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更多大学生成为“新农人”
“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从而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24岁女大学生张桂芳分享自己当村支书经历的一条短视频意外爆火。视频中,皮肤黑黑、脸上挂着笑容的她说:“带领村子实现振兴是我的青春梦想。”
面对村里欠款近百万的局面,她想到给村子画彩虹带动乡村旅游。后来,她和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527亩富硒南瓜,喜获丰收。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点赞“新农人”逐梦沃野,“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
从农毕业生比例增长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人才支撑,需要更多的涉农大学生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林业现代化和城乡建设现代化。像张桂芳一样,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在毕业后走进农村,成为“新农人”。
引导大学生选择在乡村就业创业,关键之处在于帮助大学生们转变择业观念。过去的几年间,本科毕业生学农从农的意愿在不断增强。《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近五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21届本科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比例(1.0%)较2017届(0.7%)增长了43%。
从大学毕业生就业地来看,下沉趋势已愈发明显。“麦可思研究发现,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1届本科生比例(58%)较2017届(54%)增加了4个百分点。”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马妍说。
与此同时,“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的大学生“新农人”比例也在升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新农人”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具体来看,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就业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毕业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比例为1.4%,相比2017届(0.9%)增长了56%。
就业满意度提升
3月2日,人社部部长王晓萍表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为引导、支持更多大学生从农、兴农,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此前,浙江省就曾出台《关于做好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相关政策衔接落实工作的通知》,对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的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分别补助1万元,连续补助3年。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乡创业、投身基层,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奋斗拼搏。随着鼓励大学生从农政策的出台,投身农业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也在逐年提升。
2021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月收入为5089元,相比2017届(3923元)增长了1166元;2021届本科生的就业满意度为74%,相比2017届(65%)提升了9个百分点。
除了月收入外,从农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也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从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在稳步提升中。
麦可思还对从农大学生毕业3年后、5年后的月收入及涨幅情况分别进行了跟踪研究。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生毕业3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月收入为7551元,相比其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4304元),涨幅达75%。
大学生到乡村就业,最担心的是没有发展前景。让大学生在乡村安下心、扎下根,必须不断拓展人才成长空间。
从收入增长来看,从农大学生有着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2016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月收入为8899元,相比其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3769元),涨幅达136%。
乡村振兴需人才支撑
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各级政府制定各类政策,加大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虽然政策利好不断,但也存在学农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专业相关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专业对口工作岗位招聘少,工作环境不好,专业无关的工作收入更高等多方面原因,使得不少学农大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马妍说。
从全国范围看,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农民还面临一系列政策困境,比如就业形式单一、市场化岗位较少、就业创业长效保障不完善等。选择乡村就业,大学生群体普遍担心“乡村所需技能与学校所教技能不匹配”。
如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主动对接乡村人才振兴新要求,校地联动着力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农林人才。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有知识、有技术、善经营的青年人才支撑。
“引导高校毕业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从而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说。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3年第8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导更多大学生成为“新农人”》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郑智维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上一篇:他们“翻红”,无数国人傲娇
下一篇:岳阳楼迎来千人研学游大团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