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庭审进校园让法治教育更生动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5-22
手机版

  “现在开庭!传被告人到庭!”随着法槌敲响,一场特殊的法庭审理正式开始。旁听席上,坐着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山海关铁路技师学院的500余名师生。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人民法院携手将庭审“搬”进校园,在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公开审理吴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案,让在校学生“沉浸式”体验庭审现场、“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这是该市首次将真实的庭审“搬”进校园。(4月9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帮信罪”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2020年10月“断卡”行动以来,检察机关起诉涉嫌帮信罪案件上涨较快,目前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令人忧心的是,很多青年学生都卷入了“帮信罪”案件中,成了相关不法分子的“帮凶”。

  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的不法分子一般都需要银行卡作为资金流转的工具,然而,在银行卡实名制模式下,不法分子使用自己的银行卡从事犯罪活动无异于“自报家门”,很容易暴露身份,招致公安机关的跟踪、追查。于是,很多不法分子玩起了使用他人银行卡“借船出海”“走资金流水”的伎俩,以实现增强犯罪的隐蔽性和迷惑性,逃避打击、转嫁风险的目的。青年学生往往涉世不深,对“帮信罪”的特征、性质、危害、法律后果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警惕,一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在身边朋友、老乡、同学等人“帮个小忙”“兼职”“赚点外快”“跑分”“无风险”等话术的引诱下,被引入“帮信罪”的坑,出售、出租自己的电话卡和银行卡,沦为“工具人”,最终触犯法律。

  对于学生犯“帮信罪”,固然应当依法打击,加强事后惩戒,但也要把治理的关口前移,完善犯罪预防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警示教育,从源头减少“帮信罪”,积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联手将“帮信罪”庭审“搬”进校园,组织两所学校的500多名师生旁听审判全过程,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庭审现场,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案例警示课、法治教育课。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在校园公审“帮信罪”案件,由犯罪嫌疑人现身说法,供述犯罪事实,由检察机关公诉举证,由法院明法释理,解构“帮信罪”的犯罪要件,并当场宣判,追究被告人的罪责,由司法机关相关负责人以案为题作展开式、递进式普法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法治教育链条,能够让学生们对“帮信罪”有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的了解,帮助学生们划清“帮信罪”的红线以及相关行为边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防范犯罪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而案例的震慑、警示、教育效果不仅会影响参与庭审的现场受众,还会通过他们,通过其他旁听人员,通过网络,影响更多的间接受众,达到更为积极的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各地司法机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多组织“帮信罪”庭审进校园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并探索长效机制,用一起起鲜活的案例剖析“帮信罪”的犯罪套路,展示其危害和风险,给学生打预防针、上法治课,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恪守行为边界,筑牢抵御“帮信罪”的思想和行为防线。

上一篇:福建福州某执法单位使用亮见现场执法记录仪晚上取证工作
下一篇:肿瘤防治 守护生命 燕达医院肿瘤防治专家团48位专家介绍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