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奋斗初心 实现锦城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23
手机版

  编者按:3月10日,成都锦城学院召开年度工作总结部署大会,校长、党委副书记王亚利以《永葆奋斗初心,实现锦城教育更高质量》为主题,对锦城学院2022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阐明了2023年的工作重点。本栏目将讲话内容摘要刊登,以供广大师生员工学习领会,希望大家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做好2023年各项工作,推动锦城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永葆奋斗初心 实现锦城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锦城学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成都锦城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 王亚利 教授

  (2023年3月10日)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刚才大家听取了督导报告,进行了年度表彰活动。现在,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学校2022年的工作做总结,并就2023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第一部分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全体干部师生克服重重困难,秉持初心、实干拼搏,“稳住”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良好发展,成效突出、亮点纷呈,锦城教育高质量建设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这一年,学校重点推进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四大框架”教育理论、开展“对标竞进 争创一流”等三件大事,在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声誉、把稳“进出口”、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深化教研教改、提升科研竞赛力、助推产教融合、为师生办实事等九个方面展露出了新的成绩。

  第二部分 2023年工作重点

  2023年的工作重点,核心任务就是在教学秩序全面正常化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更高质量的发展。具体而言,落实六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校教职工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四个会”的精神,即党的二十大、全国教育工作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精神。

  党的二十大在科教领域提出“三个第一”,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明确“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位一体;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全国教育工作会强调“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高等教育领域,重点是“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布局结构上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强高校分类管理的顶层设计,加快探索高校分类评价改革”。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总抓手”的方针。

  全省教育工作会制定了今年我省教育重点突破的13项专项行动、10个重大项目,包括“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质量提升计划”“大思政课建设工程”“高校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工程”等。我们要对标对表,贯彻落实。

  总的来说,通过深入学习和贯彻国家和我省的重要会议精神,我们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全省战略,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战略需求、产业发展和岗位要求。

  二、努力追求和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老师们,我们必须清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是锦城教育的精华所在。早在建校起,学校就提出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定程度上,教学质量决定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我们的办学质量,而办学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声誉。十八年来,锦城的办学声誉是不断攀升的,其关键在于我们努力做好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我们不仅要做到,还要做好,更要坚持下去、止于至善!那么,沿着这个目标,新形势下,我们如何追求和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强调三点:

  (一)高质量要“有方向”

  我们要不断攀登更高质量的“高峰”,务必找准方向和路径。

  一是要坚定赛道。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质量标准。锦城自建校起就不跟风、不攀比,旗帜鲜明地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赛道,这个赛道要继续坚持、一以贯之。教育部现任高教司司长武世兴有这样一句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校,不能一个维度办大学,必须把‘金字塔’变成‘五指山’,把一个高峰变成多个高峰。”锦城学院就是要冲上高质量的应用型大学这座高峰!

  二是要坚持特色。质量是创品牌的保证,特色是创品牌的关键。要实现更高质量,就是要坚持并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并通过实践得到印证的一整套“锦城教育学”,包括“两设一翻”“三大教改”“四大框架”等等。

  三是要对标对表。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重点提出要聚焦人才培养,建好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推进“四新”建设等。因此,我们要重点对标全国全省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和要点,做好相关工作,争取相关成果。

  (二)高质量在“全过程”

  我们要把教育教学的高质量落实落细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堂、每一场竞赛、每一次活动、每一个项目,乃至每一份实习计划和报告、每一份毕业设计和论文……老师们,我们必须在教学全过程、各环节都从严要求,使每个育人环节都经得起检查,我们的办学质量就经得起检验,就更有底气!

  (三)高质量还要“出成果”

  持续深化“对标竞进 争创一流”活动,强化各学院学科建设主责,带动高质量成果的突破。

  一是对标省级“四新”建设计划。

  二是对标省级高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中的Ⅲ类学科建设。

  三是对标省级“应用型高校品牌工程”。

  四是对标省级“创新实验行动计划”。

  五是做好“教学成果奖”的培育。

  我们要进一步开阔视野、见贤思齐,扬长板、补短板,谋突破、争一流!

  三、聚焦“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改革

  (一)从ChatGPT看教育领域变革

  我们要清楚,ChatGPT仅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冰山一角”,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飞速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改革必将带来冲击,因此,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

  锦城学院一向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那么,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智慧教育”该怎么做?

  (二)布局锦城的“数字化智慧教育行动”

  第一,充分利用和建设“慕课”,进一步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实地仿真融合的“多元学习场景”。我国现在已经上线慕课6.2万门,有7.6万名高等院校的名师名家、2.7万门优质慕课课程、1800门国家一流课程。我们的教师要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信息化素养”,可以更好地利用优质慕课资源,不仅老师自己要学,也要在教学中适当应用,让学生学。同时,我们也向学校理事会建议,在至善大楼的建设中,新建一批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室空间,支持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高质量开展。

  第二,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生态”,切实提升教师的“五项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多学科的深度融合,自适应学习、AI助教等教学场景都可能出现,那么,我们的教师应该怎样面对?学校在2020年就提出了教师的“五项核心竞争力”,总结得非常前瞻:一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动机、兴趣和热情的能力;二是能够以广博的视野、立体的思维组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三是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教赛相长、教技相长的能力;四是能够设计和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的能力;五是不仅能够传递知识,而且能够传递思维方式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师既要提升“数字素养”,充分利用新技术赋能我们的教育教学;还要与人工智能赛跑——人工智能足够“智能”,教师就要更加“智慧”——这个“智慧”是“智能”所替代不了的部分,包括:“高阶思维”(也就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情感劳动”(也可以说“爱商”的体现)以及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综合素养”(也就是学校提出的“师德、师风、师才、师能”)。如果把“智能”比作中华传统哲学中的“形而下之器”,“智慧”就堪比“形而上之道”。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四大框架”,纵深“适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对新技术、信息化和数字资源的拥抱,我们永远不用担心年轻人,他们一定比我们更前沿。我们重点要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哪些素养和能力?一是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需要以知识习得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具备信息辨别的能力和跨学科的认知,不满足于知识获取的便利性和得到现成答案,更注重思考、创新和创造,这就需要通过“高阶教学”与“深度学习”相结合而习得;二是非认知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只有在人与人的交互中才能训练和提升,这也是职场管理素养的重要体现;三是价值判断和做人准则,这就是我校所提倡的“做人第一”。所以,贯彻落实好“四大框架”,就是纵深了新形势下“适切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要抓住不放,久久为功!

  第四,驱动“全面质量管理”和“数据评价创新”,创建“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监测体系”。教育部评估中心现在非常重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提出要“让数据说话”,支撑高校的质量监测工作。我们建议由高等教育研究院牵头,联合总督办、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学工处、信息办等职能处室,共同搭建和完善一套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监测体系”。

  四、以“有组织的科研”带动学校高水平科研

  关于科研,提三点建议。

  一是做好“有组织的科研”,奖励高水平科研和科研团队。“有组织科研”本身是“双一流”高校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要求。我们适度借用这个概念,更强调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变“分散”为“聚合”。我们要依托“专家工作站”,搭好“跨学科项目研究平台”,特别是工科学院要加强合作,按照“做强工科”的思路,“共建、共报、共研”一批高水平项目;我们要鼓励一批“科研菁英”组建科研团队,有了好的科研团队,才能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今年,学校要重点奖励高水平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希望大家努力争取!

  二是修订和完善现有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科研过程管理。

  科研处要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开展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各学院、各项目组要统筹好教学和科研工作,高质量按计划完成项目的研究与结题;财务部门要简化科研经费使用报销的流程;学校的各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为科研人员服好务,提升科研人员的获得感。

  三是对接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一方面,要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每年有稳定数量的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实训和就业,实习实训必须要有制度、有实施、有过程、有结果,并持续收集合作单位的外部评价。另一方面,要产出高水平“产教融合”成果——各二级学院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四川省发展战略,发挥智库作用,加强横向联动,深化产学研合作,可联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和产学研用合作项目,努力争取省级“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品牌基地”和“应用型科研协同创新平台”。

  科研就讲这几条,总的目标是“放眼长远论教育”,在“科教融汇”的赛道上,我们还任重道远。

  五、持续加强“教师培养”和优化“学生评价”

  我校作为全省首批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过去两年的工作成绩显著,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评价。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刘立云同志,连续两次在全省高校和市州教育局参加的工作大会上点赞锦城学院。

  今年,我们继续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指引,重点做好“教师培养”和“学生评价”。

  (一)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今年,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要重点做好“引、育、赛”三件事。

  (二)优化学生评价体系

  一是坚持德智体美劳的全要素评价。我们的“一体两翼”“明德与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已持续贯彻十八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来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我校的美育还要进一步加强。2017年,学校就成立了美育工作委员会,现在要进一步发挥作用,统筹美育工作,包括美育公选课的开设,建立一些“名师工作坊”,增加“美育活动”等。

  二是创新长板评价,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学工处要进一步结合锦城的人才培养特色,创新评价体系。比如在学生深度学习(包括科研、竞赛、专利、阅读等)、长板发展、非认知能力提升方面都可以优化评价指标和设立奖项。在校生有全要素评价和长板评价;针对毕业生还可以建立“锦城卓越毕业生”申请制度,让更多佼佼者荣获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荣誉。

  六、紧抓“就业工作生命线”促就业

  今年就业工作怎么抓?有三方面工作要深化:

  第一,讲起来,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首要是转变就业观念,帮助他们面对实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期望值,找好心理定位,正确估量自己,不好高骛远,先就业,再择业。大家要认真思考怎么扭转学生慢就业的心态,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就业。

  第二,访起来,巩固和拓展实习就业基地。我们从建校起就搭建“校地、校企、校会、校校”的“四大合作平台”,就是为了千方百计促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现在教育部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倡导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就业处和二级学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既要巩固已经建立的就业基地,还要拓展新的就业基地,既要“广播种”,也要“深耕作”,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这里需要强调两个细节,一是压实领导责任,院长们要带头跑起来;二是注意合作企业的学科专业对应度。

  第三,动起来,全员帮扶就业。“全员帮就业”是学校很早就提出的就业方针之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充分挖掘管理干部、业务教师的资源优势,调动全校教职工开拓就业市场,帮扶就业;同时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利用校友会平台,校友企业返校招聘,校友引荐帮扶就业;包括西部就业、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和征兵政策,也要向毕业生介绍清楚,引导其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就业是学生出口的主渠道,还要拓宽其它出口通道。

  在抓就业、国内考研的同时,要善于开发新渠道,比如国际教育。我们要抓住疫情平稳后的新机遇,帮助学生拓宽毕业出口。

  今年的重点工作就讲这六个方面。当然学校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都要有计划、有创新、有深化。比如:

  教辅支撑方面,总的要求是“抓规划,强服务,谋创新”。

  后勤保障方面,总的目标是以“一流的服务”和“规范的管理”,保障学校办好师生满意的教育。

  校园安全方面,总的目标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全方位的管理”,保障学校的平安、稳定,防范和化解风险。

  医疗健康方面,总的目标是以强化“细节管理”和“宣传教育”,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健康。

  老师们,同志们,2022年,我们和衷共济,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2023年,我们要永葆奋斗初心,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希望新的一年里,学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你们也收获更大幅度的增值!谢谢大家!

上一篇: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展示
下一篇:企业的薪酬激励体系的确立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