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火之技艺变成文创产品?他们有不同的选择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5-18
手机版

  陶瓷、玻璃背后的制作工艺带有非遗属性,如何将技艺与艺术结合,开发走入生活的产品?4月18日在马利美术馆开幕的“薪·源”——李付彪、姚岚双个展上,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两位教师依托学校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发布近年来“长河器韵”跨界玻璃艺术创新基地、陶瓷材料美学实验创新基地的最新成果。展览中特别设置了文创区域,展出材料美学的落地成果。如何融合非遗和艺术开发文创产品,二人有不同的思路。

  无论是陶瓷还是玻璃,都需要借助火烧制。展览名称“薪·源”谐音心源,意为在“薪”为底色的火之技艺中,展开对“源”的思考和探究。此次展览也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继“精工美艺”科研创新基地成果展之后,又一推动学术繁荣的举措。展览设有“长河器韵”与“遇见自己”两大主题,聚焦特色专业的艺术家个案,并增加了学术研讨会,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元。

  作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玻璃专业负责人与“长河器韵”跨界玻璃艺术创新基地项目的主持人,李付彪有丰富的艺术创作、工作室建设和管理经验。过去十几年中,他一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作,来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后,他一手筹建了玻璃专业,“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文化概念落地,和职业挂上钩,产生更多社会意义。”

  在他的作品中,有专门为展厅定制的大型装置,也有镇纸、玻璃杯等小的文创摆件。“从小众艺术到大众市场,没有绝对的难易。”李付彪认为,文创作品需要在市场中明确自身定位,比如是针对大众市场还是中高端消费群体,他所开发的文创玻璃杯售价约在200元,希望大众买得起。

  去年,商业品牌迪奥在上海举办了《迪奥与艺术》展,李付彪对此印象深刻,“它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商业品牌,没有展示自己的产品,而是把设计师作为艺术家,展陈他们的作品,从中能感受到品牌对原创和艺术的尊重。尽管现在我们也有很多原创品牌,有些品牌还开出了自己的博物馆,但如果缺乏内在的品质,仍然够不上真正的‘品牌’内涵。”

  近年来,李付彪一直从事玻璃艺术的社会宣传工作。如今很多人喜欢把中国的玻璃称为琉璃,并赋予其非遗的神秘色彩。“玻璃和琉璃有什么区别?在面向市民的讲座中,我会使用琉璃这个名称,而在针对专业层面的讲座里会用玻璃。”他介绍,琉璃特指低温铸造的铅玻璃,不过,现在的琉璃更像是打造出来的商业概念,市场上被称为琉璃的产品和玻璃其实是同一种材料,使用的工艺也没有区别。“中国传统文化是尚材的,如果买一件首饰,通常要看它是什么材质和成色,但对艺术家而言,要‘卖’的是创作而不是材料。”

  姚岚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如今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玻璃专业负责人与陶瓷材料美学实验基地负责人,在教学、科研、生活陶瓷的商业化皆有突出表现。

  “我做了十几年文创产品,希望作品受到受众的真心喜欢,也能买得起、带得走。除了价格亲民,也要求作品中不能有太多个人情绪,照顾大众审美。”姚岚介绍,自己有专门的文创产品研发团队,并打造了品牌,曾在苏州文创博览会连续两年获得手工艺文创大奖。随着文创开发逐渐运转成熟,她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自己的作品。“文创可能要更多考虑大众喜欢什么,大众的接受度在哪里,创作则是自己内心的展现和探索。我没有给作品加上罩子,观众可以去触碰,碰坏了也没关系,我可以把它修补好。”

  展览主题“遇见自己”也反映出姚岚的艺术状态,她在艺术创作中不断靠近内心深处的自己。陶瓷有上千年传统,很多制作工序属于非遗。除了创作作品,她也打算把自己的艺术设计理念和开发文创产品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非遗传承人。“的确有非遗传承人主动找来,对传承人来说,改变很难,一旦‘破’了,相信会有很好的创新开始。”

  展览于4月18日至5月5日在马利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

上一篇:一大批院士专家齐聚上海 讨论这件关键大事
下一篇:研究生院排名出炉,该“双非”院校竟然稳居第一!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