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有作为的哲学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5-02
手机版

  原标题:召唤有作为的哲学

  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变化重组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无不在提醒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巨变的时代。自16世纪、17世纪以来高歌凯进的现代文明,似乎已接近于某个临界点。面向未来,人类文明需要创造出有别于现代性的当代性。

  伟大的巨变时代,召唤有作为的哲学。唯有见机而思,切中中国古人所讲的“时”或者古希腊人所讲的“凯若斯”(kairos),方有可能引发应时之动,以足够的心力和智慧改变人们的思维、更新人们的观念,进而经由人们的头脑对现实世界有所作为。

  近现代以来,哲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从原来“求通”的智慧之学蜕变成在学科框架内“自得其乐”的一种专业知识。其流弊正如金岳霖所说的,“被一些思维的手段推上系统思辨的眩目云霄,或者推入精心雕琢的迷宫深处”。这种蜕变,在发展出细密的长程说理能力等方面来看是一种进步,但至少在以下两种意义上不免是一种令人遗憾的退化:

  一方面,哲学给自己划定疆域之后容易陷入“自我封闭”,不用管哲学专业之外的其他知识,更不用管知识之外的行动、实践和生活世界。

  另一方面,一些哲学研究活动不仅疏离哲学家的生活世界,还远离哲学家的生命本身。对于道德哲学家来说,在学术论文里研讨道德是一回事,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讲道德则是另一回事;对于逻辑学家来说,在逻辑课上推演逻辑是一回事,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讲逻辑则是另一回事。

  如何克服哲学现代工作范式之流弊,已成为哲学自身的卡脖子问题。说到卡脖子问题,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高端芯片、光刻机等技术问题。其实,整个人类在思想层面上还面临更大的卡脖子问题。比如,如何克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此友而彼敌的冷战思维,如何理解这个时代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一与多”关系。

  哲学家冯契主张,近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乃是在“古今中西”之争背景下,中国向何处去?由此观之,当代时代的基本问题可理解为:在“时空压缩”背景下,人类文明向何处去?随着中西文明的加速交通,人类正在迎来新的开端:不同的文化同时在场,彼此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冲突关系,而是相互接触、嫁接直至融合的关系,如水波纹由来自不同的中心扩散开来的波浪相互叠加而成。

  这里面,重要的不是普遍性,而是共同性。共同性拒斥任何抽象的、先在的或外在的普遍之物或共相,主张在交流互动、共生并存的过程中涌现出共同的东西。这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

  当代哲学还需直面另一个卡脖子问题:如何重新确定人的位置?机器人、人工智能体等在诸多方面,展现出比人类更强的迹象。它们将成为更强大的新物种吗?它们代表着进化趋势吗?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

  毋庸置疑的是,现代技术已呈现出巨大的异化力量,人类在整体上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代哲学迫切需要严肃思考人机之辩,重新思考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这既是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又构成生命觉醒的新起点。

  由此,哲学彰显为己之学,召唤着哲学实现自身的范式转变、升维改造。豪气者,对解决人类文明卡脖子问题的使命当仁不让;逸气者,溢出惯性思维框框,不囿习见;英气者,不迷信权威,卓尔独立。豪气、逸气、英气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相配合,就能产生卓识睿见,进而在中西之争、人机之辩等根本问题上贡献理智上的善品。

  (作者:刘梁剑 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中国智慧研究院研究员)

  举报/反馈

上一篇:全新人才网上线!助力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下一篇:原创31张即将绝版的彩色老照片:漂亮、速看!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