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个世界地球日 科学出版社主题书单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24
手机版

  

  今天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围绕这一主题组织了一个书单,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与力量。

  专题书单共计28种,可以点击书名或图书封面进入小程序了解更多信息或购买。因文中受小程序链接数量所限,个别图书仅有封面链接可进入。

  世界地球日主题书单

  01

  ISBN 978-7-03-075245-1

  作者:穆荣平,陈凯华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4

  本报告是监测评估国家层面创新发展绩效的年度报告,包括主题报告和和技术报告两个部分。2021年度报告中的主题报告聚焦“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主题,系统分析了中国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举措、成效与问题,提出我国创新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取向;技术报告从创新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两个方面构建国家创新发展绩效分析框架,遴选世界40个主要国家进行国际比较,特别是对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发展绩效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中国国家整体创新发展水平和能力演化及其国际地位演进。

  02

  作者:王宗军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3

  本书主要内容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在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理论基础以及国外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主要从国家、区域、省域和城市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建立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模型。下篇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的可视化平台实现过程进行了描述,并在建立的国家、区域、省域和城市四个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多维评价的可视化平台完成我国不同维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实证研究及可视化结果分析。

  03

  作者:田立新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2

  本书从系统复杂性角度研究绿碳发展中各主体行为的认知与感知,综合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复杂网络理论、行为分析理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多目标动态优化、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法,探索多区域工业碳生产力及其绿色竞争优势,评价区域绿色竞争力,分析居民绿色低碳行为选择及扩散机制,揭示绿色低碳行为下经济发展的度量及市场的阈值规律,旨在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和居民绿色低碳行为的管理新体系。

  04

  ISBN 978-7-03-071453-4

  作者:张希良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2

  针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所呈现的新特征,本书采用系统建模、行为建模、实证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经济转型、能源变革、社会参与、国际合作和政策干预等方面,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中的重大管理科学问题与政策,探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特征与模式、企业和居民的绿色低碳行为、能源体系变革的规律与驱动机制、国际气候治理与合作机制、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路径与政策,并提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政策建议,为提升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管理水平提供管理理论和方法。

  05

  ISBN 978-7-03-074390-9

  作者:刘旭,郝吉明,王金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09

  本书共分绪论、基础理论篇、创新驱动篇、绿色引领篇、区域发展篇和展望几个部分。基础理论篇侧重于理论分析,在详细阐述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基础上,论述了生态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创新驱动篇详细介绍了经济产业发展绿色化、能源开发利用低碳化、资源循环利用无废化、生态产品价值化、生活消费绿色化;绿色引领篇着重说明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国土空间保护与管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水安全保障、海洋生态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双碳”目标;区域发展篇侧重于应用性,分别介绍大江大河、国家战略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06

  作者:丁仲礼,张涛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9

  本书从实现碳中和的基本逻辑入手,追本溯源,系统阐述了碳中和的问题由来及相关概念,然后以技术需求清单的方式,从技术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等方面,立体化地展现了发电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能源消费端的低碳技术、固碳端的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技术,以及碳排放与碳固定核查评估技术。最后,简要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设立的碳中和目标及技术、行政、财税、法规等措施,提出了对我国构建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启示。

  07

  作者:张伟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2

  再制造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高级形式,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本书从循环经济、“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战略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再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经验与问题,梳理了我国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重点介绍了再制造设计、拆解、清洗、损伤评估、损伤修复等关键技术,以及典型再制造产品发展及技术水平。结合实践数据,以案例形式分析测算了再制造产品碳减排贡献。围绕再制造产业现状,从关键因素出发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08

  ISBN 978-7-03-070177-0

  作者:封志明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2

  本书从区域概况和人口分布着手,介绍了地形起伏度与地形适宜性、温湿指数与气候适宜性、水文指数与水文适宜性、地被指数与地被适宜性、人居环境指数与人居环境适宜性,建立了一整套由分类到综合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从公里格网到国家和地区,定量揭示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与限制性及其地域特征。

  09

  ISBN 978-7-03-074898-0

  作者:王永栋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3

  在过去的四亿年里,植物占领了地球并繁衍生息,同时改变着地球表面。本书通过将现今植被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机制、要素与不同地质时期的全球气候模型联系起来,论证了植被在地史时期陆地碳循环中发挥的作用。由此得出的气候和植被过程模拟的结果与可观测的地质记录数据(如煤与蒸发岩的分布)相一致,从而支持模拟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本书还对未来几个世纪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模拟,为全球变暖时期的地球植被和碳循环提供了宝贵的预测。

  10

  ISBN 978-7-03-075157-7

  作者:刘全稳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3

  地球运动动力一定来自地球之外,否则,它应该呈滚动或跳动或平移状态,地球构造运动的本质问题是动力起源问题,动力属性是地球动力学的本质属性。周期性、全球性、方向性、宇宙观,是蕴藏在地球构造运动中的基因密码。针对地球构造运动所包含的周期性、方向性、全球性等特殊性,建立起太阳、地球、球面板块三者的运动分析体系,研究地壳板块的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获得了导致地球整体发生体积改变的地球的胀缩力、球面板块产生水平位移的强中纬力;研究胀缩力的做功问题、突破机理;研究基于数学物理演绎推理,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性。

  11

  ISBN 978-7-03-073414-3

  作者:黄翀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3

  随着空间科技的飞速发展,多时空对地观测数据更易获取,遥感数据的时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多时相乃至稠密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产生,基于时序遥感大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与变化检测研究越来越流行。本书以多云多雨的中南半岛为主要研究区,对面向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的遥感大数据时间序列挖掘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遥感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影像云污染处理、遥感时间序列相似性度量、时间序列遥感统计特征挖掘、时间序列遥感深度学习分类,以及基于子序列的时间序列变化检测。

  12

  ISBN 978-7-03-069449-2

  作者:李新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0

  本书对“时空三极环境”项目执行以来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国内外三极地区气候、冰冻圈、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社会经济与人文等领域已有科学研究成果,形成一份较为完整的地球三极地区环境评估报告。其面向三极治理提出应对与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三极相关科学研究和国家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13

  ISBN 978-7-03-070058-2

  作者:高峰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0

  本书针对美丽中国建设评价工作,构建了以地球大数据为支撑、以可持续发展(SDGs)指标与本土指标相融合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美丽中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单项评价、综合评价及公众满意度评价入手,开展了2015年全国地级市尺度的全景美丽中国建设水平全景评价,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天蓝、地绿、水清、人和4个维度进行了相关指标的评价和研究。

  14

  ISBN 978-7-03-071391-9

  作者:陈方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2

  发展灾害遥感信息提取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突破“准确性、时效性、系统性”应用的难点问题,是灾害遥感领域的重大需求。本书在概述不同灾种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原理的基础上,系统论述灾害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发展脉络,通过国内外不同地区的典型应用,阐述灾害遥感信息提取的前沿研究成果,并指出地球大数据时代灾害遥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的广阔前景。

  15

  ISBN 978-7-03-073186-9

  作者:牛铮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2

  本书采用地球大数据技术收集我国在境外的重大工程空间信息,并相应编制带地理信息坐标的境外重大工程项目名录,建立境外重大工程空间数据库,把握境外各类重大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态势,探索各类型重大工程项目的地球大数据监测方法,展示我国境外重大工程建设相关成果,力求为我国境外重大工程建设的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和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支撑。

  16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中国篇

  ISBN 978-7-03-071144-1

  作者:郭华东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9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中国篇》聚焦零饥饿(SDG 2)、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 6)、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气候行动(SDG 13)、水下生物(SDG 14)和陆地生物(SDG 15)六大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专注于新方法新指标的探索、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跟踪评估,以及多指标交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针对27个具体目标汇集了52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在典型地区和中国两个尺度上针对SDGs指标的研究、监测和评估成果,包括36套数据产品、25种方法模型和41个决策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揭示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对监测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开拓了在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框架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方法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可为各国加强该议程的落实监测评估提供借鉴。

  17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一带一路”篇

  作者:郭华东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9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1):“一带一路”篇》聚焦零饥饿(SDG 2)、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 6)、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气候行动(SDG 13)、水下生物(SDG 14)和陆地生物(SDG 15)六大SDGs目标,重点专注于新方法新指标的探索、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跟踪评估,以及多指标交叉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针对22个具体目标汇集了42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在典型地区、国家、区域和全球四个尺度上针对SDGs指标的研究、监测和评估成果,包括37套数据产品、19种方法模型和32个决策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利用科技创新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揭示了地球大数据技术对监测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开拓了在联合国技术促进机制框架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方法支撑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可为各国加强该议程的落实监测评估提供借鉴。

  18

  ISBN 978-7-03-074865-2

  作者:程承旗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2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是以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其所对应的地球剖分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集装箱”模式的空间信息网格化编目、存储与检索,从而提高多源空间信息的整合和综合管理能力。本书围绕空间信息数据库剖分存储与检索体系,系统论述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与定义、时空编码、体系架构、存储结构、索引模型、时空关系计算、查询策略、时空引擎,展望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与时空引擎的应用前景。

  19

  ISBN 978-7-03-071208-0

  作者:胡祥云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0

  本书介绍现代信息处理方法在重力、磁力、电磁、地震等地球物理信号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地球物理资料滤波、位场边界识别、谱矩分析位场几何特征提取、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信号特征分析、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时频分析、地球物理信号混沌-神经网络预测、低秩逼近地震数据重建,以及深度学习地震数据重建等方法与技术。

  20

  作者:王赤,史建魁,叶永烜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1

  本书是丛书《空间物理学进展》的第八卷,其主要内容为日地空间物理,火星和木星、土星空间物理,包括:太阳风湍流的本质、日冕物质抛射传播和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研究(第1~3章),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以及与电离层的相互作用研究(第4~6章),地球极光的观测特征以及电离层中的电流系对行星际磁场的响应研究(第7章和第8章),地球热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响应以及地球大气的瞬态发光与母体闪电的相关性研究(第9、10章),火星壳磁场与高层大气逃逸的关系以及木星与土星磁层的研究(第11、12章)。

  21

  ISBN 978-7-03-065677-3

  作者:肖子牛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01

  太阳辐射和地球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是决定地球气候的重要条件。太阳活动和地球运动因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气候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国涉及该领域的研究仍不多,尤其缺乏系统研究。本书梳理我国学者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地论述太阳活动和地球运动因子对气候的可能影响机制,可以为希望了解该领域研究动态的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研读材料,也可以为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2

  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发展与应用

  ISBN 978-7-03-073578-2

  作者:丑洁明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1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地系统动力学模拟团队开发和研究的科研成果。以人-地耦合系统模型的构建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相关研究,探索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途径及其评估方法,新构建了经济-气候模型;探求了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双向耦合的方法,解析了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双向耦合的时空匹配原理;在耦合地球系统模式ESM的基础上,尝试加入描述社会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影响的模块,初步实现了ESM与经济模型DICE模型的双向耦合,成功发展为综合的人-地系统动力学模型——人-地系统耦合模式(HESM 1.0);利用该耦合模式分析地球系统内部变化的机理以及经济发展等对环境的敏感性,从而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追溯历史对不同国家集团的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进行归因分析。本书成果将为下一步两类模式耦合模拟运行以及影响评估开拓新的路径。

  23

  ISBN 978-7-03-073855-4

  作者:李三忠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1

  本书以微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运用板块构造学、地形地貌学、洋底动力学和海洋地球物理学等系统理论和方法,在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和典型构造带尺度下对微板块的地形、重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梳理和归纳,并提出一套空前精细的全球微板块划分方案。本书还着重展示了特提斯构造域、中亚造山带、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和北美克拉通的最新重磁成果,探讨了伸展裂解系统、洋脊增生系统、转换构造系统、俯冲消减系统和碰撞造山系统的微板块重磁特征和演化机制等。

  24

  作者:徐健青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0

  本书把太阳系中的水行星—地球看成是一个系统并考虑到其外力的太阳辐射,阐明了地球气候及其变化是大气圈、水圈、陆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对不同时空尺度的气候系统的变化及其规律进行了浅显易懂的解释,给出了对气候变化问题和亚洲气候长期变化的规律及机制的全面认识。书中涉及气候学、大气物理学、天气动力学、古气候学、地质学和地理学知识,是一本有特色的关于气候学的专业书。

  25

  人类世:多学科交叉研究

  ISBN 978-7-03-072504-2

  作者:谭亮成,王甜莉,车乒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9

  “人类世”是科学界正在解决的难题,同时也给政治、社会、经济等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困扰。人们要想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球环境中得以持续发展,首要条件即是全面理解“人类世”。本书以地质概念为出发点,从物理到地貌变化,再到气候变暖,以及生物圈变化等,多视角阐释人类世的概念及全球体现,继而突出强调“人类”在“人类世”中的作用。并回顾人类历史,梳理“人类”活动对经济和政治稳定发展的影响。最后以地球将面临的生存和挑战为结尾,呼吁科学家和公众高度重视“人类世”相关问题,多学科交叉共同抵抗这一挑战。

  26

  作者: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0

  本书收集了我国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沉积学等学科领域知名学者2020—2021年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上刊登的“学科发展十年进展”系列论文,共33篇。全书较全面、系统地综述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2020年)我国在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技术、模拟领域(如微束微区原位分析、高温高压实验和计算模拟等)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并对未来的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7

  板块俯冲带

  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11

  板块俯冲带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重要标志,是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关键纽带。它深刻影响了地球圈层之间物质和能量循环,对地球的宜居性演化起了重要作用。本书阐述了板块俯冲带学科的科学意义与战略价值,总结了学科的发展规律与研究特点,论述了发展现状与发展态势,阐明了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提出了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就未来学科发展给出了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

  28

  运动:地球的生命密码

  ISBN 978-7-03-069901-5

  作者:翟明国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01

  地球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激情四射,充满活力。由内向外、从小到大,在各种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地球永不停息地运动着,以独有的方式演绎着自己不平凡的一生。本书带我们去探寻:人类怎样一步步弄清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经历了怎样剧烈的诞生过程?岩石如何记录古老地球历史?沧海桑田是如何演进的?火热的岩浆和无处不在的流体如何形成丰富矿产?在阅读过程中,您将逐渐破译地球的“生命密码”。全书精彩展现了从未知、怀疑到科学探索的过程,有困惑,有惊喜,令人着迷。希望年轻一代接受挑战,继续探索地球的未解之谜。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上一篇:研究生考公务员的优势:更强的竞争力、起点高、前景更好
下一篇:李鸿章的宦海生涯、应该如何评价他?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