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磨刀石” 槐里大地走出的文学评论家——李星
本报讯(通讯员 王楠)在文坛,评论家也许没有作家那么光鲜亮丽,然而他们始终站在文学的前沿,慧眼识珠,孜孜不倦,甘为他人做嫁衣,成为重要组成力量。陕西著名评论家李星,在中国评论界都有着重要地位,也是“文学陕军”的重要成员之一和重要幕后推手,他对新时代陕西文学贡献卓著,对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的创作都有着精彩的点评。
4月19日上午,“当代文学磨刀石”李星文学创作座谈会在他的故乡陕西兴平举行。作为当代文学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李星,1944年出生于陕西兴平阜寨镇寨里村,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艺理论专业,历任《陕西文艺》杂志编辑,《延河》杂志编辑,《小说评论》杂志编辑、主编,编审。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生态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影视评论学会常务理事。曾担任“茅盾文学奖”评委,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著作有评论集《读书漫笔》、《书海漫笔》,专著《路遥评传》(与人合著)、《贾平凹评传》、《李星文集》(三部)等。退休以后,笔耕不辍,在2008年出版《李星文集三卷》后,又有百万字理论研究文章发表,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评论做出了突出贡献。
曾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作协505文学奖、获陕西第六届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资深编辑大奖等。获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陕西省省政府炎黄优秀文学编辑等荣誉称号。
李星先生是陈忠实《白鹿原》手稿的第一个阅读者,并准确预言了此作发表以后的重大影响,被陈忠实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赞扬。与陈忠实关于白鹿原一书的对话一万余字至今仍然是关于白鹿原研究最有份量的论著。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新锐研究院称赞为“天生一个磨刀石”!
已经91岁高龄的著名作家、评论家阎纲特意赶来参加此次座谈会,他认为李星的评论严谨厚重又不失狡黠的幽默感,评论也延续了陕西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的传统。阎纲很幽默地表示:“李星曾评价贾平凹是一座山,其实李星也是一座山!”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王海评价李星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敢于说真话,研究他的文学成就,对于陕西作家学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白描则评价李星是新时期“文学陕军”孕育、诞生、发展、辉煌全过程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广者和击鼓者,可以说陕西文学发展的每一步,李星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星曾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的领导,更是同事、前辈和朋友,李国平评价李星热情善良勤劳厚道,他是新时期陕西文学的史证、文证和心证,在文学评论中,他用思辨理论化入了感悟和表达之中,他对作家和作品有着独特的,深挚的情感体味。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厚夫形象地称呼李星为新时期陕西文学的“护花使者”。
“他的评论有自己的生命温度。对评论对象,不是冷冰冰的,居高临下地审视或审判,而是带有自己的生命体验,生活经验,社会观察,历史认知。‘我’与对象合理融合。这样的评论,亲切自然,有理性、知性也有感性,不干巴,不教条,好看,耐读,有评论的生命力。”评论家邢小利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韩鲁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建军都提到了李星一个重要理论,就是对陕西以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京夫等同辈同命运的作家,其创作与艺术特点的概括为“城籍农裔作家”,而他自己也是农村出身的评论家,因此和他们血脉相连,他的文学评论也更有温度。他忠于自己的心灵,忠于自己的阅读感受,促进了陕西文学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上一篇:北海市611家海鲜餐饮商家志愿加入行业自律专项行动
下一篇:启动数据核查!里水大步整村改造有进展 今年将冲刺5项前期工作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