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茶道的故事
儿子小时候,我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的故事磁带。第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茶叶的。据说,茶叶这种特殊的饮品是上古时期神农发现的。他尝试了各种能够食用的植物。其中,有很多是有毒的。为了解毒,他服用了茶叶。这种神奇的中华饮料居然是可以解毒的!神农尝百草的时候,他在身上背了三个袋子,一个装食物,一个装药材,最后一个装的就是茶叶。一旦吃到了毒草,就用茶叶来解毒。据传,神农“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后世的茶。可惜,有一种毒草太过霸道,还是把他给毒死了。不过,茶叶这种中华特有的饮品却保留了下来。
说到茶叶,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陆羽。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他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是湖北天门人,当地塑有他的雕像。他云游天下,最后来到湖州。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他很喜欢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交往。当时,湖州的刺史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据传,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就是陆羽在这里写下的。最后,陆羽仙逝,也是葬在湖州。
前几年,我去湖州出差,参观了这里的陆羽茶文化博物馆。听到很多关于陆羽的传说。
某年某月某日,时任湖州刺史的李季卿在长江边遇见了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这人可不简单,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玄孙。李季卿听陆羽说江心的南零水煮茶最好喝,就让一名士卒划着小船去取水。不料,这名士卒在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洒了一半,就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想蒙混过关。陆羽只尝了一口,就毫不客气的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命令士卒再去取水,陆羽品尝后,才认可:“此乃江中心南零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承认了错误。从此,陆羽就被神化了。
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位积公和尚,应该不是那位活佛济公,善于品茶。据说他不但能鉴别所喝是什么茶,还能分辨沏茶用的水,而且还能判断谁是煮茶人。消息就传到了代宗皇帝耳中。代宗本人也喜欢喝茶,是个品茶行家,却不相信世上有这种奇人,就把他接到宫里。
积公和尚进了宫,代宗皇帝就给积公一碗茶。积公只喝了一口,就放下茶碗,再也没喝第二口。皇上问原因,积公说:“我所饮之茶,都是弟子陆羽亲手所煎。饮惯他煎的茶,再饮别人煎的茶,就感到淡泊如水了。”代宗皇帝有些不信,就命人去找陆羽。
陆羽进宫后,先给代宗皇帝煎了一碗茶。皇帝大呼好喝。又给积公和尚煎了一碗,派人送去。和尚只喝了一口,就跑出来大喊:陆羽在哪里?
故事就是故事,喝一口就能知道是谁泡的茶,也只能出现在传说中。
陆羽的《茶经》共三卷,分十章,七千多字。十章目次为:一之源,就是产茶地域条件。二之具,是讲加工工具。三之造,是说制茶工艺。四之器,就是茶具。五之煮,就是如何泡茶。六之饮,是说怎么品茶。七之事,是说喝茶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说明茶叶产地。九之略,就是喝茶的攻略,包括茶叶、茶具、用水、火炉等的选择。十之图,就是前面说的九项内容的插图。
《茶经》问世后,喝茶就变得高大上起来。于是,便有了茶道。
茶道兴于唐朝,盛于宋、明两代,却衰落于清代。
唐宋明三代都有自己的茶道法则:
唐代叫做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还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宋代叫做三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就是“三不点”。第一点和第三点还行,第二点就有点麻烦,要是在重庆,一年也没有几个晴天,难道就不许喝茶了吗?
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明朝的要求和禁忌就太多了,仪式感有些厚重。
中国的茶道讲究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从字面上看,最后一义太厉害了,喝茶就是悟道。难怪那些名人都有喝茶的嗜好。
近年来,茶道似乎有了兴起的势头。那些个大老板,都喜欢搞一个茶室。简单点的也会在办公室搞一个茶海。疫情开始前那年,我带父母去海南玩,本地的同学开车过来。他的车里,居然还带着一套茶海。茶叶一种种的喝下去,我们一直聊到天亮。
我不太懂茶道。尤其是广东的那种树根似的功夫茶。据说当今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十三程式。
一、行茶:注点,如人饮水,各有异趣。
二、温壶:茶欲展香必先温壶,作为行茶前的暖身动作。热水可在壶内停留片刻,同时可进行赏茶。
三、赏茶:从观赏茶叶的外形,进而期待茶汤,是引导客人走入茶人预构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温盅:壶水可直接温盅,应专注于每一环节的注水倾汤,当做指尖运气的练习。
五、温杯:夏天温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则可分别预热。待茶出汤前再将杯中之水倾出,有利聚香。
六、纳茶:球形或体积小的茶可直接经茶则入壶,膨松或条形茶则可借助茶匙,先往后松茶再推前。若茶则太小,可把茶则当滑溜梯,边转动茶仓边溜茶。唯茶则不应停靠在壶口,恐沾湿。
七、注汤:水应煮沸再依茶类需要而降温,烧水壶点注时可注意由低注点再直线拉高,待水满至壶约七八分时,再压低以断水,如书法的提笔与按笔,点注时指尖应自然运气。
气压低闷时壶小不易展茶,可做淋壶追热的动作,先循壶外圈后往内圈淋,或右手从五点钟方向运水切入。
八、候场:壶是茶修行的道场,一如面对结跏趺坐的行者,应避免心浮气躁,干扰茶汤的气场。茶人在候汤的片刻可目视壶而作观想,心定神闲。
九、出汤:倾壶瞬间应如跳水员腾空一跃之势,可先放开壶盖,到一定角度在扣紧,然后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松手臂,待茶汤几近倾出,再做个回壶的动作将剩余茶汤尽出,避免久浸苦涩。
十、分茶:斟茶时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点微微朝内,便于控制汤流。利用拇指与中指力量运转茶盅,使茶汤一如橄榄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传杯:浅托能突出杯身线条,但不易将杯托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着杯身角度将茶传送出去,并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状,避免茶汤溅出。
十二、去渣:当茶汤高潮退去渐趋平淡时,应适时停下。观赏叶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后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态,庄严感怀。
十三、清壶:去渣后以热水涤荡壶体,并借水之旋力将茶末瞬间倾出。食指扣入鋬内,以中指与拇指运转壶身,唯壶嘴应微微朝上,避免碰撞。
好复杂!估计我是学不会了。大茶缸里放一把茶叶,一壶开水注入,这就齐活,搞那么麻烦干嘛?老祖宗们研究了上千年茶叶,喝茶的程序搞得越来越繁琐。
苏东坡曾写过一句诗:“从来佳茗似佳人。”看这种境界!才子爱佳人,东坡先生自然是一等一的大才子,所以,他的风流韵事太多。可当他面对喝茶的时候,居然就像对待佳人一样热切!
喜欢苏东坡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美女,喜欢和尚,喜欢诗词,喜欢饮酒,喜欢喝茶,还喜欢炒茶!
传说在杭州的时候,苏东坡很喜欢和佛印斗茶。佛印是苏东坡的好基友,当然他俩的取向没问题,就是惺惺相惜。佛印老和尚的制茶功夫很深,每次比试,东坡必败。对此,苏轼很是懊恼,却屡败屡战。有一天,东坡在炒茶时忽然闻到一股清香。原来是妹妹种的茉莉花开了!苏东坡赶紧采了几朵,扔进了炒锅。这锅茶叶,既有西湖龙井的茶香,又有茉莉花的甜香,实在是好喝得不得了!苏东坡赶紧带着茶叶去找佛印和尚斗茶。果然,被他赢回了一局。
曾几何时,茶叶和烟酒放在一起,成为了烟酒茶糖。也曾和鸡蛋搅和在一起,成了比原子弹还要厉害的茶叶蛋!
现在的茶叶,价格从几十几百几千上万不等。前些年的普洱,被炒到了天价。只是一团被焙干的树叶而已,能被赋予如此高深的涵义,足以让不明白中华文化的外国人目瞪口呆吧?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