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研学?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4-30
手机版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基于学生原有的概念,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归纳式学习过程。

  研学旅行即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课程,培养孩子科学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结合国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念、方法、模式,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研学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基于学生自身兴趣,根据课本内容,从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体验六大类别选择和确定研学主题,在动手做、做中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集体学习活动。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研学,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构建学习型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各类人员都可以研学。如报道的企业开展的研学活动、作家研学活动、教师研学活动、党员干部红色文化研学等。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我们为什么要去研学

  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以集体生活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种形式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生活是孩子成长岁月中非常珍贵的记忆,集体生活培养出来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也是孩子“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

  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需要遵守作息规律: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出发;在一个景点停留的时间;晚上还需要讨论、学习,针对一个共同的课题或者一个任务,团队成员要配合默契,分工合作;而这些“项目制学习”是在祖国美好的河山间,在愉快的旅行过程中间完成,这就是研学旅行“寓教于乐”的意义所在。

  定义及特点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

  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王司长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

  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

  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

  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

  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动手做做中学,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目前各地试点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研学旅行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其中西安有38条管理标准,上海有6大机制;

  二、探索经费投入,主要采取政府拿一点、学校筹一点、家长出一点;

  三、建立活动基地,如西安市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加强具体指导管理,石家庄市为26个基地挂牌,上海市有校外教育地图;

  四、组织培训研讨,如西安、合肥、武汉等地均举办了全国及本地区的研学旅行论坛和研讨会;

  五、纳入课程改革,特别是丰富了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六、体现育人导向,研什么、学什么,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涵盖丰富;

  七、加强部门联动,一些省市的旅游、文物、物价等部门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许多家长也成为研学旅行的志愿者;

  八、尝试考核评价,有的地区将研学旅行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有的学校制定了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操行量表;

  九、突出地域特色,如西安、苏州在这方面都做的比较突出;

  十、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发挥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

  十一、重视安全出行,其中西安、苏州、武汉等地,虽然出去的次数较多,均未发生不安全事故,证明只要安全责任主体明确,安全过程细化,是可以解决好安全问题的;

  十二、规范操作,不少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中严格操作规范。

  

  研学旅行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根据各地的意见,主要矛盾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如陕西省让西安市以外的城市开展研学旅行,但均因安全问题迟迟未能开展;

  二、经费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家长收费,政府拿一点、学校出一点做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协调问题,研学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门多,如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难以广泛开展。

  研学旅行目前也遇到了良好的机遇:

  一、领导高度重视,刘延东同志对开展研学旅行有过批示;

  二、国家正式提倡研学旅行,国务院已经下发了文件;

  三、地方试点先行,全国首批四个城市的试点已经做出了贡献,并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

  四、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唤。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赛题
下一篇:一城一园一山一镇 航拍告诉你江津有多美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