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促“治”,济南市中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22
手机版

  记者 史安琪 通讯员 裴梦雪 孔雪

  数字赋能,“智慧”治理守护家园;整合资源,“点单”式服务扎根基层;共治共享,促进商、居融合互通……在济南市中区,这些看得见的服务、触得到的幸福,是“幸福市中”的一个个瞬间,也是该区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社区是城市的“神经末梢”,是基层治理的最基本单元。近日,记者走访市中区发现,为了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市中区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智慧+”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动治理有温度,发展有速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防+技防”为老小区装上“超级大脑”

  ?

  “您好,您的汽车占用了消防通道,请尽快挪走。”收到居民反映的乱停车问题十分钟后,七里山街道海珀社区网格员韩立燕找到车主,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这种高效的办事速度得益于七里山街道“智慧社区”平台。据了解,“智慧社区”平台以三维GIS地图技术为核心,将社区的重点人员、重点事件、重点企业、网格划分等信息在平台展现,目前已覆盖辖区675栋楼宇、23座院落、311家企业、53912名居民、111个党组织及辖区重点人群。“‘智慧社区’平台打破了我们的工作壁垒,将城管、综治、事件、网格化等工作内容在平台内实现了融合,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七里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

  

  群众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更多看不见的数据在悄然涌动,推动着群众诉求一“点”就通。市中区老旧小区大多为脱管的开放式小区,外来租住人口较多,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人口情况难以掌握,小区不安定因素较大。为此,市中区围绕老旧小区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公共服务短板,加大改造投入力度,搭建智慧安防平台,对小区主要出入口进行封控管理,铺设摄像头、门禁、道闸、防盗等前端设备,全量采集基础信息,形成全覆盖、全天候的社区物联感知神经元网络,同时打通党建、网格、综治、城管、政务等业务场景,实现社区治理网格化、信息化、精准化,确保居民生活安全、舒心。

  “智慧印章”系统上线推动政务服务“数智化”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各不相同,如何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市中区给出破题之解——多方参与、智慧管理、精细服务,打造“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治理体系。

  

  “咱社区这个盖章‘神器’既方便又快捷,现在跑一趟就能办好,办理业务真是节省了不少时间。”近日,二七新村街道建新社区居民张先生通过“智慧印章”系统,两分钟就完成业务流程。据了解。二七新村街道应用“云服务”科技,将“智慧印章”管理系统应用于便民管理服务中,实现申请、审核、用印一机完成,并在8个社区全覆盖。群众办理业务时,系统会自动对盖章人、文件内容、时间等关键信息采集记录并上传,审核人只需按照程序完成在线审批,系统即可加盖公章,实现了社区公章用前可控制、用中可监管、用后可追溯的效果,对基层小微权力“审、用、管、督”一体化闭环式管理。

  “街巷益治”推动商、居融合发展

  基层治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理想局面。市中区以“智”促“治”不仅体现在“智慧社区”建设,更在于充分激发社会参与热情,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舜耕街道舜雅社区核心位置有一处商业街区,共有108家商户。多年来,商户及居民利益诉求差异大,给管理带来难度,亟待在基层治理上创新破题。社区立足辖区实际,以“自治+公益”为抓手,打造“街巷益治”工作法,激活社区力量,促进商、居融合共治,实现社区蝶变。

  ?

  具体而言,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搭建红色商家联盟、红色物业联盟、阳光志愿联盟三大自治联盟体系,将108家商户全部纳入网格,以项目服务“入股”、项目成效“分红”的形式让商家和志愿组织成为“社区合伙人”,依托“舜时通”智慧社区平台,开辟“微心愿”“微志愿”板块,通过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商户与志愿组织接单形式,认领“红色宣讲”、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健康义诊等服务。此外,社区推出“阳光公益市集”,每月开展一次公益大集,覆盖人群达万人以上,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带动商业街业户发展,形成商户、居民等多元参与、多方联动的商、居融合治理体系。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 年度川渝云贵空军招飞定选检测安排
下一篇:武汉提供漫画设计培训的学校有哪些?学习漫画设计找工作有帮助吗?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