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席不坐6,筷不成5,菜不摆3,都是啥意思?你知道吗?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前两天的时候,我舅妈出院非常的开心,总算不用在医院里待着了。

  就宴请我们这些朋友一块吃饭,只不过饭吃到一半,当时家里的一个亲戚骂骂咧咧的就走了,把饭菜全都扣到了舅妈的头上。

  舅妈都有点纳闷了,吃顿饭,如果我招待的不好,你生气归生气,但是你不能把一碗刚做好的麻辣烫直接扣在我头上,好家伙,这得多烫。

  舅妈在一旁呲牙咧嘴,一边抓紧时间把碗放在地上,一不小心碗给摔碎了,舅妈来回走两步还给扎在脚上了。

  好家伙,舅妈出来才没几天,还又得再去一次医院。

  

  当时我也挺纳闷,吃饭这个事儿就算真的和我舅妈抬杠,也没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我舅妈难堪下不来台吧。

  再者说了,就吃这一顿饭,人家还是免费请你吃的,你要是不愿意你完全可以不来,都是亲戚,你在那甩什么脸子?

  所以我觉得对这个亲戚教育几句话,这个事儿还是得路见不平一声吼。

  于是我也跟着那个亲戚走出去了,质问那位亲戚,这顿饭的确不应该,我舅妈也是好心,滚烫的麻辣烫你直接套在我舅妈头上了,我舅妈现在还呲牙咧嘴,跟个猴一样的,你抓紧时间给我舅妈道歉去。

  没想到这句话不说还好,说完之后,那个亲戚指着我的鼻子说,我不识好歹。

  紧随其后又在一旁给我科普,我为什么这么生气,你还不知道吗?

  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舅妈这个事做的不对,咱们吃饭的时候,座位上怎么可以有6个人呢?

  

  这是你也瞧不起我呀,你回家问问你家里老人去,哪里有这么请人吃饭的?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一句,老话“席不坐6,筷不成5,菜不摆3”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在古代的时候吃饭一般是长方形的桌子,即便是现在,也很少遇到正方形的桌子,但无论长方形的桌子或者正方形的桌子,我们会发现,坐6个人的时候怎么坐?

  无非就是面对面坐着两位,然后剩下的4个人均匀分配在前面、后面或者左边、右面,就比如上面这张图,这才是正常的宴请宾客的顺序。

  但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如果把这张图放大,然后摘下眼镜,离这张图片稍微远一点,你会发现这张图片像什么呢?像一只乌龟。

  换句话来说,这种请客吃饭就相当于在贬低别人,就意味着在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千年王八万年龟。

  你玩什么聊斋?这种事一旦出现了,那就是打人家面子的事,说的再直白一些,大家看到这种立刻就走,连搭理你都不带搭理你的。

  

  一般吃饭的时候该有的礼仪安排到位,该有的规矩也摆到位。

  就比如吃饭的时候不允许把筷子插在饭菜里面,这样做就是不尊重的。

  同样的道理在就餐的过程当中,如果6个人按照这个座位坐在一块,那连想都不用想,这就是一种王八吃饭的姿态,让人看了之后感觉非常恶心。

  我舅妈也是犯了这个忌讳,离着我舅妈最近的那个亲戚直接把一碗热腾腾的麻辣烫,非常暖心的倒在了我舅妈的头上。

  这一点就涉及到古代人常说的一句话了,叫做“三长两短”。

  就比如我们就是要外出打拼,要努力赚钱养家,当时我舅妈拽着我舅舅的腿,死活不让我舅舅出去。

  边哭边说,你这一次出去了,真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对得起家里的人?

  三长两短就意味着三个长的,两个短的,其实三加二就等于五,这么简单的数学逻辑咱们就不多说了。

  而如果客人吃饭的时候,你一抓筷子抓一大把,抓十双抓二十双都无所谓。

  就比如我舅妈的手特别大,一次能抓个二三十双的筷子,这种情况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你请客吃饭的时候,一次拿五双筷子或者拿五只筷子,不行拿五只筷子和五双筷子都寓意着三长两短,是典型的诅咒别人不得好处的话。

  只不过你把这个话隐藏起来了,没有摆在明面上。

  

  那比如请客吃饭的时候,你自己这边做了一些饭菜,饭菜合集在一块,一共有三盘,你把这三盘摆在桌面上绝对不行。

  如果实在就三碗饭菜,哪怕在旁边摆一碗小粥,或者摆个空盘子,再或者摆一瓶酒水都是可以的。

  唯独不能摆三盘菜?为什么不能摆三盘菜呢?

  

  因为古代认为三这个数不吉利,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三呢?一般是祭祀的时候或者家里有人去世了才可以。

  那如果说我请客吃饭真的就只有三盘菜,怎么办呢?

  在旁边放一个空碟或者把其中一盘菜一分为二,3这个数在古代是非常不吉利的,准确的说某些丧葬仪式上,3比4还要不吉利,3是专门给部分死去之人办理某些仪式时用到的固定数字。

  比如常说的神三鬼四,就意味着给神供奉的时候,三个月供奉的时候四根香,这个东西再讲透了,其实就是封建迷信那一套可以不用多讲,但不可全部不信。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这件事呢?这件事真的是封建迷信,还是说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呢?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为什么你学了很多心理咨询知识,却仍不能成为心理咨询师
下一篇:机甲少年 ——讲述东北大学大学生机器人创新团队的故事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