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病逝后,张茜身患绝症完成丈夫遗愿,两人晚年曾因一事闹离婚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19
手机版

  陈毅元帅是我党著名的儒将,文能吟诗作赋,武可治国安邦。

  他与夫人张茜因诗缔结姻缘,志同道合,携手走过30年风雨人生路。

  1972年1月,陈毅因肠癌逝世后不到两月,张茜也查出肺癌。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她唯一心愿就是完成丈夫遗愿,出版诗稿。

  其心耿耿, 实在感人肺腑。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对羡煞旁人的恩爱夫妻,也曾闹过离婚,差点儿分道扬镳。

  这是怎么一回事?

  

  让我们一起回望老一辈革命家的爱情故事吧。

  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日坛医院因肠癌逝世了。

  彼时,张茜在病床前握着丈夫冰冷的手,半点儿不肯放松,仍一声声呼唤着丈夫的名字。

  病房里的人看着这一幕,无言垂泪。

  谁也没去打扰他们最后的告别。

  时间一点点过去,安静的病房突然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

  只见张茜滑倒床边,放声大哭起来。

  儿子们赶忙上前扶住母亲,满脸悲痛:“妈妈,走吧!走吧!”

  

  张茜最后望一眼丈夫。

  他安详地躺着,似乎终于从病痛和政治的折磨中解脱了。

  可是她的悲痛却刚刚开始。

  回到家,张茜没有马上休息。

  任儿子怎么劝,她都坐在陈毅的办公桌前,一动不动。

  直到凌晨五点,张茜才从黑漆漆夜色里转向儿子,说了句:“是该进入一个新的生活了。”

  那一刻,儿子依然感受得到母亲的哀恸。

  但是她的眼里已多了一丝坚定。

  

  陈毅与家人

  同年1月10日,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

  当时,张茜全家刚刚来到休息室,周总理就匆匆赶到了。

  并且,他还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毛主席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本来当时,陈毅追悼会只打算请与军队有关的领导参加。

  周总理得知后,要求除了毛主席外,其他在京的政治局委员都要出席。

  现在毛主席来了,张茜心中更是涌起一阵感动和慰藉。

  要知道,陈毅在弥留之时,喊的都是红军与毛主席啊。

  足以见其对党和主席的情感。

  

  而毛主席能亲自来向老战友告别、悼念,也确实没有辜负陈毅的一片诚心。

  等主席来到现场后,张茜握住他的手,哽咽问他老人家怎么来了。

  “陈毅是个好同志!” 毛主席深情地说,“我是来悼念他的,井冈山的人已经不多了。”

  在肃穆的哀乐声中,他带着众人朝陈毅的遗体献上诚挚的三鞠躬。

  毛主席的行为不仅是对死者的追悼,也是政治形势的一个标志。

  陈毅所代表的老干部们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激励。

  而后,陈毅的战友、各地工农群众纷纷寄信给张茜,表达慰问。

  其中,有不少感人肺腑的悼词,也有很多人提议出版陈毅元帅的诗词。

  

  事实上,陈毅家世代书香。

  耳濡目染下,他的文学造诣也非常不俗。

  更何况,他本人早就有把生平作品编纂成集的打算。

  只不过病情的加重让他暂且搁置了此事。

  陈毅曾说等自己病情好转,再继续整理,到时候还要写一些诗。

  只可惜他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此刻,张茜忽然就找到了新的精神支持。

  她决心要完成丈夫的遗愿,出版诗词。

  因为这不仅是为了鼓舞更多的正义力量,也是为了纪念她与陈毅携手走过的道路。

  

  陈毅、张茜

  陈毅的作品有反映红军的斗志弥、个人的豪迈胸怀,以及烽火连天下的儿女情长。

  30多年前,他与张茜便是以诗为媒,搭起了爱情的“鹊桥”。

  “娇颜高雅世难觅,万紫千红炉幽香。”

  这是陈毅写给张茜的第一首诗,也是他俩的定情诗。

  不过,在他俩走到一起之前,陈毅可是费了很大一番功夫。

  1938年,16岁的张茜怀揣着救国热情赴南昌参军。

  而后,她便进入到战地服务团,为战士们演出话剧。

  女孩长相俊逸,歌声甜美,演起戏来尤其机灵可爱。

  《魔窟》里的小白菜是其经典角色,她一演就惊艳整个了军部。

  

  陈毅就是看了一场演出,对张茜念念不忘。

  那一次,他来军部开会,顺便观看了话剧。

  舞台上美丽的新娘子一下就抓住了他的心。

  陈毅是个行动派,马上找到他的老友,服务团团长朱克靖,说想调一些团员到自己支队去。

  心思细腻的朱克靖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

  于是,其热心地为陈毅和张茜当起了媒人。

  很快,他就直接就找上张茜,一下把陈毅的想法全交代了,问她要不要试着和陈毅交往看看。

  闻言,张茜既没答应,也不拒绝。

  

  因为她对此有诸多的顾虑。

  陈毅整整大了自己21岁,之前已有2过段婚姻。

  恐怕两人之间代沟不小。

  而且他是文武双全的首长,她不过是才疏学浅的新兵。

  两人各方面的差距都太大了。

  最重要的是,张茜担心被人说高攀领导。

  于是,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不过,朱克靖可没有轻易放弃。

  第二年,他就把张茜调去了陈毅的一支队演出。

  而这俩人还真没辜负其一番好意,很快就因为“借衣服”事件走到了一起。

  

  一回,张茜要演出的剧中有一个首长角色缺表演服装。

  哪知领队指名要她去向陈毂借。

  张茜不得不服从领导的决定,硬着头皮找到陈毅。

  听到她来的理由,陈毅二话没说,直接把自己身上那套衣服脱下来交给了她。

  结果人一走,他猛地大叫不好,想起自己的"秘密"遗落在了衣服里。

  原来衣服口袋里,揣着那他此前想着张茜,写下的一首小诗。

  想到这儿,陈毅汗水都急出来了。

  毕竟张茜已经拒绝过他一次,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唐突佳人,若叫她看到这诗,会不会弄巧成拙?

  只不过,陈毅没料到,这恰好成了他们感情的催化剂。

  

  张茜演完后整理陈毅的衣服,忽然觉得不对劲,伸进衣袋发现里面有一张纸。

  她好奇地打开来,才看到《赞春兰》的题目就约莫晓得这是情诗了。

  “春兰”是张茜的乳名。

  这首诗歌颂的是春兰,表达的却是对她的爱慕之情。

  她匆匆扫了一遍,脸一下就红了,环顾四周赶紧把纸收起来,找了个没有人的地方,再仔细读起来。

  渐渐的,其眼里竟有了泪花。

  这一瞬间,她只觉得和陈毅间的差距都消弭于无形了。

  他的感情如此真挚可贵,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

  

  一夜无眠,张茜第二天就去陈毅的住处还衣服,全程羞羞答答,欲言又止。

  陈毅似乎感觉到她的反常,想到马上就要奔赴前线,不由动情地跟她说:“我回来时也许你已离开了,我会想你的。”

  张茜心下一沉,急忙问他归期。

  陈毅无法确定,只说:“我会给你写信的,你也可以写给我嘛!”

  半晌,张茜终于轻轻地点了个头。

  就这样,爱情的红线将他们牵在了一起。

  此后,他们开始了鱼雁传书的交往。

  张茜给陈毅写:“我爱这战斗的春天,我爱这春天的战斗!”

  陈毅寄来一首情诗:“……豪情廿载今何在?输与红芳不自知。”

  1939年秋天,张茜调去了陈毅一支队政治部工作。

  终于,两人不必再忍受相思之苦,不久便结为伉俪。

  

  婚后陈毅又赋诗一首,表达对爱妻无限的爱恋:“……百年一吻叮咛后,明月来窥夜正迟。”

  新婚不久,他们便因战火几度分别与重逢。

  期间陈毅思念张茜,写下了不少动人的诗篇:

  “足音常在耳间鸣,一路风波梦不成。漏尽四更天未晓,月明知我此时情。”

  “地冻天寒西北行,山川遥共客心深,最是荒村风雪夜,思君吟咏到天明。”

  张茜在艰难的抗战中,除了忍受思念的煎熬,还十分难得地开始学习文化和政治水平。

  为了能与陈毅相配相称,她刻苦自励。

  不久,其也能赋诗寄怀:“空向行云凝眸处,望穿秋水人不至,几番报归盼欢聚,几番又传归期误……”

  革命胜利后,她苦学外语。

  

  周总理和张茜

  等到1952年陈毅出访苏联时,张茜已能胜任翻译工作。

  后来,她甚至还翻译出版了两部苏联文学作品。

  夫妻俩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和对知识的渴求,在精神与情感的交流上都能琴瑟和谐。

  然而就是这样一对羡煞旁人的伉俪,却也差点儿陷入婚姻危机而分道扬镳......

  陈毅元帅一生有三大爱好:喝酒、下棋、写诗。

  抗战期间,他经常往返于苏皖边区,驻足全德槽坊饮酒论诗。

  他有一句名言:“喝酒也是政治,不能示弱。”

  大家知道陈毅这个嗜好,常常请他喝酒。

  

  只要上了酒桌,陈毅不喝个痛快谁也劝不下来。

  陈毅也因此赢得“千杯不醉”的美名,留下了许多逸事。

  不过也正因此,他差点儿误了婚姻大事。

  1964年的某天,陈毅又出去喝酒应酬。

  张茜怕他心脏不好,身体吃不消,再三叮嘱早点回家。

  可是那一天,陈毅直到三更半夜才赶回家。

  等了一晚的张茜又担心又生气,直接将陈毅关在了家门外。

  不论“好面子”的陈毅怎么敲门叫喊,张茜也不搭理他。

  酒劲正上头的陈毅气血上涌,顿时怒火中烧,嚷出一句:“离婚!离婚!”

  第二天,陈毅就找秘书询问离婚协议的事儿了。

  

  张茜对陈毅的行为寒了心,也怄气不再理他。

  不过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周总理和邓颖超那儿。

  他们夫妻跟陈毅张茜关系亲近,自然需要帮他们化解矛盾。

  当时,周总理特意将他们二人约到公园散步。

  走了一会,他突然指着天上的风筝对张茜说:“你管陈老总,要像放风筝一样,你要把线绳拉得不紧不松,如果太紧了,线绳一断,风筝不就飞了嘛!”

  闻言,张茜豁然开朗。

  虽然陈毅那番话很过分,但她的确过于强势了。

  平日里,张茜就对陈毅管得紧,因此他还被人叫“妻管严”。

  

  而陈毅那边也提前与周总理聊过。

  他本来就是一时冲动,现在更明白自己犯了怎样的大错。

  一直以来,张茜都是他的知己,他怎么能为了一点小事就去伤人的心呢。

  最终,不等张茜开口,陈毅就先向她认错道歉。

  两人就这样重归于好,一场风波被周总理巧妙化解了。

  之后夫妻俩再没有发生过吵架争执,遇到任何困难都携手共进。

  即使在风波与癌症的折磨中,张茜始终不离不弃。

  可惜,陈老总却没能战胜病魔,也没有等到风平浪静。

  对此,张茜更加坚定了要让丈夫诗词出版的决心。

  

  张茜(左一)

  然而,在她努力整理诗稿时,命运再次给予了她重击。

  原来,陈毅病重那会儿,张茜就偶尔咳血。

  但为了丈夫的治疗,她也顾不上自己的身体。

  陈毅追悼会后,她就住进了医院。

  不久,叶剑英元帅带来了她的检查结果——肺癌。

  只是听到这个消息,张茜表现得十分平静,甚至可说是豁达。

  她淡淡地说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就是跟随老陈而去。

  只不过,在此之前她必须要完成老陈的遗愿。

  1972年3月18日,张茜接受了手术治疗。

  其不等身体恢复,三天后就开始整理陈毅的诗词。

  对此,她说:“我是踏上了一年前陈毅同志走过的路程,跟着他的脚印一步步走去。”

  

  事实上,陈毅的诗稿因为大多都是兴起而作,非常凌乱琐碎,且没有时间顺序。

  张茜要一点点探索推断,甚至走访相关地址、人物,查阅大量战史资料才能勉强应对这项巨大的工程。

  医生劝她不要过分劳累,张茜总是笑着答应。

  只不过转头又是从早到晚地伏案工作。

  因为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想跟病魔抢时间,快一点再快一点。

  有时,人们会看见张茜在翻捡遗稿时,突然流下行行热泪。

  大家劝她保重,张茜却笑着说:“我觉得这是和陈毅同志在对话,你们以为我流泪很悲很苦,其实我是乐在其中。”

  

  经过9个多月的努力,张茜终于编成“陈毅诗词选集”;

  并题下一句:“把卷忆君平日事 ,淋漓兴会溢行间。”

  她长舒了一口气,着手准备下一个目标时,病情却陡然恶化,回春乏术。

  原想能用几年时间,把陈毅的文章、讲话和诗词作品统统整理出来。

  怎料天意弄人,张茜感到无尽的抱憾。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紧紧握住孩子们的手,一字一句嘱托:

  那些纷扰的争斗和虚浮的颂辞都不过是过眼的云烟,不值得计较和迷恋。一定要把你们父亲真正有价值、崇高的东西整理出来。

  

  1974年3月20日,张茜走完了这坎坷且又传奇的一生。

  陈毅元帅驰骋战场大半生,为共和国开疆辟土,立下不世之功。

  张茜是我国第一外交夫人,为新中国外交活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们是好同志、好丈夫、好妻子,既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又是风雨同舟的家人。

  这三十多年生死不渝的真情令人动容,也是值得被永远歌颂的不朽篇章!

  举报/反馈

上一篇:海南人才引进落户最新条件政策2023-海南落户最新办理指南
下一篇:5篇适合小学生的英文自我介绍,留着备用!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