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体育单招政治必背知识点全集(哲学和文化)
一、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历史发展: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二、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四、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方法论)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②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树立全局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方法论)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重内部的有序性和结构的优化。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矛盾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方法论)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不同场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主次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论。(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矛盾分析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以上矛盾原理对用的方法论均属于矛盾分析方法。
★创新
1、【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五、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①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注重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
3、【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人生观
4、【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5、【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六、文化部分
1.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文化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3.文化功能: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其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7.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8.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原则: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9.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10.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