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书狂丨科普作家汪诘:大量阅读,把科学讲给老百姓听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王纯
70后科普作家汪诘半路出家,从一个程序员“转身”成了一位职业科普人。这都源自他从小对科学的热爱。从小,汪诘特别喜欢看的一本杂志叫《少年科学》。“这是我的启蒙读物,我一直是它的忠实读者。”做科普后,科幻、科普作品,科学类纪录片更是他的最爱。汪诘说,做科普让他找到了自己的天赋点。世界读书日,汪诘推荐的读物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天下第一鱼——昆明鱼
追问:第一个生命从何而来?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面对神创论支持者们的结论,达尔文也只能写道“我很抱歉,对于在寒武纪之前的地层中没有找到对应动物化石的问题,我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用证据还原真相,用科学理解自然。带着达尔文的疑惑,汪诘与发现“天下第一鱼”的中科院舒德干院士,“穿越”到5.2亿年前,推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神秘之门”,拍下了科学纪录片《探秘寒武纪》。舒德干院士,不仅主持翻译了《物种起源》,他还在世界级的寒武纪化石宝库——云南澄江生物群中,发现了“天下第一鱼”化石,找到了“人类从何而来”这个世纪谜题的关键一环。
让人理解:科学最大的特点
对不少人来说,要把一个科学道理、论点讲清楚真的不容易。陌生的领域,陌生的表达方式,都让人对科普望而生畏。不过,这并没有难倒汪诘。在他看来,科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人理解,而不是让人相信。
如何通过科普让普通老百姓理解科学?汪诘选择了大量阅读。阅读权威机构、权威杂志的白皮书、报告、论文等,“理解科学,在于你文献检索的能力,跟你是否有科研能力没有关系。”对科普的信息源他非常重视。他认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中科院、美国科学院等出的白皮书、指南可以作为一级信源,然后,他会检索三本权威科学期刊,《细胞》《科学》和《自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论文找出来,做一个综述,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这比任何一个权威专家讲的都有道理。”
“有些涉及专业领域知识的论文,我们会向专家团请教。另外,还可以网上学习,比如维基百科、 Google,只要有心,是能够把一个问题搞懂的。”
汪诘
上一篇:绿色租赁研讨会专题解读系列(五) 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程梓涌:知识产权专利交易创
下一篇:湖南工程职院获评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
- 信用信息赋能,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今天距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还有10天!
- 北京自学考试和成教有什么不同?
- 道县:开展2023年基础教育业务工作培训
- 融入智能技术 赋能创新人才培养
-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脊柱侧弯?一个方法教你判断!
- 让长三角市民共享,上海城市业余联赛市面越做越大
- 华容县实验小学:最美莫过夕阳红 最浓不过敬老情
- 原创恭喜!王楚钦代替樊振东世界排名来到第一位,双方积分差仅有15分
- 自考会计专业有哪些课程?
- 播出预告丨上海市天山初级中学:不一样的学习评价
- 杭州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圆满成功 “桂冠”画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自考学士学位英语什么时候报名
- 日本学校要求的托福分数
- 证明差“老师”能教出好“学生”?江苏博士最新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 让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越走越宽广
- 原创拒绝恩比德!尼克斯目标清晰!锡伯杜点名要他,三分王成球队答案
- 喜庆乔迁五周年,共度九九重阳节
-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最新:味精加热太久真的会致癌吗
- 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报名即将开始
- 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将于10月23
- 难忘那次5天5夜的长途机动,还有那个同车的义务兵驾驶员
- “周五课堂”来了新老师
- 在学生中走俏的萝卜刀引发争议,消保委提醒:警惕其暴力暗示
- 校园圈丨让学生走出家门做历史作业,结果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