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华:“彝绣”织出致富路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7
手机版

     全省乡村工匠技能大赛在南华举办;第十七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潮品发布会上,南华20余套彝族服饰火爆出圈;多家央媒持续聚焦……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南华彝绣从小变大,逐渐成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的成功举措。

  “彝绣”织出致富路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坚持将彝绣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优势与特色并举,加快发展彝绣产业,小彝绣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2022年,全县新增绣娘1624人,新增市场主体12家,实现销售收入3489万元,带动2415户群众增收2093万元,户均增收8668元。

  “南华彝绣产业发展的进程,实质就是县委、县政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找路子、增收入的具体实践。表面上看是培养一名乡土人才、扶持一个企业,实质上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扶持了一个产业,增收了一方群众。从培养、帮助丁兰英入手,短短几年时间,培养出了彝绣专业能手1935人,培育出了挺进北京、上海、福建、南京和义乌的彝绣产业,解决了近2000名农村妇女和100多名残疾人的就业增收问题”。南华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南华县成立了彝绣产业工作专班,建立了彝绣产业协会、彝绣传习所,筹建了彝绣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了县级专班抓彝绣、乡镇专人管彝绣、企业专业做彝绣、绣娘专岗绣产品的彝绣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共有彝绣市场主体55个,从业人员6000余人。

  “南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实地到公司调研指导,现场帮助解决设计研发、展示宣传、人员培训、销售订单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推动了公司牵头传承彝绣文化,壮大绣娘队伍,发展南华彝绣产业。现在,每培训一期,我就吸纳一批绣娘,脱贫户家庭妇女和残疾人优先纳入绣娘大军,绣娘提高了技能,公司提升了绣品质量。”南华七彩彝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南华县彝族刺绣协会会长丁兰英说。

  南华县依托彝绣企业、扶贫车间、彝绣协会,通过以训代赈、以赛代训、远程教学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彝绣技能培训。目前,全县有彝绣能手2161人,有“彝族服饰”“彝族刺绣”非遗传承人13人,有云南省手绣制作工高级教师18人,取得国家“手绣制作工”考评员证专业教师4人。

  为了使彝绣产品有更好的市场前景,南华县强化守正创新,把非遗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对传统绣法进行创新,让普通生活用品华丽转身为精美商品。目前已设计研发出200余种彝绣文创产品,大部分订单来自北京、福建、上海、南京等地,部分产品远销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南华彝绣让绣片变为了名片、让绣场变为了市场、让绣台变为了舞台,2022年全县彝绣销售数量较2021年增加了近40万件、销售额增加了1364万元。

  “为了使群众增收更稳定、更可持续,南华县采取企业+车间+作坊的模式,扶持培育了一批彝绣龙头企业,让脱贫群众等灵活就业、勤劳致富,实现了一个绣娘就业带动一个家庭增收,助推全县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南华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彝绣”织出致富路   据统计,在订单稳定的前提下,南华一般绣娘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高级绣娘平均月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最高可达8000多元,更为可喜的是常年在外务工的206人也加入绣娘队伍,彝绣行业中已经开始有了43位“绣男”。

  云南网通讯员 丁学贵 摄影报道

上一篇:成人高考出成绩后的流程是什么?
下一篇:浑南区赛艇第二期初级教练员培训顺利结营,95名教师获证了!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