涵的三个字。”他说,在这部作品的内容表现中,特别是追光人,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深圳人的一个影子,他是叶问的追光人、追踪者,也是一个追梦人、感悟者,展现了知难而进、扶危济困、携手相助、向往明天的奋进精神。
“《咏春》是在新时代中国舞剧史上的一束灿烂阳光,这部作品带来的震撼力是整体性的,创作者注重艺术本体,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当下我国舞剧创作的审美走向、审美力量需要进行一次重新的评估。”宋官林认为,这样一部舞剧诞生于深圳,并非偶然。深圳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而“深圳出品”亦着墨于中国表达、国际表达。立足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经历,深圳不断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咏春》对深圳城市地位和城市发展也将会产生积极意义。”他说,《咏春》在新时代用一种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追求,写就了新时代中国艺术创作的一个咏春之歌。
深圳有一种温暖的吸引力
“深圳能汇聚一大批的优秀编剧、导演、演员等,让他们走进深圳的文化怀抱,说明深圳有一种精准的选择力,非常温暖的吸引力,强有力的文化包容性,还有一种气魄和气势。”宋官林认为,深圳有独特的文化眼光,精准定位,以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这部作品没有追求舞台上的一种大,一切的转台,一切的服装等都是为剧情服务,这说明深圳的文化眼光成熟了。
“这部作品一气呵成,双线结构叙述,非常清晰表达了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展示出了一个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奋进史。”他说,整个作品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希望多演出,在观众的呼应中不断地修改、完善,不断地变完美,成为能载入史册的优秀作品。他还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有非常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最具经济实力、最有发展后劲的湾区,未来发展要走得好,走得远,走得稳,一定要有文化的支撑。
“《咏春》唱响了深圳文化腾飞的春之声的交响曲、圆舞曲,希望它变成奏鸣曲、协奏曲,变成壮丽的交响乐章。”他说。
打开国际演出市场一扇门
“《咏春》是中国舞蹈走向世界,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和宣传中国武术的最好载体,《咏春》的出现值得高度关注,对它的精神力量和审美力要充分进行估计,这个作品才刚刚开始。”宋官林对《咏春》寄予厚望。
“我希望这部作品学习叶问的精神,学习中国的武术精神,在国际演出市场上打开一扇门,让这部作品走出去!”他说。
为什么舞剧《咏春》有着强大的“破圈力”?他认为,《咏春》这部作品中既能看到传统的民族精神,也能看出当代的时代精神。既能看到新时代中国舞蹈艺术的万千气象,也能感受到中国武术的斑斓多姿,也能看到感受到深圳为什么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变成世界级城市的奋进精神和历程,这样一个追光人的追梦历程,是非常完美的一部作品。
“3月5日在广州举行的演交会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我曾表示,特别希望深圳和广州能够推出与他们的城市定位、经济规模相适应的艺术作品,没有想到一个月之后,我的这种期待变成了现实。而且《咏春》这部作品整体的艺术张力更加博大,一定会行稳致远。” 宋官林说,“我希望像叶问在香港打开了咏春的一扇门一样,这部作品也能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一扇门,让中国的优秀文化和新时代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典力作走向世界。”
你打卡过《咏春》吗?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记者:张锐、李萍、陆云红
摄影:张啸威
编辑:吴俊霞、周玥、施冰冰
校审:何畅、周浩桦、曹洋
转载请注明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