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探索采用微创瓣膜植入技术 为七旬患者重启“生命之门”
中新网上海4月6日电 (陈静 王根华)年逾七旬的潘阿姨,12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在上海长征医院心血管外科成功接受手术。12年后,潘阿姨的人工生物心脏瓣膜又“坏”了,再次来到该院求助。
记者6日获悉,专家探索采用最新的微创瓣膜植入技术,克服难题,为这位高龄患者成功再次手术,潘阿姨重获生机。
上海长征医院心血管外科王志农教授为记者解释,心脏好比是一座“房子”,心脏瓣膜就是这座房子的“门”。血液通过“门”的“开”和“关”来完成单向的循环;而一旦它们关闭不全,就等于门没有了锁,血液就会无序地进出心脏。负荷过重的心脏无法正常工作,就会导致心衰。
12年前,王志农教授为潘阿姨实施了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手术。这次,潘阿姨再次找到王志农教授。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医生们发现,潘阿姨需要再次更换心脏二尖瓣,同时需要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属于外科手术高危患者。这给王志农教授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王志农教授表示,传统的瓣膜置换手术需要采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技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对于心、肺、肾功能等都可能会造成继发性打击,手术风险相对高、围手术处理难度大;但如果不手术,心脏可能会短期内出现失代偿导致心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最终,王志农教授决定采取国际先进的经心尖径路“ViV”技术,为潘阿姨手术。术前,借助信息化手段,手术团队模拟心脏三维结构,设计最佳导管入路,并反复推演手术操作过程,研究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并对术后管理策略等进行了深度全面的考量,制定出完备的手术及管理方案。
手术中,专家们为潘阿姨实施了二尖瓣置换手术(TA-TMVR)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TAVR),同期植入了2枚人造心脏瓣膜。王志农介绍,经心尖径路经导管瓣膜置换术是一种最新的微创瓣膜植入技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有效规避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心脏停跳及体外循环对预后不利等多种风险。这位专家表示,即使是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无法接受传统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亦可从经心尖入路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中获益,重启“生命之门”。(完)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