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训”应成为教师培训的补充和促进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3
手机版

  全文长 21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当下,各种培训虽然一直陪伴在中小学教师的左右,但是,不少培训效果不理想也是不争事实。为了改变这种窘境,笔者了解到,最近,某地教育行政部门向中小学校下发了组织教师参加全员学科知识竞赛的通知,试图“以赛促训”来倒逼教师端正培训态度,弥补素养短板,提升培训品质;通知还规定,全员学科知识竞赛除了每年暑假都要进行,还要把成绩公布在区域内的教育网上。

  自从文件下达以后,教师们都忐忑不安,尤其是不少老教师,更像“热锅上的蚂蚁”,既无心工作,又十分焦虑。当然,此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此,笔者最想说的是,“以赛促训”不能以偏概全、剑走偏锋,尤其不能简单化和粗暴化。具体来说,就是不能以单一的学科知识竞赛代替教师培训,不能用单一的竞赛成绩作为评判教师培训优劣的唯一标准,更不能用公开考试成绩这种错误做法来剥夺教师的隐私权。如果这样,“以赛促训”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会走向反面。

  其实,教师的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也很复杂的学问。也即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学识,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再说不同的教师,都客观地存在着不同的短板。比如,当下有些教师依旧存在着重育分、轻育人的现象;有些年轻教师参加学科知识竞赛的成绩可能优于中老年教师,但他们最为欠缺的就是教育教学经验。

  又比如有些教师虽然“肚里有货”,但是不善表达,所以教学效果要“打折”。

  再比如,有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导致学生不配合、不支持,这样,他们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培训应该帮助教师修复各种短板,尤其要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而不只是提高学科专业知识这么简单。

  况且,教师参加学科知识竞赛所斩获的成绩,只是代表了他们掌握这门学科较为深奥的本体性知识的一部分,而不能涵盖作为称职乃至优秀教师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更不能彰显教书育人的能力;特别是对过几年就要退休的老教师来说,他们的思维难免会迟缓,解题速度也会变慢,而且在规定的考试时间里,一定会引起心理上的高度紧张,这样,他们怎么能与年轻教师在“同一赛道”里“决一雌雄”呢?

  倘若我们真的要“以赛促训”,一是比赛和竞赛活动要贴近教师的实际,要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为目的,二是要灵活多样,且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补充和促进,而不能像选拔“尖子生”一样,用高强度和高难度的竞赛试题吓唬和难到教师。这是“以赛促训”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事实上,当下教师培训之所以效果差,除了教师主观上有问题,主要是不少培训都停留在“老一套”的做法上,缺乏创新的思想和智慧。

  比如,面上的集中培训,总是以专家的讲座或名师上示范课为主要内容,而教师总是处于听或看的状态;即使是校本培训,唱“主角”的也是所请的专家或教研组长,而普通教师多半都是“沉默的大多数”;这种没有互动对话,没有引导教师深度思考,更没有引导教师去想、去说、去做、去改的培训,根本触及不了他们的灵魂;因此,培训必然低效,改变教师也就成了空话。

  所以,培训要有效,必须让教师读起来、想起来、说出来、做出来、写出来、改起来。这样看,组织各种比赛或竞赛活动,不失为撬动教师“动起来”的好办法;因为只有教师“动起来”了,他们才能去读、去想、去做、去改,才能化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比如,基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整体偏弱的现状,我们可以组织他们开展独立撰写教案、单独编题、命题、解题以及制作课堂教学ppt和音视频等基本功竞赛。

  又比如为了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我们不妨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等“擂台赛”;或者开展征文比赛、读书演讲比赛、教学辩论赛,或者组织理化生等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操作和实验创新比赛,抑或组织语文教师当场进行“下水作文”的比赛……

  实际上,当下的培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样的比赛或竞赛活动,才能激发教师的培训内驱力,才能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每个教师的心里既清楚,又有话要说,而且他们的话能切中当下培训的弊端,也为提高培训有效性提供参考。

  作为教师培训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主体——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首先要注重调查研究。我们为此应走进学校拜教师为师,通过座谈、访谈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梳理、归纳和提炼,帮助我们打开思路,从而制定出更加完善的“以赛促训”方案,推出更接地气和更具人文关怀的“以赛促训”举措。

  作为学校,要认真抓好“以赛促训”的落实工作。一方面要加强过程性管理,引导教师把“赛、训、做、改”融合在一起,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旨归;另一方面,要抓好考核,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袋,把教师每次参赛的成绩和优缺点等记录在案,从起点看变化,既要看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和微进步,又要及时剖析教学上的不足,用心诊断专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引领他们在修复短板和放大特长中走向成长。

  作为教师,本身就是培训的主人,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端正“以赛促训”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因为我们只有心无旁骛、早做准备,只有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或竞赛活动,才能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才能把“以赛促训”的压力化为动力,才能促使我们更加精准地弥补自己的短板,才能追赶和超越他人,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强大,才能应对和挑战教育教学的不确定性,才能淬炼成为时代需要的好教师。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作者丨周建国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上一篇:明确了!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成绩4月13日19时公布!
下一篇:这一次,感动全世界的狗狗是一只中华田园犬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