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药师上线,纾解烦心“药事”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5-20
手机版

  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门诊。均本报记者 唐闻佳摄 制图:冯晓瑜

  80 岁的王老先生最近从三级医院出院了,回家后 , 他专程跑到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为看病,而是来表达一份谢意。

  今年 3 月,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药学门诊时,王老先生曾前来求助:" 我吃了很多年美多芭(一款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病情控制不好。"

  根据王老先生的讲述,社区里的药师们开始 " 探案 ":老人平时吃的药竟多达 15 种。一番抽丝剥茧后,线索找到了:原来,老人近期因心肌缺血,开始服用曲美他嗪。

  " 服用曲美他嗪,可能会减弱美多芭的药效。" 王老先生记下了药师的这句话。不久,他住进了三级医院,并对床位医生说起了社区药学门诊的发现。经医生评估、停用曲美他嗪后,他的震颤情况明显改善。

  " 你们找到了关键问题,小小药师,本事真大!" 出院后,王老先生专程来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致谢。见到这一幕,药剂科主任周英很高兴。

  周英是资深的社区药师,走出校园后就扎根社区医疗,至今已 32 年。跟着她在这家上海东北角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跑前跑后,刷新了记者对社区医疗服务的固有认识,更感受着上海社区医疗服务里的 " 药事 " 之重。

  据上海市卫健委消息,今年将逐步放宽社区基本药物用药比例限制,同时,在高质量发展的试点推进中,一批社区医疗机构今年陆续新开药学门诊。可以预见,药品保障与药学服务大升级,正拓展着上海社区医疗发展的新空间。

  药学门诊首诊 " 起步 "40 分钟

  " 老人上了岁数,一天吃十多种药很常见 "

  " 我们药学门诊才开一个月,已有不少‘粉丝’了。" 说到新开诊室里的新气象,周英精神十足。

  药学门诊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昨天是这个门诊的第 7 次开诊。临近傍晚 5 点,诊室里依旧亮着灯,两名药师与一名老先生面对面坐着。" 我长期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前列腺也不大好,也要吃药,另外还在吃胃药…… " 老先生慢慢地说着自己的病史。

  " 老先生是首诊,下午 4 点多坐进诊室,已经聊了 40 多分钟。" 周英说,首诊患者的门诊时间都比较长," 起步 " 一般就是 40 分钟,因为老人要回顾可能过去一二十年的病例," 前情提要 " 很长。有的老人怕自己说不清楚,索性把七七八八的药盒子带到药学门诊给医生看。而药师们则会根据患者的口述,最终整理出一份 " 个人药历 ",由此不仅能发现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等风险,还能根据药品服用时间提示肝肾功能复查等用药注意事项。

  " 医生,我的高血压怎么总是控制不好?" 坐在药学门诊里的吴阿姨,也是一脸烦恼。按照现有的高血压标准(140/85mmHg 左右),她的情况其实不能算血压高,但她自觉血压 " 基础比较低 "," 上头血压一旦超过 120,就很难受,头痛头胀!"

  " 每个人的基础血压会有差异,我们提倡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安全区间里,而不是要拘泥一个标准值。" 周英一边安慰着老人,一边解释,血压的安全区间不仅因人、因年龄而异,一天内的不同时段也会出现波峰波谷。

  " 我们来给你找找规律。" 药师李雯琼看着吴阿姨记录的血压 " 日记 ",发现傍晚时分她常常会升压。" 根据降压药起效时间,可能需要试试调整服药时间。"

  吴阿姨一边听,一边穿插介绍自己的作息——早上 9 点吃早饭,晚上 9 点上床,真正睡觉是 11 点……她对这个社区新开的药学门诊很满意,不仅因为它免费,更重要的是," 以前,没一个医生有时间和耐心听我讲自己的这些情况 "。

  用药是很个性化的事,每个人服药时间都不尽相同。这个药学门诊没开几天,就为不少老人 " 纠偏 " 了阿司匹林的服药时间,有的药要调到早上吃,有的则要调整到晚上吃。

  在药学门诊,很多老人都在诉说自己吃药的烦恼。如今,不少药品说明书有好几页,字又特别小,老人看不清,更看不懂。有的用药要求还很精细,比如帕金森患者到后期用药,要按 1/4、1/3 药片比例服用,这得拿着小刀片研磨药片,有时还得启用迷你天平秤……

  " 老人上了岁数,一个人一天要吃十多种药很常见的。" 周英翻出王老先生的药历,整整一张 A4 纸,写满了老先生吃的 15 种药品,药品名、规格、用量、开始服用时间等一一写在上面。

  " 我们这次给他梳理了一下,不仅发现了美多芭与曲美他嗪合用的问题,还整理了各种药品的注意事项,比如有的要定期检测肾功能,有的要注意出血倾向。" 周英说,这份药历不仅让患者和家属 " 留心 ",也会共享给老人的家庭医生。

  王老先生的药学门诊服务由李雯琼与陈井霞两名药师提供,其中,陈井霞是长海医院的药师。原来,这个开在社区的药学门诊,背后有长海医院专家提供支撑,定期 " 下沉 ",当社区药师的 " 专业后援 "。

  " 药学门诊需求量很大,3 月开设至今,我们已经给 20 多名社区老人建立了药历,就是要重点随访的。还有大量患者在这里完成了简单的用药咨询。" 周英感慨,原本,社区的药学服务就在 " 取药窗口 " 完成,但发药这个时段里的药事交代没办法周全,有时候,和患者多说几句,取药队伍就会拉长,排在后面的患者会有意见。

  如今,药学门诊开了,老百姓的药事咨询需求就有了释放的地方。通常,一个下午的门诊,可以看四至五名患者,平均一名患者深聊 40 分钟。有的用药指导不能当场给答复,药师们随后会一起讨论,吃不准的,就请教上级医院专家。

  日处方最高峰时达 4000 张

  " 别看是在社区,但我们没有闲人 "

  走出药学门诊,20 米开外的药房,是另一片天地。一长排的取药窗口,外头是排队取药的患者,里头是忙碌的取药 " 流水线 ",药剂科工作人员在窗口发药,还有五六个人在库房里根据处方取药、审方。

  " 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大概 800 多个,我们能配到 600 多个,除一些专科用药、罕见病用药、小众药、高级别抗生素等,我们社区药品如今与国家目录的匹配度还是很高的,基本都有。" 周英感慨,1991 年她到社区工作,当时药房有 10 个货架、100 多种药品。如今,药房大小不变,药品已有 600 多种。"30 多年,药房变‘挤’了,老百姓可用的药品极大丰富了。"

  高峰时,这里的日处方在 3000 至 4000 张。" 你别看这一大篮药有十多盒,可能患者一个多星期就吃完了。" 周英提起一个药篮子对记者说。

  对许多慢性病患者而言," 药罐子 " 就是 " 命根子 ",一顿也不能停。

  每天早晨,一大包一大包的快递包裹被送到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 " 延伸处方 " 的药到社区了。根据上海市的政策,患者在二三级医院配过的药,并且在延伸处方目录里,这张处方就可以 " 延伸 " 到社区,患者不用再跑上级医院配药,由国药、上药配送到社区或患者家中。在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虑用药安全," 延伸处方 " 药品会快递到社区,由药师发放并完成用药注意事项的交代。

  " 每天物流送到社区的药,有的我们来不及上架就发给患者了。" 周英介绍,除了一袋袋 " 延伸处方 " 快递包裹,社区里还有 " 长处方 " 用药。

  所谓 " 长处方 ",是上海在社区推行的另一惠民举措,即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次可开出最长两三个月的药量,这样减少了患者反复跑医院。当然,由此也导致社区药房的每日 " 吞吐量 " 进一步加大。

  这里的月均处方量比肩二级甚至三级医院。眼看 " 进仓 " 的药品越来越多,周英和同事们开始寻思如何利用好药房的每一寸角落。

  社区的门诊挂号通常在下午 4 点多结束,记者到访这天,下午四点半过后,门诊大厅依然很热闹,有人在付费,有人在取药。" 在这里,傍晚 5 点的门诊,还有不少人呢。" 有居民这样告诉记者。也正因此,作为就诊的 " 最后一站 ",取药窗口时常到 6 点钟甚至更晚一些,都还无法下班。

  位于上海东北角,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辐射殷行街道 50 个居委的 18 万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别看是在社区,但我们没有闲人。" 对周英来说,每一张处方的完成,就意味着一次就诊的 " 闭环 ",也意味着社区居民可以就地解决问题,少跑一次大医院。

  报销比例门清," 药罐子 " 有期待

  " 社区药品更丰富,我们实惠更大,也更安心在家门口看病 "

  老百姓对社区医疗有什么具体期待?对社区里的药品又看重什么?

  " 价格便宜、配置到位。" 家住闵行的马先生对记者说出他的两点关切。

  马先生尽管刚到退休年龄," 药龄 " 却已有 30 多年。20 多岁时,他查出荨麻疹,抗过敏药 " 一袋一袋吃 "。久病成医,他对抗过敏药的名字、利弊如数家珍,有的药吃到停产买不到了,有的药吃到如今已升级了好几代。

  近来,他又成了 " 保肝药专家 "。自新冠 " 阳康 " 后,他的身体逐步恢复,唯独肝功能开始 " 报警 "。" 我发现小便颜色发深,到社区测了小便,GPT 指标(肝功能指数)飙到 700 多,社区医生马上给我转诊到闵行区中心医院。甲肝、乙肝、丙肝等都查了,都不是。我开始吃各种保肝药,最近 GPT 降到 100 多…… " 马先生与社区药师韩清讲述着自己的复杂 " 药事 "。

  韩清是闵行区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药师,每周四上午是她的药学门诊时间。闵行区的社区药学门诊也是今年新开的,1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门诊目前已实现全覆盖。这一惠民举措,也让韩清这样原来在 " 幕后 " 工作的社区药师走到 " 前台 ",与居民有更多接触。

  " 没有大毛病,我现在不会去挤大医院了。" 可能因为是多年的 " 药罐子 ",马先生对药价很敏感,至于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他心里一本账——门清!

  " 社区可以解决我的基本问题,医保报销比例还高于二三级医院,我肯定就在社区看病。" 尽管如此,马先生差不多每个月仍要跑一次闵行区中心医院,去配保肝药。" 社区有保肝药,但我要吃的没有。这是我个人选择。" 得知社区用药目录与二三级医院目录将逐步衔接,马先生很期待," 希望社区药品更丰富,我们实惠更大,也更安心在家门口看病。"

  逾 162 万人次去年 " 少跑一次 "

  " 药多了,对药师是新挑战,病人问的问题,我们要接得上答得对 "

  如何更好满足老百姓用药需求?在此之前,上海在社区医疗层面已有探索。" 延伸处方 " 就是一大创新,简言之,在 "1+1+1"(三级医院 + 二级医院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合签约里,药品处方可以从二三级医院 " 延伸 " 到一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 年,在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均延伸处方达 2830 张,一度是全市最高的。医务科科长任涛告诉记者,全市层面有个延伸处方的药品目录库," 只要上海市库里的药,居民有需求,我们都会予以开通,尽可能保障患者需求 "。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全市去年一年约有 162 万张延伸处方。换言之,至少有 162 万人次的患者 " 少跑了一次上级医院 ",就近在社区解决配药问题。同时,记者也从杨浦、宝山、闵行、徐汇等区获悉,部分区通过医联体内政策,让上级医院的处方通过医院医联体或专科医联体 " 柔性 " 流动到社区,让居民在社区可以配到相关药品。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社区药品目录与二三级医院衔接是大方向,目前本市正在细化实施细则。

  其实,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药物已下沉社区,例如,治疗甲流的达菲、治疗新冠感染的小分子药物。这也是社区医疗机构里近年首次出现的 " 高值好药 ",有的单盒价格上四位数。

  " 老百姓希望药又好、又便宜,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周英遇到过一名从嘉定跑到他们这配药的肾脏病患者,因为他们社区有一款他需要的肾脏药,在社区与二三级医院的报销比例差价一盒大概是 40 多元,而他需要每天吃这个药,一顿吃 8 粒,一天吃 3 顿。" 现在上海交通也很方便,我坐上地铁就是了。" 患者这样对周英说。

  为了一个更便宜的医保报销比例,穿越大半个上海到社区去配药,这样的患者可能不少。" 也可能,我们这里的患者会跑去其他社区,去配一个他需要的小众药。" 谈到居民的 " 药事 " 需求,周英也在思考:" 如今,新药越来越多,抗癌新药一年就要上市好多个。未来,如果社区能有更多好药、新药,对病人来说一定是好事。不过,我们更要不断提升自己。药多了,对药师是新挑战,病人问的问题,我们接得上、答得对,才能更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记者手记

  社区配药,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

  今年,上海明确要求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强化社区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功能,其中,药品 " 到位 ",是保障社区医疗 " 增能 " 的重要前提。

  其实," 社区缺药 " 说了有些年头了,不仅在上海,全国情况也类似,背后有机制问题,也有客观情况。有业内人士分析,此前一段时间,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定位是 " 重公共卫生 ",因此药品配置都是 " 基本款 ";近年来,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中,随着小分子药物、输液等配置到位,社区不仅兜住了居民就医需求,更打开了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对 " 用药放宽 " 这件事,心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这是一件便民好事,有利于提升社区医疗对居民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但另一方面,社区也期待相关考核指标的动态调整。在业内看来,走到今天," 药占比 "" 基药比 " 可适度松绑。老百姓的便捷就医需求、基层医疗的发展空间、梯度有序就医秩序的构建,都需要一个更动态科学的指标体系。

  作者:唐闻佳

  编辑:范菁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决定让我的孩子离开新西兰了,寻找更好的出路!”这些华人家长的担忧你也有吗?
下一篇:“腰围”……真大!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