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了半辈子鱼,他为何放下渔网义务做起这件事?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6
手机版

  56岁的李国忠做了半辈子渔民,曾以为多打鱼就能多挣钱。2017年,他选择放下渔网,成为一名义务巡湖员,保护衡水湖的生态,让水更清、鱼更多、鸟儿更欢乐。他说自己会一直坚守,不会止步。

  01

  巡湖员的一天是怎样的?

  4月的衡水湖畔花团锦簇,梅花、山桃、碧桃、海棠竞相绽放,春天的气息让人着迷。上午9点,家住河北衡水湖畔的李国忠已沿着7公里长的衡水湖隔堤走了一遍,观察湖面上发生的情况。像这样的巡湖,他一天最少两个来回。

  △正在驾船巡湖的李国忠

  结束了陆上巡湖,李国忠开始了驾船巡湖。他一边操控着船只,一边仔细地目视着湖区。在湖心小岛的周边,他意外发现了一只误入废弃地笼觅食的震旦鸦雀。李国忠及时解救了震旦鸦雀,让受困的鸟儿重获新生。

  △湖面碧波粼粼、鸥飞鹭翔

  李国忠说每天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巡湖路上,听着叽叽喳喳的百鸟欢歌,是他精神最饱满的时刻。

  “我们巡湖就是对植被做调查,对周边鸟类做调查,因为这个植被里面都是鸟的家,所有的芦苇、乡土都是鸟的家。我们是用汗水浇育着这些美。”

  02

  从渔民到巡湖员,他为何放下渔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衡水湖上敲着锣赶鱼的渔船常常有上百艘,用网兜鱼、用电打鱼、围网养殖,渔民们用各种方式打鱼。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发现这里水浑了,鱼少了,鸟也不来了,渔民曾经追求的“钱包鼓”也不复存在。彼时还是一名渔民的李国忠开始反思,守护这块“京津冀最美湿地”,自己究竟该做什么?

  2017年,衡水市滨湖新区综合执法局招收义务巡湖员,李国忠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一名义务巡湖员。六年间,李国忠坚持每天记巡湖日志,亲眼见证了衡水湖的生态越来越好,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

  △李国忠认真做巡湖日志

  “衡湖明珠一线穿,万步前柳咫尺观。半湖植被鸭成群,满湖浪花颂诗篇。”这是李国忠最喜欢的一首小诗。时节如流,一批批候鸟南来北往,而守护者常在。

  △李国忠驾船离岸巡湖

  03

  水清了 鱼多了

  鸟儿都来安家了

  近年来,衡水市加大了对衡水湖湿地的保护力度。搬迁了周边企业和沿湖各类建筑,封堵所有的入湖排污口,彻底清除围堤围埝养殖,休渔期也从7个月延长到9个月。

  △衡水湖湿地周边园博园

  水清了,鱼虾多了,越来越多的鸟类选择在衡水湖安家。这里既有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更有成群的苍鹭、白鹭。目前,衡水湖记录到的鸟类达333种、昆虫757种。

  对李国忠来说,巡湖的工作是孤独的,时间很漫长,但李国忠说自己会一直坚守,不会止步。

  “保护我们的碧水蓝天,让我们的后人看到我们这代人付出的美。我会把我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的亲人,告诉我们的孩子们,我们所有爱护我们家园的人共同把衡水湖保护好。”

  ▌本文转自:中国之声人物专栏《你的样子》

  记者丨河北台记者 魏娜 衡水台记者 马顺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年
下一篇:农信数字化转型探索湖南样本: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数字化门槛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