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万能答题模板+中考政治必考60个知识点
初中政治万能答题模板+中考政治必考60个知识点
政治主观题重要题型分类
答题公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每课的结构: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每个问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
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2、为什么的别名
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3、怎么办的别名
出主意+建议+办法+启示。
A.怎么办
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B.国家怎么办
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C.青少年怎么办
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4、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
(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5、评价问题
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
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
6、材料分析题:分析思路及格式
关键是弄清楚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判断出是什么)点的基础上按以下格式答题:
①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
②结合材料分析
③回归提问得出结论
④表态(青少年的做法)
7、实践题
① 班会:主题,目的,标语,歌曲,步骤活动方式,发言提纲(看法);
② 做活动:调查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提出建议),宣传组(板报,板报拦目,漫画,解说词),策划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
③ 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各种活动等。
答题方法
1、书本知识掌握运用
解题方法:判断知识点→锁定答题范围→搜寻笔记
2、观点型题目:说明、体现、符合
解题方法:抓关键词→回归教材→组织语言(运用政治术语作答)
3、启示型题目:认识、理解、启示等
解题方法:
A、提出问题(是什么)体现了XX、反映了XX、符合了XX
B、分析问题(为什么)可从原因、意义、作用、影响上分析
C、解决问题(怎么办)可从国家、社会、学校或家庭和中学生等方面谈
具体是:
A、国家要求在立法、执法和打击上如何做;
B、社会要求人们的道德观念上、宣传上应做什么,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C、学校、家庭上如何做好教育、榜样、示范;
D、个人上如何提高认识、意识,形成习惯、落实行为;
※特别提示: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中必须根据材料扣准题意作答
4、关于“图标、表格”类题型
解题方法:
一是总看,即看标题是什么;
二是横看,一般是时间的排序或进程;
三是纵看,一般是看名称或内容;
四是看试题的要求,即看设问,然后进行答题。
5、漫画、图画要抓两点
一是这个图式的名称是什么?
二是图式的构成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解题方法:
①看标题;
②看文字;
③看画面。
6、建议型题目
常见问法:针对某事或某现象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题方法:
☆ 国家、政府应该……(政策,法律、制度等)
针对我们身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社会、学校应该……(风气、氛围、教育、培养…人才)
☆家长、青少年应该……(监督、引导、学习、理想等)
7、意义、作用型题目
有助于(有利于;是……的需要;是……的必然要求)
8、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思想上)树立XX方面意识,增强XX方面观念,提高XX方面的是非判别能力……
2)(行动上)在学习上,我们应该XX;在生活上,我们应该XX;在工作上,我们应该XX……
3)(影响他人上)勇于批评指正XX等不良行为,坚决与XX 作斗争
9、“评析”“评价”型题目专项练习
解题方法: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是先判断(对、错或不全面)(即是什么);
其次写出相应的依据(可以是一些法律规定,或教材的某些理论观点),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即为什么);
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即怎样做)
答题思路
说明:以下所总结的答题思路步骤仅为一般规律,在考试组织答案是要根据材料并视题目分值选择思路中的所有步骤或其中几个步骤。
1、直接式设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直接,回答也直接,一般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2、材料说明、反映了什么?(体现了哪些观点?)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体现)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这类试题的解答对策是:
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
基本思路:现象本质
①材料本身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②透过材料的现象揭示的本质问题或观点是什么?直接对应+适度发散(视分值而定组织答案时往往是这种现象或行为的意义 怎样做)
3、启示(告诉…道理、体现了哪些观点)、警示等
基本思路: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或“谈谈你的体会”,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体会,受到启迪。
这类问题的解答对策是:
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4、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识)”,或“谈谈你对某某问题的认识(理解)”,或“谈谈为什么要怎样”等,重点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思考的深度。
这类题目解答对策是:
先对材料进行分层并概括出每一层的意思,明确它属于哪个问题(即“是什么”),然后结合课本内容回答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为什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即“怎么做”)。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联系教材,思维要发散,角度要多样。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下思路具体怎么展开,应以教材知识为依据,不宜生搬硬套。
①是什么――现象+本质(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
③怎样做――分清角度;国家、社会、公民、经济活动参与者、青少年…(要点的组织视分值的多少而定)
5、谈作用、影响、意义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等。
基本思路: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
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了…”“是…的需要”“促进…”“推动…”“保护…”等。
6、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要样做(说)?(理由)
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有秩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时侧重于为什么)
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多用于进行设问转移)
②为什么——原因+意义或不这样做的危害
7、怎样解决…问题、避免…现象或提出……对策、为……提议?
基本思路:
首先要明确所提建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①分清对象(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由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青少年(个人)
②怎样解决?——注意建议的角度(如:国家、政府、社会、公搑个人,或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
8、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步骤:
1.找准行为
2.行为定性(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
3.寻找依据(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4.后果(正确行为---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行为---危害)
5.应该怎样做
① 单个人物(或一类人物)单一行为评析。
② 单个人物(多种行为)或多个人物(多种行为)评析。
基本思路:侧重是什么、为什么。
步骤:
A、仔细阅读题干,找准、找全行为和人物。
B、针对每种行为进行具体行为定性,说明依据点到为止。
9、青少年应怎么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作为中学生,面对某某问题你应该怎么办(怎么做),”或“你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应对某某问题”或“你打算怎样去做”等。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什么理想(或观念,或意识或精神);
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
下面为几种常见的模式: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②观念(意识)+行动(宣传+具体行动)——(一般针对某一领域的建设,如环保、诚信、节约型社会等说明怎样做时,可用此思路)
③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树立成才目标,肩负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发扬……精神(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体质,磨砺意志,将来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家乡、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政治各题型答题方法
1、书本知识掌握运用
判断知识点→锁定答题范围→搜寻笔记
2、观点型题目(说明、体现、符合)
抓关键词→回归教材→组织语言(运用政治术语作答)
3、启示型题目(认识、理解、启示等)
A、提出问题(是什么)体现了XX、反映了XX、符合了XX
B、分析问题(为什么)可从原因、意义、作用、影响上分析
C、解决问题(怎么做)可从国家、社会、学校或家庭和中学生等方面谈
具体是:
A、国家要求在立法、执法和打击上如何做;
B、社会要求人们的道德观念上、宣传上应做什么,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C、学校、家庭上如何做好教育、榜样、示范;
D、个人上如何提高认识、意识,形成习惯、落实行为;
※特别提示: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中必须根据材料扣准题意作答
4、“图表、表格、”题型
一是总看,即看标题是什么;
二是横看,一般是时间的排序或进程;
三是纵看,一般是看名称或内容;
四是看试题的要求,即看设问,然后进行答题。
5、漫画、图画要抓两点
一是这个图式的名称是什么?
二是图式的构成部分各表示什么意思。
解题方法:①看标题;②看文字;③看画面。
6、给建议型题目
常见问法:针对某事或某现象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题方法:
☆ 国家、政府应该┉┉(政策,法律、制度等)
针对我们身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
☆社会、学校应该┉┉(风气、氛围、教育、培养┉人才)
☆家长、青少年应该┉┉(监督、引导、学习、理想等)
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思想上)树立XX方面意识,增强XX方面观念,提高XX方面的是非判别能力…………
2)(行动上)在学习上,我们应该XX ;在生活上,我们应该XX;在工作上,我们应该XX…………
3)(影响他人上)勇于批评指正XX等不良行为,坚决与XX 作斗争,
8、“评析”“评价”型
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是先判断(对、错或不全面)(即是什么);其次写出相应的依据(可以是一些法律规定,或教材的某些理论观点),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即为什么),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即怎样做)
9、解决……问题、避免……现象或提出……对策、为……提议?
①分清对象(即给谁提合理化建议,由谁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青少年(个人)
②怎样解决?——注意建议的角度(如:国家、政府、社会、公搑个人,或政治、经济、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议的可行性
10、行为评析 ……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①找准行为
②行为定性(一般从法和德的角度进行评价定性)
③ 寻找依据(不正确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原则、没有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正确行为----符合哪些法律、原则、行使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
④后果(正确行为---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行为---危害)
⑤应该怎样做
单个人物(或一类人物)单一行为评析;
Ⅱ单个人物(多种行为)或多个人物(多种行为)评析。
9、青少年应怎么做?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作为中学生,面对某某问题你应该怎么办(怎么做),”或“你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应对某某问题”或“你打算怎样去做”等。
解答此类题目应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在思想上树立什么理想(或观念,或意识或精神);
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
下面为几种常见的模式:
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②观念(意识)+行动(宣传+具体行动)——(一般针对某一领域的建设,如环保、诚信、节约型社会等说明怎样做时,可用此思路)
③树立远大理想,正确树立成才目标,肩负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发扬……精神(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体质,磨砺意志,将来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家乡、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
主观题答题格式
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点题
最关键因素:运用所学知识(关键词或短语),结合材料。
观点简析答题步骤: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正确的,错误的)
是正确的,因为,(教材中的观点,结合材料)。但是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教材中的观点,结合材料)。
总结表态。所以我们既要……,又要……(例题略)
不限定知识评析特点:材料限定,知识不限定提示:此类题目考察知识广度,答题的关键是用准关键词(短语)结合材料分点作答即可,一般不需要过多阐述。
答题样式: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
限定知识评析
限定范围:特点:材料限定,知识限定提示:此类题目考察某个范围的知识,作答此题只需运用限定范围内的知识,其余知识不会成为得分点。答题范式: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
限定具体知识:(1)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并写出来。(2)按照材料+观点(关键词)+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格式进行回答
中考政治必考60题
1、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答:强国富民。
2、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答: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我国是如何作出改革开放决择的? 揭开改革开放序幕的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什么的历史征程?
答:(1)开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5、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6、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9、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答: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10、党和政府坚持以什么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1、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增进民生福祉。
1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3、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发展思想?(什么理念?)
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体现了什么?)
14、党的十九大召开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2)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15、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科技创新能力
16、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要坚持哪些发展战略?
答: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17、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8、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
答: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19、民主价值如何才能实现?
答: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20、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答: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1、人民民主的真谛是什么?
答: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2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人民当家作主
23、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实现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4、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是什么?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26、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答:(1)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2)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
答:协商民主。
28、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试举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9、我国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方式有哪些?
答:(1)民主选举。这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这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这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30、民主选举地位、形式、原则、公民参与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1)民主选举的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选举的形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3)民主选举的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4)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积极、主动、理性。
31、政府权力的来源?
答:人民。
32、政府权力的宗旨是什么?
答:为人民服务。
33、政府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4、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答:依法行政。
35、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答: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2、中华民族精神特点:
答: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33、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答: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4、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意义:
答: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5、主要矛盾: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6、党的奋斗目标:
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7、发展的根本目的:
答:增进民生福祉。
38、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强国之路。
39、创新的目的:
答: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4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答:人民当家作主。
41、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2、人民民主的真谛:
答: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4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
答:协商民主
44、三个尊重:
答: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45、四个尊重:
答: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46、四个伟大:
答: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4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答:依法治国
48、依法治国的要求是:
答: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49、依法行政的核心:
答: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0、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
答:法治
51、法治的要求:
答:①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②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5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3、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答: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54、我国人口的新的特点:
答:①增速趋缓。②出生率低。③老龄化加剧。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城乡分布不均衡。⑥“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55、三个不改变:
答: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5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答: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57、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答: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8、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9、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答:一个中国原则。
60、“九二共识”的核心:
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