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朦胧之美》,这境界和文采,足以笑傲考场

栏目:素质教育  时间:2023-05-29
手机版

  

  如何攀越作文这座山峰?日积月累是不二法门。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

  古人言:“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作文亦是如此,只有积累不断,才能成长不断。为此,老师精选全国高考满分作文,供同学们阅读、学习和积累。

  满 分 作 文

  朦 胧 之 美

  张潮《幽梦影》中说:“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此句深得朦胧之美的旨趣。的确,大自然中有荒漠孤烟、塞北秋寒的雄浑美,也有小桥流水、杏花烟雨的阴柔美;生活中有精确数据、经典公式的严谨之美,也有深隽的散文、瑰丽的诗篇的朦胧之美。朦胧之美诗意化了古往今来人们的生活。

  有诗云: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碴,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诚然,星星上的尘土展示的是荒凉与真实之美,然而关于星星月亮的美丽传说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正是这些遐思与向往,正是这些朦胧的美丽呼唤起人们心中的向往,于是有了飞机、飞船、卫星,人们开始飞向月球,飞向火星,飞向外太空。

  

  朦胧之美,是生活进步的助推器。

  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从伏羲女娲造人到盘古开天辟地,从嫦娥奔月到夸父逐日,缤纷多彩的神话故事作为民族的瑰宝流传了下来。这些,何尝不是前进中的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朦胧的感知呢?即使在接受了物种起源和进化论的今天,信奉无神的我们仍旧可在其中体会到想象与创造的美丽。

  朦胧之美,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源头。

  张继的《枫桥夜泊》千年来广为传诵,那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不少人却提出新解,将之译为江村桥和枫桥对着愁眠山,还不惜为此进行考证,结果将千古绝唱的动人意蕴破坏得荡然无存。如果说探索月球是未知的神秘在召唤我们,是对朦胧之美的继承,那对“新解”所作的考证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了,当汨罗江畔的屈原吟出《天问》时,我想他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一个回答。问天何寿?问地何极?生何欢?死何苦?情为何物?苍生何辜?若是将这些疑问尽数回答,那这千古瑰丽的诗篇的韵味岂不是要荡然无存?

  

  朦胧之美,是灵感迸发的源泉。

  《菜根谭》有言:“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不要过分追求与他人关系的亲密,殊不闻,“密则生疏”,生活中有多少曾好得不可开交的人,最终反目成仇,形同陌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与人保持一点距离,平平淡淡,从从容容,那么人人皆可为我友,又何必非要找几个“生死之交”呢?

  朦胧之美,是为人处世的指南。

  生活的智者总会在如流的岁月中坐观红尘,拈花微笑。纵然失意如张继,悲苦如屈原仍能品出生活的朦胧意蕴,我们又何苦去破坏呢?做一个“大聪明的人”吧!懂得领略朦胧之美,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才能在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活出诗意。

  

  名 师 指 点

  ① 立意深刻。这是一篇立意高远的议论性散文,文章从张潮《幽梦影》中的一段话写起,引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证部分各用一句话的简短议论独立成段——朦胧之美“是生活进步的助推器”“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源头”“是灵感迸发的源泉”“是为人处世的指南”,既能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最后一段深入论证,深化主题。

  ② 底蕴深厚。文章有很多经典诗词的影子,这使得文章的语言多了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了一份苍白和飘浮;多了一份精练和轻灵,少了一份芜杂和笨拙。

  愿同学们多读多写,在老师的引导下,狠抓能力训练,使你的笔在高考的试卷上发出自己最闪亮的光芒!

  举报/反馈

上一篇:宜宾电大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下一篇:辽宁大连旅游景点推荐分享

最近更新素质教育