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 夯实高水平人才高地底座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30
手机版

  当前,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工程领域的技术难点亟待突破,高新企业迫切需要一批高水平人才。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北京市科协)自去年9月启动“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以来,不断发挥创新机制,赋能培养工程技术高素质人才,为首都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强基固本,成效明显。

  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匮乏亟待关注

  一直以来,工程师队伍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跃升,有力支撑了重大工程科技的持续突破。但在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仍然紧缺。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工程师群体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同时,不少工程技术人员也表示,职业生涯需要多途径、多渠道的能力培养和成长通道。

  2022年9月北京市科协启动“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持续为入选的“卓越工程师”群体举办多场赋能活动,广受好评。

  搭建“发现+培养”赋能工程师培育平台

  目前,“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首批入选者已经出炉。既有集成电路领域的探索者,也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推动者。

  在后续的入选人才培养上,北京市科协举办多场赋能系列活动,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等高水平专业科研资源,为入选工程师提供跨界交流、项目对接、培训提能、一对一技术咨询等服务。

  作为入选者之一,中国联通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周光涛对后续培养印象深刻。“市科协专门组织了一对一专家指导交流会议,从技术培训、产业指导以及开放合作等多方面提供了资源,对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周光涛说。

  探索“企业+学术”双导师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培训导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李静林表示,我国传统的工程师培训不够系统化,“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面向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是很好的实践与探索。

  从一名工程师的成长历程看,一般入职两到三年是第一个阶段(实现工具使用掌握),五到八年是第二个阶段(完成项目经验积累),八到十二年是第三阶段(确定行业方向选择),各阶段的成长需求不同,需要分阶段赋能。

  李静林谈到,北京市科协的“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主要是针对第三个阶段后的企业领军人才,年龄大概在40岁,基本上已成为单位的部门负责人,或者独立领导一家技术创业公司,项目经验丰富,技术方向明确,处于引领行业技术创新的上升期,潜力巨大。

  下一步,北京市科协将继续以企业为主导,不断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工程科技人才。同时,在赋能模式上积极探索创新,以企业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和院士专家为领衔,实施“企业导师+学术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徐钰洋:闻声识慈爱
下一篇:探寻好客山东!非洲青年盛赞第七届中非青年大联欢山东行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