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上海“高考状元”,公费留学后拒不回国,现三天两头回来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26
手机版

  高考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我国的高考曾经暂停过几年,后来由于小平同志的倡导,又在1977年恢复了这一制度。

  于是,1977年的秋天,全国掀起了久违的“学习潮”,广大热爱学习的青年在劳作之余,抽出余暇看书复习,从各处借来了高中课本。

  全国的各个行业,都在高考的那一天,尽自己所能,为高考学子的顺利赶考而付出过自己的努力。

  

  袁钧瑛也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高中课本,并通过自己四个月的努力,将高中的知识复习完毕,上考场时,她自信的答题,最终取得了上海市第一的成绩。

  “高考状元”这个名号让她备受关注,因此当她获得了公费留学的资格,却在1989年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不回到祖国,且将自己的国籍改为了美国国籍后,得到了更多人的指责。

  然而时隔多年后,已经是生物界权威的袁钧瑛,却愿意在上海和美国两地奔跑,三天两头回国一次,这又是为何呢?

  

  公费留美却不回国

  1958年,袁钧瑛出生于上海,父母是上海医科大学的教授,爷爷和外祖父也都是知识分子。

  热爱学习的袁钧瑛,从小就成绩优异,且生活条件优渥。

  1968年,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家里人的知识分子身份反而被旁人鄙视,而父亲也在一次医疗事故中去世了。

  虽然家里条件一落千丈,母亲的精神压力很大,但是家里一向有注重读书的传统,还是让袁钧瑛继续念书。

  可惜高考在那几年中断了,因而袁钧瑛只能先去上海的机械厂当学徒。

  

  由于爷爷是有机化学方面的专家,因而她在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了生物化学这一专业。

  在上海复旦大学念书的时候,袁钧瑛认识了自己未来的丈夫俞强,俞强是班长,也是成绩很好的学生,班长和团支书在一起,从实力角度讲非常匹配。

  当中美联合培养人才的项目通知一发出时,两人相约报了名,让两位年轻人高兴的是,他们都通过考试而获得了这一资格,袁钧瑛一如既往的实力强悍,成绩第二。

  两人到美国留学后,自然的恋爱结婚,可是在1989年博士毕业后,都没有选择回国。

  

  相比于俞强,袁钧瑛这边引起了人们更为广泛的议论,就连她的亲人,都被周围认识的人说道。

  袁钧瑛之所以不愿意回国,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科研环境落后,自己若是回来必定影响事业的进展。

  她在美国的博士生导师为罗伯特教授,当时她在读博期间已经为导师做了很多工作,她希望能够继续在细胞凋亡领域深入。

  在2002年,罗伯特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也有袁钧瑛的一份功劳。

  

  罗伯特很欣赏袁钧瑛,劝她在日后功成名就后,在回国效力不迟。

  总而言之,在面对祖国的邀请时,袁钧瑛没有接受回国的橄榄枝,而是继续留在美国。

  袁钧瑛非常勤奋,最终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在细胞凋亡领域有所建树,不仅开创性的发现了细胞能主动进行凋亡,还经过研究证明了相应的调控基因和信号通路。

  她在《nature》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过百余篇论文,逐渐奠定了细胞界大佬的地位。

  在家庭上,她和丈夫共有一儿一女,儿子也走上了生物学的科研之路,女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学生。

  

  丈夫俞强对其赞不绝口,认为她将事业和家庭都打理的非常好,且对待周围同事、朋友和亲属都非常细致周到,常常在出差回来后买礼物送给大家。

  在分享育儿经验时,袁钧瑛表示,自己并不是严厉的“虎妈”,当儿子出现了不愿意写作业等问题时,她会和孩子面对面沟通,找出孩子的心理问题根源。

  关于回国的问题,丈夫俞强在2002年便选择在上海的一家中科院工作,当丈夫和袁钧瑛商议此事时,她虽然担心孩子太小,自己无法照料好,但也理解并支持丈夫的决定。

  十年后,袁钧瑛也选择回到国内发展,她担任了复旦大学等高校、研究院的名誉教授,又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教导学生做实验、发文章、进行研究。

  

  由于袁钧瑛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又多年从事这一工作,因而对我国的学子产生了很多的帮助,她的讲座,大家都积极参加,在讲完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她也乐于给学生解惑。

  当年人才匮乏,祖国需要她来建设时,她没有回来,如今我国仍旧缺少顶尖的生物方面人才,她的归来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只不过,她已经改为了美国国籍,想要再变回中国国籍,恐怕就有些难了。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静安区幼儿园招生详情、社区医院扩建……来看!
下一篇:2023湖北省高校排名大洗牌,湖北大学令人惊讶,长江大学是匹黑马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