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冠军!南理工双创教育结出丰硕成果 打破二十年禁锢 红外成像“亿像素”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7
手机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争夺赛近日在重庆大学落下帷幕。南京理工大学“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成像的开拓者”项目从全球340万个项目中突出重围,以860分的总成绩斩获全国冠军。这是江苏省高校首次在该项赛事上夺得最高荣誉。4月13日,南京理工大学召开媒体见面会。

  

  此次总决赛中,南京理工大学项目与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5个项目同台竞技。“光影流转”项目负责人、南理工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2019级博士生王博文以“光”与“影”开场,从牛顿对七色光谱的发现到红外热像仪的诞生,从六十年来红外探测器的三次技术革命,到百万像素分辨率长达二十年的禁锢,介绍了项目背景与技术瓶颈,通过三大核心技术详细阐释了如何突破物理极限、使成像分辨率得到跨越式提升,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创新创业的视听盛宴”。

  

  “光影流转”项目团队建立了融合“光电成像学”与“光学信息论”的“计算光电成像探测”创新科学体系,研制出国际上首台基于计算成像原理的超高清红外热像仪。依托南理工新型研发机构“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产业孵化平台“,在项目早期通过资本投入,技术输出,专家辅导等方面为团队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保驾护航,加速了项目的技术迭代和产业化落地进程,并且借助研究院在市场化方面的长期经验积累,以及相应工程开发人才的储备,通过规范的产业化运作,帮助项目在成立较短时间内解决了早期客户开拓与高效批量生产难题,完成了科研成果向商业产品转化的重要一步。

  产品体系已完成从处理芯片、到机芯模组、再到系统整机的全方位覆盖,仪器产品在成像分辨率、灵敏度等核心指标上独占鳌头,核心部件全国产化,达到“全链路”自主可控。技术与产品将全面占据红外成像行业上游制高点。王博文说,项目技术和产品将有力地推动夜视装备的更新换代与红外成像仪器产业的技术变革,也将运用到百姓生活中。“比如手机摄影,大家都会关注手机像素到达多少,拍照能有多清晰。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大家,运用我们技术可以实现夜间手持拍摄超高清画面。我们成像分辨率比原来的水平提升三倍以上,从千万像素级,我们可以做到两亿像素,相信一到两年内,你就可以看到孔径编码计算成像。”

  王博文说,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南理工几代人的接续奋斗,成立之初,更是面临着核心技术原理、核心部件产品封锁等诸多挑战。但团队凭着专注与热爱,勇于突破,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最终实现了各个突破。

  

  团队的成功,离不开南京理工大学高质量的双创教育体系。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赵茜说,本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的成绩也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成效的集中体现。“拿我们的竞赛体系来说,首先我们把握好最重点的关键赛事,比如说像我们的‘互联网+’大赛,我们通过”互联网+“大赛,去瞄准我们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瞄准这样一种科技前沿,然后去邀请一些名家大师,跟我们一起去精选项目、精育项目。另外我们还有一些校内的主干性的竞赛,比如说每年学校都会进行‘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创青春,这样一些赛事的校内选拔赛。第三点就是我们协同各个学院,做好‘一院一品’的双创竞赛。覆盖到80%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来。”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强介绍,南理工建有一支“学科交叉、专兼结合、双创互促、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双创教育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师主动围绕企业难题“揭榜挂帅”、“真题真做”,大力培养具有强烈问题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江苏新闻广播/沈杨 通讯员/葛玲玲 朱志飞)

上一篇:加强中等专科学校的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匹配
下一篇:【实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即问即答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