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机大屏都42寸大彩电了 咋还抠抠索索呢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8
手机版

  都啥时代了 还抠抠索索的

  最近试了不少新能源车,都打着智能、智驾、高端化旗号,车机大屏一个赛一个的大,恨不得把42寸大彩电塞进车里。按理说屏幕大是为了方便使用,但怎么用下来的感觉却适得其反呢?

  不错,我说的就是消灭物理按键,都改成屏幕里的虚拟按键这件事。但我绝不是老生常谈抱怨不该这么做,而是觉得很奇怪,按理说把物理按键放在大屏里是为了更方便、直观、好用,但现实情况却让我特别想揪着脖领子问问那些设计界面的人“把屏幕里的按键画大点要判几年?”

  以前物理按键的设计受制于车辆中控台面积逼仄,要想将众多功能单一的物理按键排布在面积有限的中控台上,就只能把按键设计的小小的,并且样子也是四四方方的,便于排列和工程量产。

  

  但是,如今都用上大屏幕了,不仅界面不再受物理条件所拘束,而且还出现了二级菜单,三级目录,四级分类等更多的形式,别说那些空调、音响、车载电话拨号等传统按键,就连看视频、听网络评书、查天气预报都成了如今智能化车型的标配,界面设计几乎达到可以随心所欲的境界。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屏幕里那些按键的大小和排布,几乎和以前物理按键时代没什么差别呢?

  以前物理按键的面积差不多有一个花生仁大小,那是因为整个中控台加起来也就不到一个洗脸盆大。但是现在怎么放到“海纳百川”的屏幕里,这画出来的按键仍然还是一个花生仁那么大呢?把按键画大几圈怎么了?是要被判刑?还是要罚款?

  都还记得尸骨未寒的威马吧?虽然它那个一大堆圆圈的界面并不算太成功,也有很多人抱怨不习惯,但是在我看来至少在尝试新的方向,而且不得不说如果真的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车机控制界面真有可能迎来一次交互的革命。只可惜因为别的事,它凉了。

  

  设计界面的朋友,听我一句劝“如果你还不知道该怎么,至少第一步先把那些按钮画大一点,别跟高血压药片似的一抠抠,还要掰成两半吃。

  还有就是那仪表盘的各种故障灯提示,以前车辆的仪表盘都是一块塑料板,掏出洞之后在背后放发光二极管,通过各种形象的小图标来提示故障情况,什么意思都要靠说明书提示,甚至是猜。比如那个传说中的“车内有刺客”,或者是“蹲马桶的小人”。

  

  

  但如今几乎连汽油车都用上了液晶仪表,怎么提示符还是那些老掉牙的小图标啊?你就不能光明正大地在夜景仪表盘上找个角落,大大方方地写上一行字“刹车系统故障”,而不是画一个莫名其妙的圈还打个叉。

  

  尤其低电量的时候,你就大大方方写一句“电量低,请充电”,而不是在仪表上画个王八,你骂谁呢?!

  

  至于给了中文提示的车,拜托你也给的明确一点好不好,一个“请检查动力系统”就打发了,啥故障?到底是天崩地裂、车毁人亡的大故障?还是一口水没咽下去,呛了几下的小问题?怎么有人的动力电池故障直接就拉走大修,而有的车原地等2分钟再启动就啥事儿没有了?这故障也太薛定谔了吧?薛定谔他家的电池么?

  

  最后就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了,虽然眼下各家车企都使出浑身解数,从高速到市区,从辅助到全程接管,折腾的不亦乐乎。但是毕竟都不敢说自己是绝对成熟,绝对不出问题的技术,因此哪怕跟重度糖尿病似的,在L2后面加了5个“+”号,都不敢往前走一步说自己是L3。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车辆在智驾系统控制下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遇紧急情况需要驾驶员立刻接管车辆,这是涉及到重大交通安全的非常紧急且重要的情况,理论上车辆应该做出感知明显的反馈,明确警示驾驶员立即接管车辆,并告知辅助驾驶系统已退出。

  但是,我试驾的不止一款“智驾”系统都忽略了这一点,智驾功能启动之后,仅仅是在仪表盘的某一个角落里,唯唯诺诺地多了个小小的图标,甚至就几个字母。而且是否在运行也是通过字母不同颜色来区分,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连线游戏:

  

  怎么样?你确定你的答案完全正确么?所以拜托这些设计界面的技术朋友们,你们就不能打破那种传统车抠抠索索的做法,光明正大地“表白”出来么?!来!各位!都给我把“启动”、“运行中”、“停止”打在公屏上,哦不,是仪表盘上。

  如果仅仅是字符小、颜色区分不便也就算了,更严重的是它竟然退出的时候不吭不响,就好像徐志摩那样悄悄地退出了,不带走一丝云彩,我却惊出一身冷汗。

  

  这是我亲身经历,在高速路上一个比较复杂的桥区,面对匝道并入车辆且桥区弯道有很大曲率,本来我就比较担心,再加上有辆大货车为躲避地上被压死的一只小动物尸体,侵入了我半个车道。我车的智驾系统竟然悄悄地退出了!它!退出了!在我高度紧张观察路面和周围车辆的时候,它的退出提示还不如一个“屁”的动静大,如果车里放上几首重金属或死亡摇滚,那我跟不就不可能听到提示音,我就真的要跟车一起“死亡摇滚”了,先摇后滚。

  都是液晶屏幕了,你把动静闹大点儿怎么了?提示大了也算违法犯罪么?要是我带设计师团队,我直接让界面设计人员把仪表盘底色给我利用上,启动智能辅助驾驶之后,界面底色一半变成绿色或蓝色,并且上面用中文写着“高速辅助驾驶启动”,如果进入城区,仪表底色变成另一种,并且中文注明“城区辅助驾驶启动”。

  

  一旦路况复杂系统退出需要人工接管,仪表盘底色咔咔给我闪5秒钟的红色,就跟电影里核弹要炸之前的那样闪。然后车内不是也装了一堆氛围灯么?别老像乡村迪厅杀马特那样只会发出诡异的小灯条,你就给我一起闪,红色黄的你来定。并且车内音响也给我找游戏公司配音,那种星球爆炸之前的警告提示给我响10秒。总之,要让驾驶员明确地知道,现在车出现情况,我要自己驾驶了。

  也不用非要一直诈唬十几秒,只要感应到驾驶员有相应动作,比如转动了方向盘,或者踩踏了刹车、电门踏板,这种提示就可以随时停止。

  为什么明明是新时代的智能化新能源车,却存在一堆老燃油车时代的局限?问题还是出在车企研发部门自己身上。做了太多年的传统车,思维都被固化了。而且整个行业都固化在传统思维里,就算你想突破,却无法突破自家做传统车起家的老板。毕竟“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而一些新品牌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里面工作的人却几乎都是从传统车企业挖来的,老店的厨子抱着老坛酸菜缸去新饭馆上班,做出来的还是老店那个味儿。

  所以各位老板听我一句劝,打破常规突破束缚,放手让年轻人们去做一些新的尝试,这事儿不判刑。

  

  好了,马上就要2023年上海车展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用“新思维”来打造的新车吧。

  

  智能+科技+新能源汽车=【蓝电场】

上一篇:轰67+19,广厦3巨头大爆发!广东队如临大敌,阿联不是胡金秋对手
下一篇:2023年山东省教资考试时间安排,考试对象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